「去爬山嗎?」「您看我還有機會嗎?」「一起唱《小白船》嗎?」這些來自網劇《隱秘的角落》的臺詞,當下仍是最火的網絡流行語。
精品短劇、內容為王、開創「中劇」概念、創造新的網紅打卡景點……在全劇落幕之後,圍繞《隱秘的角落》的討論還在繼續。受訪的專家和業界人士認為,從此前的「長劇為王」到今年短劇市場的異彩紛呈,國產電視劇市場正在觀眾、投資方和製作者的合力中釋放變革活力,為眼下飽受疫情衝擊的影視市場開啟了「走出角落、爬上高山」的新天地。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劇照。
《隱秘的角落》爆火,劇情分析討論成為文化現象
6月中旬,愛奇藝迷霧劇場的第二部作品《隱秘的角落》上線後,立即成為多個電視劇榜單熱度第一名。作品的口碑也居高不下,豆瓣超過60萬人評價,評分達到8.9分,可謂叫好又叫座。即便在全部劇集已播完後的一段時間,嗶哩嗶哩等視頻網站仍然每天都有劇中插曲《小白船》改編版發布,知乎和豆瓣等平臺對劇情的討論也一直維持了很高熱度。
《隱秘的角落》中,演員精彩的表演牢牢抓住觀眾的視線。張東升的扮演者秦昊在劇中的臺詞、笑容和禿頭造型,被網友們剪輯出各種衍生的短視頻。除了秦昊、張頌文、王景春等幾位「老戲骨」,劇中飾演朱朝陽、普普、嚴良的幾位少年演員表現也讓人驚喜,頗受觀眾好評。
與大部分國產電視劇不同,《隱秘的角落》是一部只有12集的短劇集網劇。同時,劇的單集時長也非常自由,每集從30多分鐘到70多分鐘不等。這樣適配劇本、留足創作空間的設計,受到了大量好評。有網友在豆瓣上評論:「12集真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電視劇體量。」
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介紹,《隱秘的角落》在最初改編成劇本的時候,計劃就是12集。「短劇集最重要的優勢在於內容選題可以更豐富靈活,以小見大。」戴瑩說,「做短劇集更需要有『強節點』,要有吸引觀眾追下去的劇情懸念。懸疑題材恰好具備這樣的強節點。」
網劇更是得到原著作者紫金陳的認可,他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我很滿意,改編水平很好」「既商業又情懷」。
在很多觀眾看來,這部短劇之所以受到熱捧,與其精良的製作、重視「內容為王」密切相關。在相對開放式的結尾裡,主人公朱朝陽是否「黑化」,嚴良、普普、老陳等重要角色結局是生是死,引發網絡上各種各樣的分析。與之對應的是,這些劇情分析究竟是劇情本身暗示還是觀眾的過度解讀,也成了一個非常受關注的話題。儘管劇集主創接受採訪時表示網友「腦洞」太過強大,這些討論也沒有停止的意思,成了一個文化現象。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部劇之所以引發關注,除了劇本優質、演員出彩、製作精良之外,更在於其觸及原生家庭、學校教育、兒童心理等多個嚴肅話題。
「這部劇其實在懸疑的基礎上,又涉及了一些現實題材,這也是這個劇受到關注的點。很多人能夠從中看到一些問題甚至引發共鳴,比如原生家庭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婚姻中不對等的關係等。」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教授黃鐘軍說,對劇中人物性格、命運、結局熱議的背後,實則「代入」了觀眾對社會現實的關切與思考。
從長劇到短劇,市場呼籲內容的回歸
事實上,《隱秘的角落》不是今年第一部火的短劇集作品。從年初電影原班人馬打造的劇版《唐人街探案》,到4月份在多個網絡視頻平臺上線後廣受好評的《我是餘歡水》,再到愛奇藝迷霧劇場的《十日遊戲》和《隱秘的角落》,短劇集模式在2020年上半年取得不錯的成績。
「原創網劇呈現短而精的變化趨勢,我覺得一方面是市場規律,另一方面是長久以來觀眾對於那些動輒五六十集以上的電視劇或者大量注水劇的拋棄。」黃鐘軍說,網絡視頻平臺開始往精品劇的方向走,體現了平臺主動打造自身品牌的意識。
多位網絡視頻平臺負責人表示,市場對短劇的需求正在逐漸變大,品質一般的劇集或者說「注水劇」,光有很多集數和豪華的陣容,並不會帶來很好的流量轉換。如何通過優質內容獲取用戶、並帶來社會化效應的傳播,才是各個視頻平臺更重要的目標。因此,核心還是要有好內容,這樣用戶追看和付費的意願都會很強。
近些年,隨著網絡視頻平臺競爭愈發激烈,《無證之罪》《白夜追兇》《餘罪》等精品網劇層出不窮。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優酷的懸疑劇場、港劇場、寵愛劇場等品牌欄目,都在打造不同類型的優質網劇。
「從用戶的收視習慣來看,用戶的生活節奏非常快,他們的時間被碎片化,所以短劇集的體量也非常適合網生一代和節奏緊張的用戶們。」戴瑩說。
事實上,我國早期的電視劇中,短劇並不鮮見。黃鐘軍介紹,國產劇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早期的電視劇主要由電視臺等機構自主拍攝並播出,「拍多少播多少」,曾出現了《敵營十八年》《圍城》《十六歲的花季》等10集左右、質量上乘的劇集。後來,國產劇在發展中出現制播分離,電視臺向製作公司購買電視劇,主要以集數來算錢,這種模式是導致國產劇逐漸變長的一個原因。
「但這不能說明長劇就一定是注水劇。」黃鐘軍說,長劇也不乏《甄嬛傳》《人民的名義》等優秀劇目,同樣獲得觀眾的認可。觀眾從看電視劇,到現在習慣在視頻網站上看劇集和電影,這個變化並非一蹴而就。當大家習慣了長劇集之後,高質量短劇集的出現的確會讓人耳目一新。但說到底,相比劇集時長,觀眾更在乎劇集質量。好的劇目,不論長短都會被觀眾認可。
商業模式的變化也在考驗網絡視頻平臺製作原創劇集的能力。「在製作成本和收益方面,短劇集並不會比長劇集佔優勢,反而承擔的風險更高。一方面是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是擴大收益渠道,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思考。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內容為王,好的內容值得創新和嘗試。」戴瑩說。
市場對於好的作品不會吝惜肯定。今年,以系列化、劇場化的短劇集為特點的迷霧劇場得到觀眾的認可,給了愛奇藝製作團隊信心。「從口碑到數據的反饋都很好。迷霧劇場在發展初期就能被市場接受,特別值得開心,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放心地投入更多把它做得更好。」戴瑩說。
「中劇」的未來:工業化標準打造藝術品
無論是豆瓣國產懸疑評分榜首的《白夜追兇》,還是掀起熱潮的《隱秘的角落》,國產網劇依靠在觀看模式、題材類型等方面更高的自由度,在電視劇市場煥發了新的活力,湧現出許多高質量、高口碑的劇集作品。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大眾網絡文學的興起,中國網劇的創作呈現出精品化、類型化、多元化的特點。業內人士介紹,受眾逐漸將視線從電視轉移到網絡視頻平臺,網絡劇集自由度高,能夠根據受眾的文化需求吸引大批的圈層用戶。
精品網絡劇集如同一股「活泉」注入了中國電視劇行業。這也讓建立與美劇、韓劇等對應的「中劇」概念受到業界期待。
「我認為當前中國的劇集已經基本告別了粗製濫造的時代,各大視頻平臺都在積極創新求變,不斷探索多元的市場發展,有更多優秀的原創團體也正加入這個行業中。」黃鐘軍表示。
在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看來,一面是具有文化和社會價值的原創內容,一面是標準化的製作流程——兩個「抓手」是未來中國影視行業「突圍」的關鍵。有許多具有潛力的創作公司苦於資金與製作經驗不足,被擋在了大門之外,此時以視頻平臺搭建的製作生態架構則能夠主動將新元素「迎」入場,「我們提供影視基地、器材租賃、剪輯軟體等方面的支持,創作公司則專心做好內容,發揮各自的優勢方能培育精品。」
以精品創作為導向,必須有標準化的製作流程作為支撐。業內人士分析,以美劇、英劇為例,這類劇集在拍攝、剪輯、後期等創作流程背後是工業化的標準,保證了劇集的穩定質量。「建立起行業的標準,才能防止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我們需要精細化的工業標準打造藝術品。」謝穎說。
同時謝穎也表示,有部分影視公司以市場風向為導向,容易往「後」看,傾向翻拍一些市場驗證過的作品,在內容上同質化嚴重、創新性不足,尋找內容落地的公司和人才也是未來行業需要破除的「痛點」。
「中國電視劇在製作上還是要回到藝術創作的規律上來,先把故事寫好,製作得更精良些,這才是最關鍵的。」黃鐘軍說。
《白夜追兇》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成為正式在海外大範圍播出的國產網絡劇集;《長安十二時辰》登陸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海外播出平臺,並在亞馬遜以「付費」形式上線北美,「出海」國產劇進入包月付費區……精品國產劇正向上爬升,海外市場的幕布也向它們緩慢拉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