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一文看懂車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技術進展

2021-01-09 澎湃新聞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的需求大幅增長,其製造工藝技術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諸如直接(在線)配料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D-LFT)、為改進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LFT)模製品表面質量而採取的模具型腔感應加熱、LFT母粒、基於環狀齊聚酯原位聚合的纖維增強複合材料、LFT專用玻璃纖維與表面浸潤劑等新技術不斷湧現。對這些最新的工藝技術進展作一綜述,為開發車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提供參考。

纖維增強塑料(FRP)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尤其是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因其再生性好,便於回收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成為車用塑料發展的重點與方向。

而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中,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LFT)的發展最引人注目。在LFT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車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工藝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從已經佔有優勢的纖維氈增強熱塑性複合片材(GMT)與LFT進一步發展了直接(在線)配料LFT(D-LFT)工藝技術、長纖維增強母粒技術、改進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模製工藝的快速變換模具表面溫度技術、基於環狀齊聚酯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基體的原位聚合工藝技術、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專用玻纖與表面處理技術等。

1、D-LFT工藝技術

與使用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粒料(LFT-G)相比,D-LFT工藝具有幾方面突出的優點:

使配料與成型一體化,省去預浸料的製備,大大節省人力;

受熱次數少,沒有二次熔融塑化,節能降耗;

避免二次熔融塑化過程對樹脂和長纖維造成的影響,不過度損傷加入的纖維,樹脂基體的性能與纖維長度可比LFT-G成型有更高的保留率,平均纖維長度比用LFT-G成型的高出15%-20%,具有高品質的製品性能,通過製品與模具設計和工藝條件的優化,製品的力學性能可以接近GMT製品;

工藝過程及生產周期縮短,提高生產效率生產成本低,相對於長纖維粒料,產品成本可以減少約40%。其基本工藝原理是:通過擠出機向包覆浸漬模供給熱塑性樹脂熔體,然後利用高壓熔體包覆長纖維並將其拖向浸漬模末端的切刀,切刀根據事先設定的長度將包覆在熔體中的長纖維切斷,而後熔體進人注塑機內注射成型。

在Pushtrusion D-LFT的基礎上,還發展了直接在線配料模壓成型工藝,將製得的長纖維與熔融樹脂複合物直接移入模壓成型機內壓製成最終產品,而無需使用預製的GMT片材,故也稱之為Pushtrusion D-GMT。Pushtrusion D-GMT為加工者生產長纖維增強塑料製品提供很大的靈活性,尤其是樹脂與纖維品種、顏料與其他添加劑等配方組成上,不再受供應商的制約。

還有採用同向雙螺杆擠出機與注塑機的組合,將連續擠出與注塑循環結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率的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在線配料注射成型系統。必要時,該系統也可各自獨立運行。

以特殊構型的單螺配料杆擠出機與注塑機組成在線配料注射成型系統。在擠出機的低壓排氣區與纖維入口處拽引夾送區,裝有刮擦器。其對螺杆的刮擦運動改進了擠出機中這些低壓區的熔體輸送。

利用雙螺杆擠出機進行在線配料,熱塑性樹脂與添加劑經雙螺杆擠出機熔融混煉塑化,連續纖維紗在雙螺杆擠出機的下遊引入,複合物經擠出機頭形成特定形狀的連續擠出物,再由切割器切割成型坯,然後直接送入成型機中成型為製品。

2、模具型腔表面溫度快速變換技術

為了拓展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的應用範圍,使其適應表面質量要求高的汽車外裝件用途,在注料期間,使與熔料接觸的模具表面溫度保持在基體樹脂的玻璃化溫度以上甚至接近熔料溫度,顯然就易於獲得高表面質量的製品。

然而,熱塑性塑料製品又必須冷卻至熱變形溫度以下脫模,通常的模具冷卻仍然是必需的。為了改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的模塑工藝,快速變換模具型腔表面溫度便成為問題解決的關鍵。最新的模具感應加熱技術則滿足了這一快速變換要求。

為了實現模具型腔表面溫度的快速變換,提出了模具感應加熱的解決方案。以電磁感應技術,通過迅速加熱模具表面至接近注射塑料熔體的溫度,從而獲得理想的熔料流變條件。樹脂與模具表面處於相近的溫度,流動也就十分容易。

為了能夠更加廣泛地用於各種不同場合,在模具型腔感應加熱技術中,還結合了其他技術,從而推出了2類模具感應加熱系統,即籠式系統與集成在模具內部的內置感應器。成功地將感應加熱技術用於LFT塑料注塑與模壓成型模具,生產具有A級表面的大型汽車部件。採用的專利方法,僅對模具型腔表面進行加熱與冷卻,其周期時間與傳統方法相比,要快得多。接通感應器電源,僅需幾秒到幾十秒加熱即可,加熱深度只在模具表面以下0.2mm範圍的表面層,模具總體的99.9%並不處於加熱狀態。

還能設計不同導電性的材料作模具表面層,使模具某些部位的溫度較其他部位高些,從而可以使製品僅在某一區域達到A級表面要求。

3、長纖維母粒

為了更加方便、經濟地生產LFT製品,並有效地提高LFT製品的性能。各個公司等相繼開發了長纖維母粒,使產品製造企業可以靈活地適應LFT製品的生產需求。

長纖維母粒,玻璃纖維的質量分數為60%-75%,在成型時按需要比例用純樹脂稀釋即可使用。該母粒纖維長度12mm,也可在8-25mm範圍內定製。

其他公司開發的長纖維母粒是通過兩步配製完成的。即先配製添加劑母粒,其組成(質量份,下同)為聚丙烯(Borflow HL504FB)70份,炭黑15份,168抗氧劑6.7份,1010抗氧劑3.3份,PS802抗氧劑5.0份。然後將添加劑母粒與聚丙烯載體、分散劑、改性劑等一起經擠出機擠出並通過浸漬模具浸漬連續玻璃纖維,經拉擠、冷卻、切粒得到長纖維母粒。

該母粒的組成為聚丙烯(H734-52RNA)32.4份,聚丙烯(Borflow HL504FB)4.0份,添加劑母粒2.1份,玻璃纖維60.0份,高分子偶聯劑1.5份。

在這裡,Borflow HL504FB聚丙烯的熔體流動速率為450g/10min,而H734-52RNA聚丙烯的熔體流動速率為52g/10min。後者為流動性高且物理性能之間有良好平衡性的注塑級材料,而前者具有很低的黏度,有利於基體樹脂良好地浸潤玻璃纖維。

4、新的原材料技術

在車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方面,最具革命性的是基於環狀齊聚酯(CBT)原位聚合製造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

CBT是美國Cyclics專利生產的具有大環結構的、不同低相對分子質量齊聚酯的混合物。CBT在加工過程中加入錫催化劑,於適當的溫度下開環聚合成線性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相對分子質量是通用PBT樹脂的2倍。具有突出的加工優點,極低的黏度使其能快速、極佳地潤溼纖維增強材料,且可以在很低的壓力下成型,能快速聚合;幾乎可以用所有的熱塑性和熱固性樹脂的纖維複合材料方式進行成型加工(而通常方法較單一)。此外,聚合後的材料又具有通常PBT樹脂的可重複加工的熱塑性特徵。

此外,為了滿足LFT用玻璃纖維紗使用工藝和製品性能要求,以及解決長纖維表面的浸潤性問題,各個公司等均從事專用浸潤劑的開發。PPG工業公司以馬來酸酐、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脂肪酸縮水甘油酯與松香樹脂進行分步反應,製得改性松香,再與A174、A187、A1100偶聯劑,以及PH調節劑、潤滑劑、消泡劑、水等製成浸潤劑。該浸潤劑具有的突出優點是:纖維生產中表現出良好的原絲集束性,並改善纖維的摩擦性能,減少玻璃纖維原絲生產過程中的單絲斷裂,有利於保持產品的一致性,並降低纖維原絲生產成本,改善在後續加工過程中的耐擦傷性,減少後續工序中單絲的斷裂,提高後續工序的生產效率;對多種樹脂、多種增強塑料製造工藝的適應性好等。

5、結語

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正在汽車工業領域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工藝技術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尤其是LFT,D-LFT,國外已從原材料、裝備、模具等諸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技術日趨成熟。

而國內的這些方面工作才剛剛起步,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與開發,希望能引起國內同行重視,加強車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的工藝技術研發,促進汽車工業與塑料工業的共同發展。

文章來源:中塑在線

原標題:《【科普知識】一文看懂車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技術進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簡述熱塑性增強塑料的性能特點
    不了解塑料的朋友往往會把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混為一談,其實二者差別很大。熱塑性塑料加熱時變軟以至流動,冷卻變硬,這種過程是可逆的,可以反覆進行。聚乙烯、聚丙烯、等都是熱塑性塑料,是物理變化。而熱固性塑料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
  • 一文讀懂全球各大材企在車用熱塑性材料方面的研發方向及進展
    由於LEDs大幅提高了設計的靈活性,塑料件的應用使得製造商從上述技術中獲益。據盛禧奧汽車團隊預計,消費者對內飾與環境照明設備的產品需求將會提高。他表示:「事實上,公司擁有一支專業的照明設計團隊,為公司高性能塑料/消費品等重要市場業務提供支持,該團隊與各大照明原始設備製造商有過合作,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經驗。」美國舒曼公司(A.
  • 【科普知識】玻纖增強塑料效果
    【科普知識】玻纖增強塑料效果 2020-11-1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塑膠模具中熱塑性增強塑料的分析
    塑膠模具熱塑性增強塑料一般由樹脂及增強材料組成。增強材料一般為無鹼 玻璃纖維(有長短兩種,長纖維料一般與粒料長一致為2~3毫米,短纖維料長一般小於0.8 毫米)經表面處理後與樹脂配製而成。塑膠模具玻纖含量應按樹脂比重選用最合理的配比,一般為 20%~40%之間。由於各種增強塑料所選用的樹脂不同,玻纖長度、直徑,有無含鹼及表面處理劑不同其增強效果不一,成型特性也不一。
  • 我國首條「柔性熱塑性增強塑料管複合管」生產設備成功研製
    我國首條「柔性熱塑性增強塑料管複合管
  • 【科普知識】熱塑性碳纖維應用的三種發展趨勢
    在此情況下,熱塑性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地位逐漸上升,成為先進複合材料的新興力量。近年來,國產碳纖維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熱塑性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應用技術也隨之得到了進一步推動。在連續碳纖維增強熱塑性預浸料方面的探索中生動演示出熱塑性碳纖維應用的三種趨勢:一是從粉末碳纖維增強向連續碳纖維增強形式發展:碳纖維熱塑性複合材料按增強纖維的形式可分為粉末碳纖維、短切碳纖維、單向連續碳纖維和織物碳纖維增強等不同種類。
  • 熱塑性塑料的車削技術是怎樣的?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有啥不同
    熱塑性塑料是一種在一定溫度下具有可塑性,冷卻後固化且能重複這種過程的塑料。這種塑料復符合歐盟環保要求,可以反覆回收使用,所以這種塑料應用範圍是很廣泛的,比如塑料盆、保鮮膜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熱塑性塑料的車削技術是怎樣的?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有啥不同?
  • 玻璃纖維熱塑性塑料加工數據將添加至生態影響計算器中
    內容導讀歐洲複合材料工業協會(EuCIA)將新的熱塑性塑料數據添加至其生態計算器中,該生態計算器是一個在線的工具,可以幫助複合材料公司計算與其產品生產相關的環境影響。新的數據針對玻璃纖維熱塑性塑料材料並且包括了復配成粒料和部件的成型。
  • 熱固性和熱塑性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有什麼區別
    增強纖維主要有碳纖維(CF)、硼纖維(BF)、凱芙拉縴維(KF)、碳化矽纖維(SF)和氧化鋁纖維(AF)五大類,就綜合性能而言,碳纖維位居五大增強纖維之首。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主體性能是高的比強度(強度/密度)和比模量(模量/密度),可以用來製造輕而強、薄而剛的結構件,如無人機、醫療床板、體育器材等。
  • 熱塑性包覆熱固性:從熱塑性到熱固性的合作夥伴,為什麼是光子學?
    熱塑性帶材的自動化預成型及後續的混合成型——熱成型以及將加強肋、夾子和凸臺等二次注射成型到部件表面上,被譽為是「複合材料製造在諸如汽車等大批量應用中的未來」。但是,如果能夠將熱塑性塑料的韌性和注塑成型特徵的功能性與碳纖維增強環氧部件的高性能結合起來呢?
  • 【塑料知識】新手必看,熱塑性塑料與熱固性塑料的區別
    塑料按照受熱之後的表面性能可以分為熱固性塑料和熱塑性塑料。
  • 【復材資訊】熱固性和熱塑性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有什麼區別
    增強纖維主要有碳纖維(CF)、硼纖維(BF)、凱芙拉縴維(KF)、碳化矽纖維(SF)和氧化鋁纖維(AF)五大類,就綜合性能而言,碳纖維位居五大增強纖維之首。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主體性能是高的比強度(強度/密度)和比模量(模量/密度),可以用來製造輕而強、薄而剛的結構件,如無人機、醫療床板、體育器材等。
  • 碳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製品常用成型工藝比較
    碳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不同種類的成型製備工藝。無錫智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攻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的生產技術,其針對幾種應用廣泛、成熟度高的碳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成型方法的優缺點進行了比較。熱壓罐成型工藝熱壓罐成型是利用熱壓罐內的高溫壓縮氣體對鋪放好的預浸料進行加熱、加壓處理,使材料固化成型。
  • CPRJ車用塑料技術論壇盛事開啟! 專家大咖破解汽車三大發展趨勢
    今日在上海國際汽車城瑞立酒店舉行的2020年第十屆CPRJ車用塑料技術論壇暨展示會上,來自車用塑料上下遊產業鏈的技術專家共聚一堂,分享車用塑料最熱技術及市場前沿趨勢。 一、車用塑料未來三大趨勢 市場瞬息萬變,不變的是技術創新。在新形勢下,哪些創新車用塑料技術值得關注?
  • 碳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幾種常見的界面改性方法
    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 PEEK) 、聚苯硫醚( PPS) 、熱塑性聚醯亞胺(TPI) 、聚醚碸( PES) 等高性能熱塑性複合材料具有耐熱性高、耐腐蝕性好、高強度、高韌性、可回收再利用等優勢,相比於熱固性碳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其在軌道交通、航天航空、國防軍工以及高端醫療等領域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 【科普知識】玻璃鋼製品技術創新,再添新品
    【科普知識】玻璃鋼製品技術創新,再添新品 2021-01-1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樹脂】熱塑性樹脂和熱固性樹脂的概念和區別
    因而絕大多數熱固性樹脂在成型為製品前,都加入各種增強材料,如木粉、礦物粉、纖維或紡織品等使其增強,製成增強塑料。在熱固性樹脂中,加入增強材料和其他添加劑,如固化劑、著色劑、潤滑劑等,即能製成熱固性塑料,有的呈粉狀、粒狀,有的作成團狀、片狀,統稱模塑料。熱固性塑料常用的加工方法有模壓、層壓、傳遞模塑、澆鑄等,某些品種還可用於注射成型。
  • 從熱塑性到熱固性的合作夥伴,為什麼是光子學?
    熱塑性帶材的自動化預成型及後續的混合成型——熱成型以及將加強肋、夾子和凸臺等二次注射成型到部件表面上,被譽為是「複合材料製造在諸如汽車等大批量應用中的未來」。但是,如果能夠將熱塑性塑料的韌性和注塑成型特徵的功能性與碳纖維增強環氧部件的高性能結合起來呢?這就是為期3年、於2018年結束的OPTO-Light項目所回答的問題。
  • 天然纖維在複合材料中的增長潛力
    復材網人們對天然纖維增強聚合物化合物的興趣日益濃厚,北歐組織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或許並不奇怪,因為他們擁有關鍵的自然資源,而且以注重可持續發展而著稱。芬蘭和挪威的商業公司與研究機構,在利用纖維素纖維來提高塑料化合物的可持續性和性能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在森林資源豐富的北美也開展了一些有趣的工作。
  • 三菱化學將建立碳纖維熱塑性塑料試驗工廠
    三菱化學公司(MCC)宣布,計劃在日本福井縣建設一個碳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CFRTP)複合材料試驗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