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如何獲得高等教育雙學位?怎樣才能在俄中最好的教授旗下學習?本文為你介紹俄7大城市高校的國際化經驗。
俄羅斯2013年開始實施旨在使本國高校躋身世界百強大學以及在國際教育服務市場推廣本國教育體系的「5—100計劃」。全國共有21所高校參與該計劃。參加「5—100計劃」的俄羅斯高校都在與中國科研中心和教育機構擴大合作和發展夥伴關係。留學生互派項目為兩國學生在兩國高校最優秀教授旗下學習、獲得雙學位以及免費進修提供了機會。
喀山和車里雅賓斯克
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與黑龍江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北師大和深圳大學等中國高校建立了合作。喀山聯邦大學表示,兩國高校間的友誼已成常態。
位於車里雅賓斯克的南烏拉爾國立大學正在落實將歐亞兩個世界連為一體的構想,因此發展雙邊合作、擴大留學生和教師互派項目、在中國發展俄語學習以及在俄羅斯推動漢語學習是該校的首要任務之一。
葉卡捷琳堡
烏拉爾聯邦大學與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由來已久。中國留學生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來該校求學,目前該校每7個外國留學生中就有1個來自中國。據該校負責國際關係的副校長馬克西姆·霍米亞科夫介紹,學校用俄語和英語為留學生授課,最受歡迎的學科為語言學、俄語、經濟和管理。該校與5所中國高校開展留學生互換項目。
新西伯利亞
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聯合黑龍江大學在中國設立了俄中學院,這在兩國高校合作中絕無僅有。學院開設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聯讀學科,專業包括化學、生物、物理、數學、經濟和法學。
莫斯科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以前從不招收外國留學生,如今中國學生則有機會了解這所獨一無二的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以及核工業第八研究所(上海)籤署合作協議。此外,共有1500多名中國留學生在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學習過。最熱門的學科為語言學、國際關係和國際經濟。2017年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與大連外國語學院籤署為中國青年學生開設專業課程班和建立大學預科培訓中心的協議。
聖彼得堡
許多中國留學生選擇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該校5000名外國留學生中中國學生佔比超過30%。負責國際業務的副校長德米特裡·阿爾先耶夫介紹說: 「許多來自中國的高中畢業生考我校的預科。工程、能源、物理、數學、經濟和人文等學科的本科和碩士課程也非常熱。」該校的合作夥伴中有37所中國高校。學校在上海開設的代表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的環境學、經濟、管理、法學、油氣學和俄語是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專業。該校校長、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葉甫根尼·瓦加諾夫介紹說:「西伯利亞聯邦大學與中國34所高校和科研及教育機構合作。學校約有150名中國留學生。我們學校也有大概同樣數量的學生在中國進修和學習。」他說,該校與開發北極地區直接相關。瓦加諾夫校長說:「這是我們期望與中國夥伴深入發展合作關係的領域之一。」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