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處的大競爭時代,吸引人才的能力對於公司來說不亞於一條完備的生產線。
近年來,全球科技巨頭們開啟了激烈的人才競爭戰,曾幾何時,這些隱藏在幕後的撕心竭力已經走向了臺前。
蘋果、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在全球瘋狂掃貨"人才",日本企業也不遑多讓,紛紛調整了傳統的薪酬體制,索尼已經為年輕的應屆生提高起薪至47萬元。
國內的科技企業同樣也展現了對人才的渴求,今年以來,華為受到了美國的制裁,華為麒麟晶片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因為光刻機的缺乏和代工技術的不完善,晶片難題對華為而言,仍是一場嚴峻的技術考驗。
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短板,任正非提出了"天才少年"計劃,著力培養自己的高端人才,華為"天才少年"項目去年已經開始實施,意在用頂級挑戰和薪酬吸引頂尖人才。
今年將從全世界招進 20-30 名天才"少年",今後將逐漸增加,調整隊伍作戰能力結構。
根據華為總裁辦籤發的電子郵件顯示,華為對部分 2019 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年薪為 100 萬~200 萬元不等。
當然,天才少年相應的選拔標準非常嚴苛,在主管面試、總裁面試等7輪左右的篩選流程中,任何一個環節表現不佳都可能被淘汰。
任正非經常親自走訪各大高校,為的就是能留下人才,為華為所用。今年他終於如願以償,全球頂尖的4名天才少年加入了華為,而且都是放棄更高薪水。
姚婷拒絕"威騰電子"的邀約,以156萬年薪加入華為;張霽放棄300萬年薪,200萬加入華為,立志推動華為雲計算的發展;左騰飛加入華為,將在華為雲技術創新方面做出貢獻;鍾釗擅長人工智慧,在5G時代對華為有重大意義。
對他們而言,錢財並非無用,但為了理想和信念一切皆可拋,他們更看重能不能國家的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正如張霽所言,"薪資完全不考慮是不可能,但不會太看重,畢竟我能夠放棄更高的薪資。我更看重公司能夠給我提供一個研究的平臺、空間,讓我能夠更長遠看這些事情。而且,我也希望能夠把所學所用在華為最困難的時候發揮出來,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目前,華為數據團隊已經非常強大,連續19個季度成為第一,但對於任正非而言,華為還得繼續往前走,人才是關鍵。只有不斷補充新鮮血液,讓更多人才留在國內,華為才能越來越強,突破陰霾走的更遠。
更讓人欣慰的是,不僅是華為,國內的網際網路大廠阿里、騰訊也在積極為人才創造環境。
此前剛剛結束的騰訊科學探索獎,就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持續發展的支撐,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此外,騰訊還開展了"雲梯計劃"對接了全國62所高校,為3000名大學生提供免費的騰訊雲認證培訓和考試名額,只要通過系統性、實戰性學習,獲得騰訊雲權威專業憑證,就可以拿到進入意向行業和崗位的"敲門磚"。
在人才培養方面,阿里也很有發言權,阿里雲近日推出了飛天加速計劃,將提供1億元免費算力,培養數字新基建人才。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企業越多,未來的年輕人就更有家國情懷,更願意留在我們的企業效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有少年一代的努力奮鬥,祖國科技勢必迎來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