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悖論:一種關於時間旅行的悖論

2021-01-13 成林思語

 

什麼是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又稱為「外祖母悖論」,是一種時間旅行的悖論,科幻故事中常見的主題。最先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René Barjavel)在他1943年的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Le Voyageur Imprudent)中提出。情景如下:

  假設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因為你祖父母死了,就不會有你的父親;沒有了你的父親,你就不會出生;你沒出生,就沒有人會把你祖父母殺死;若是沒有人把你的祖父母殺死,你就會存在並回到過去且把你的祖父母殺死,於是矛盾出現了。

 

霍金對「外祖母悖論"的評價

 

  霍金把「外祖母悖論」的結論置放在「不能干預物理律」,既不能干預歷史的層面上,應該說是不錯的。但他不明白一個更為深層的理論,那就是順向的邏輯順序的物理衍生並不是理論上的邏輯定義。因為,那種線性的邏輯思維的順序,恰恰是一個狹隘的三維空間的思維順序,是人們在一般狀態下的人類的思維順序,這種思維的基礎是建立在三維空間的地球引力之上的線性思維,而不是宇宙思維,不是超出了引力場之後的,擺脫了線性思維的局限性的空間思維。

 

外祖母悖論是一個錯誤

 

  外祖母悖論的一個重大的錯誤就是,他們用線性的邏輯思維去進行反串,從而達到一種理論的逆向思維結論,而後把這種推斷變成一種科學的假設或者是正論的悖論來加以宣揚,妄圖達到心靈控制的最為完美的狀態。然而他們的想像的單純與薄弱,僅僅可以流動在利用電影來完成的科幻層面上,卻不能用任何科學的試驗或飾演去完成這樣一個簡單的理論。

「外祖母悖論」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它過於依賴線性思維的邏輯順序,來判定現實。用一個小得可憐的度量衡在度量一個它根本無力想像的空間。同時也歪曲了時間的內涵性。在宇宙中一個最大的悖論就是當量的順序!順序不但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編程,而且是一個物體能量的嚴格排列,是這種嚴謹的序態規定了這個物體不是那個物體,這個能量不是那個能量,這個順序不是那個順序。「外祖母悖論」的一個天大的幼稚,在於它過分地相信時間的存在性。在假定的時間和意想的空間裡自己翻著自己的跟頭,而沒有任何理論的支撐。外祖母悖論,是一個典型的邏輯思維的逆向反動,它認為在順行與逆行的概念裡,存在著一個被人們稱為「時間」的東西。然而這個東西的意想範圍,僅只停留在時間「概念 」而非「實質」上。這種概念的平移,顯然是一種沒有根據的幻想,它只能停靠在人們的想像裡,變成一個可以成像的電影,而卻無法解釋時間和控制時間的走向,更無法操作時間的流向。一個無法作為的暢想只能停留在幻想的層面,而無法移動動任何一個、哪怕是微小的環節。「外祖母悖論」是在一個「本來就虛幻」的「虛幻上」構造了一個貓捉老鼠的故事。因為時間的虛幻性和假借性存在的基礎上,再行建立一個完全沒有實際意義的假設就顯得更加沒有意義。如果按照假設的時間存在的歷史或順序來說,時間與歷史應該是不可分割的,在人們的錯覺裡,時間就是歷史,歷史就是由時間的流逝和經過而造就的。其實這個誤區,就有可能導致人們思維的荒誕性頻頻發生。因為人們的假設存在著邏輯上的依賴性,而邏輯的不可靠性又是導致人們無限幻想的禍因,所以,當人們不斷幻想的時候,總要回歸到一個所謂的理論支撐上尋找安慰。正是這種安慰的惰性掩埋了思維的純潔性,內省性,同時也阻擋了思維的清晰性。「外祖母悖論」認為,如果時間有著與歷史緊密的聯繫性,那就有可能逆行,包括思維的逆行和時間的逆行。他們把時間和歷史緊緊的栓在一個鏈條上,認定時間的倒流就是歷史的倒流,而恰恰相反。因為時間和歷史首先沒有一個血脈的關聯性,所以,時間和歷史本身就不存在著平行的關聯關係和因果關係。所謂因果論也能是在一個特定前提下才產生的理論,而非是一個無前提的規定性理論和一個輸入前提就能夠產生預期邏輯結果的理論。外祖母悖論是在對時間誤讀中的一種錯誤假想和誤區衍伸,這種錯誤的延伸把人們的思維帶進狹隘的自恃和荒蕪曠野。

 

外祖母悖論和時間旅行

 

  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所著的《時間機器》就以其合理的推斷和豐富的想像構造出未來人類世界的悲劇。主人公製造了一臺可以在時間中自由穿梭的機器,在一次失控的旅行中,主人公來到了八十萬年以後的世界(公元802701年),那個時代世界上人類已分化為兩個種族:柔弱嬌小的「埃洛伊」和粗野怪戾的「莫洛克」。這兩個種族分別象徵著富人與窮人這兩個階級。「埃洛伊」生活在頹敗的宮殿中,過著悠閒優雅的生活,由於長期不勞而獲引起體力、智力的萎縮。「莫洛克」則被「埃洛伊」認為有失體面,被趕到黑暗的地下世界裡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莫洛克」因為不停的勞動變得越來越粗壯,但長期的地下生活讓他們無法適應地面燦爛的陽光,當地下食品供給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的時候,他們只能打起地面上優雅同胞的主意。這部和電影《黑客帝國》一樣充滿馬克斯主義色彩小說也強烈地暗示了:人常滿足於領導同胞的勞動來過安逸歡樂的生活,把「需要」當做他的標榜和藉口,而期限到了的時候,「需要」就來報應他們了。

 

 

「外祖母悖論」與「相對論」

 

  一百多年前(1895年),威爾斯發表了著名科幻小說《時間機器》,它被稱為利用科學進行時空旅行題材科幻小說的開山鼻祖。當時及之前都會被別人看作「不切實際的幻想」。而10年後也就是1905年,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發表,則從科學上把這些幻想變為了現實。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首次提出:時間是相對的。並推斷:如果人以接近光速旅行,那麼時間對他來說就會停滯。

  狹義相對論的理論是可以飛越未來,但是不能回到過去。因為當在物體接近或超過光速的時候,時間有可能只很慢或者是靜止的,不可能使時光倒流。又過了10年也就是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第一次將時間與空間合併在一起了。廣義相對論提出了時空隧道的概念。時空隧道是在一個在引力場下能變化的一個東西,當空間摺疊之後,空間摺疊的兩點中間打開一個洞相通的話,就可能走一個空間的捷徑--蟲洞。這樣如果說愛因斯坦只是在理論上證明飛越未來是可行的,那麼在幾十年後的1971年,科學家則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個理論。物理學家將4個極為精確的原子鐘放在一架航行的飛機上。飛行之後,飛機上的原子鐘與地面的原子鐘相比的確慢了59納秒。

  但隨即而來的的疑問則很多,比如如果我們回到過去,自己殺死了自己的母親或外婆,那我從何而來?這種混亂的邏輯在科學界這被稱為「外祖母悖論」。但愛因斯坦並未給出回答,包括鼓吹時間旅行可行的時間大師霍金也未能找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後來提出如果能到過去去旅行,你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你能夠幹預歷史,一種是你不能干預歷史,霍金傾向於認為不能干預歷史。為什麼不能干預歷史呢霍金沒辦法給出理由,他只是認為物理定律一定會阻礙你幹預歷史,你想幹預也做不到。

  如果我們真的能回去過去,那麼我們可以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但在現有的科技條件下,連達到光速的1/n都做不到;另外如果要回去過去,需要穿越黑洞,它需要一個很大的能量。比如把一噸的物體加速到光速的99%,需要整個地球好幾個月的消耗能量的總和!

 

外祖母悖論與蝴蝶效應

 

  如果用蝴蝶效應來反駁外祖母悖論能得出不同的答案。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個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這句話的來源,是由於這位氣象學家製作了一個電腦程式,可以模擬氣候的變化,並用圖像來表示。最後他發現,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蝴蝶張開的雙翅,因而它形象的將這一圖形以「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進行闡釋,於是便有了上述的說法。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於預測的比較複雜的系統中。 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又被稱作非線性。所以說不可能存在外祖母悖論。敬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成林思語」,回看發布的1600餘條

相關焦點

  • 關於時間旅行的五個悖論
    如果跳出因果關係,那麼自然而然就會出現許多與時間旅行相關的悖論。下面我就大家列舉五個關於時間的悖論,這些問題給予科學家與時間旅行電影愛好者無數的遐想,但同時又讓他們陷入無數個苦思無眠的夜晚。時間旅行的悖論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閉合因果循環,比如預定悖論和引導悖論。這類悖論是關於自我存在的時間循環,原因與結果在不斷的循環,但是與歷史時間線相連貫。
  • 量子力學破解時間旅行的祖父悖論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沒有禁止時間旅行,在理論上類似黑洞的大質量物體的強大引力場能讓時空發生扭曲,有可能創造出「封閉類時曲線」,一個允許向後旅行的環。霍金等物理學家都不喜歡「封閉類時曲線」,因為任何時間旅行都不可避免的創造導致因果律瓦解的悖論,比如祖父悖論。
  • 祖父悖論?
    一位法國科幻作家提出一種假設:一個青年人穿越到他祖父還未結婚的年代殺死了自己的祖父。於是一個悖論產生了:既然祖父未婚已死,哪來的父親?
  • 時間悖論否定了時空旅行的發生?如今時間悖論被破解!
    時間悖論是指在時空旅行中出現了一些邏輯上因果矛盾的結論,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最有名的就是祖父悖論,當你穿越殺死了你的祖父,那麼在你祖父死的那一刻起
  •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終於破解了?
    藉由「時空穿越」,「祖父悖論」誕生。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任何的時間旅行都必須面對隨之產生一系列矛盾事件。「祖父悖論」就是其中之一:假設一位旅行者通過時空旅行回到過去,並殺死了自己的祖父,那麼這一行為將會危及他自身的存在,因為,如果沒有他的祖父就不會有父親也就不會有他;而如果根本就沒有他,那麼殺死他祖父的人又會是誰?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建造特殊的空間模型來解決這一問題,但都沒有成功。
  •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終於破解了?
    藉由「時空穿越」,「祖父悖論」誕生。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任何的時間旅行都必須面對隨之產生一系列矛盾事件。「祖父悖論」就是其中之一:假設一位旅行者通過時空旅行回到過去,並殺死了自己的祖父,那麼這一行為將會危及他自身的存在,因為,如果沒有他的祖父就不會有父親也就不會有他;而如果根本就沒有他,那麼殺死他祖父的人又會是誰?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建造特殊的空間模型來解決這一問題,但都沒有成功。
  • 《信條》中的物理學(二)時間旅行和祖父悖論
    諾維科夫諾維科夫是前蘇聯的科學家,他認為這個世界發展是概率性的,就像量子力學一樣,每一種發展的可能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概率有大有小,而違背因果規律的矛盾事件出現的概率為零。如果有一個人要回去殺他的祖父,那祖父根本就不會把這個人生出來。因為它違背了因果律,所以這件事根本就不會發生。我們可以用一個更加簡單的模型來說明諾維科夫自洽原則。
  • 沒有人能破解的祖父悖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產生了三個悖論:穀倉悖論、孿生子悖論和祖父悖論。這三大悖論中迄今為止只有祖父悖論沒有被破解。祖父悖論是關於時間旅行的,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中提出。
  • 擺脫「祖父悖論」,量子力學可以為時間旅行之謎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這些故事通常圍繞著時間旅行的一個特定方面展開,即時間旅行者改變過去事件的可能後果,導致他們回到未來時出現噩夢般的場景,影響他們回到過去的能力。這種被稱為「祖父悖論」的困境概括了哲學家和物理學家對時間旅行的主要反對意見,即可能違反因果關係。
  • 時間旅行是否可以實現?祖父悖論如何解釋?
    其實已經有時間旅行者來到了我們的時間。或者說,時間旅行必將實現。你可能以為時間旅行一旦被實現,發明家就會回到過去以證明他們的發明。或者把它給某個祖先(甚至成為某個祖先),這樣他們就可以出生在富有的家庭。儘管時間旅行既普通又可以改變世界,但時間旅行者都在低調的行動。
  • 時間旅行的悖論能破解嗎?
    1.不存在悖論  2.進行未來之旅非常簡單  3.前往過去比較困難但是並非不可能  4.時間旅行就像太空之旅  5.一起旅行一起變老  6.黑洞不是時間機器  7.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8.元時間不存在  9.你不能回到時間機器建造之前  10.除非你去的是一個平行的宇宙
  • 電影《信念》裡的祖父悖論是個什麼鬼?
    下面文字內容來自 https://www.space.com/grandfather-paradox.html翻譯:google 翻譯祖父悖論是一種時間旅行的悖論,科幻故事中常見的主題。(以上文字來自維基百科)祖父悖論是一個邏輯問題,如果一個人能夠穿梭返回,時光倒流,就必須避免它。祖父悖論是一個潛在的邏輯問題,如果一個人要旅行回到過去的時間,就會出現這種問題。這個名字來源於這樣一個想法:如果一個人旅行到祖父生子之前的某個時間並殺死他,那將使他們自己的出生成為不可能。
  •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如今終於破解了?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如今終於破解了?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古往今來,人類對於平行宇宙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各種各樣以此為題的科幻小說也總是能抓住我們的好奇心。日本作家西澤保彥就寫過一篇《死了七次的男人》,主人公穿越七次想要救回自己的祖父,可無論如何百般算計都只差一點,這也讓人們思考,「祖父悖論」到底是不是一個無解的命題呢?穿越與光速古裝穿越電視劇的興起,在人們之中掀起了一股穿越的熱潮。提到穿越,就要說到一個名詞,光速。我們也經常看到這種論調,如果我們的速度能夠達到光速,那麼就可以穿越時空。
  • 時間旅行悖論衝擊!「多重歷史」讓你回到過去成為「可能」
    時間旅行,伴隨著令人費解的悖論,在各個時代都讓哲學和物理學感到困惑。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回到過去的解決方案是存在的。臭名昭著的時間旅行悖論有兩種主要的變體,一致性悖論認為,如果你改變了某件事,你就阻止了本該發生的事情的發生,所以如果你回到過去讓你的祖父去世,你就永遠不會出生,你也不能回到過去。
  • 祖父悖論
    在時間穿越的設定中,有一條著名的「祖父悖論」,它講的是: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在他的父親還沒出生前,將他的祖父殺死,那麼,這將導致他根本不會誕生
  • 張澈:祖父悖論(第113篇分享)
    今天我來說說另一個在歷史上有名的悖論——祖父悖論。
  • 研究人員說:從理論上講,無悖論的時間旅行是可行的
    根據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的一篇新論文,即使時間旅行是可能的,這種悖論實際上也不可能存在。研究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即使你回到過去做出了改變,時間線基本上也會自我修正,無論如何,你試圖改變的一些重要事情仍然會以另外一種方式發生。
  • 看了《信條》,你懂什麼叫做祖父悖論了嘛?
    看電影裡邊,各種名詞扯得滿天飛,整場電影下來,就一個名詞引起了我的興趣:祖父悖論(grandfather paradox) 什麼是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最早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小說《不小心的旅行者》中提出。
  • 時間旅行突破!2個「悖論」或被解決,多元宇宙是關鍵
    時間旅行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可行,因為專家們已經找到了回到過去旅行的許多悖論的答案。科學家們曾認為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因為隨之而來的悖論,比如改變過去的事件,最常見的例子是,如果你回到過去殺死你的祖父會發生什麼?如果你這麼做了,那就意味著你沒有出生,也就意味著你沒有機會進行時間旅行。
  • 科幻故事中的祖父悖論
    最近電影《信條》火爆,我又把這幾種時空邏輯拿出來琢磨一番,特別是對應祖父悖論,想想也挺有意思。祖父悖論有如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是,祖父無論如何都殺不死。時空旅行的開山之作《時間機器》,裡面描述的時空邏輯是:因果關係永不變,雖然細節可以改。男主角因為未婚妻被殺,而努力研發出時間機器回過去救人,卻無論如何都救不了。原因在於未婚妻被殺是研發出時間機器的原因,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