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二氫鉀是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種化肥,是含磷和鉀二種元素的二元複合肥,因為磷酸二氫鉀的價格比較高,因此我們主要用於葉面噴施和浸種,一般不用於土壤追施。而且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時,主要是在作物生長的中後期,也就是生殖生長期,以促進作物果實成熟,膨大和籽粒飽滿等作用。
說白了,磷酸二氫鉀的作用就是磷和鉀的作用。如磷能促進細胞的生長,使根系和分櫱增加,缺磷的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片暗綠或紫紅,影響光合作用等。鉀可促進糖分和蛋白質的合成,有品質元素之稱,缺鉀的植株葉黃,光合作用下降,莖稈細弱,易倒伏,籽粒不飽滿,缺粒等。
磷酸二氫鉀在作物生長的中後期噴施,可以促進成熟,增加果實的重量,提高果實的品質等。但我們一般也就是噴個2-3遍,間隔時間在10天左右,不用噴次數太多,否則會起反作用。如果噴施次數過多,出現了磷過剩,那麼就會導致作物的莖葉轉為紫色,並出現早衰現象。而且磷過量還會影響其他元素的有效性,誘發某種缺素症的發生,如降低銅,鋅,鐵,硼的有效性。
如噴施磷酸二氫鉀過量,導致植株對鐵的吸收和利用,出現葉片失綠,黃化,甚至白化的,幼葉嫩梢的枯死等。
噴施磷酸二氫鉀次數過多,也可能導致鉀元素過剩。鉀過剩雖然一般不會有什麼表現,但鉀過剩會影響作物對鎂,鈣,鋅,硼的吸收,同時對果實的品質也有較大的影響,會導致果皮粗糙,皮加厚,果實汁液減少,推遲成熟時間,晚熟等。
有一年我村有個人的棉花,從小苗時他就噴磷酸二氫鉀,打藥就加磷酸二氫鉀,結果到了開花結果期,他的棉花出現葉片暗紅色,肥厚,沒有韌性,發脆,最後早早地就落了葉,出現了早衰現象,棉桃根本成熟不下來,最後噴了一遍乙烯利,收穫了些沒籽的棉絮,沒有重量,導致減產。
化肥是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施用要適量,用肥量的增加與產量並不成正相關,在一定程度上是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過某個限度時,卻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導致減產,這就是報酬遞減規律。因此,我們所說的施肥增產並不是無限的,施肥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是過量施肥,必然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
磷酸二氫鉀的使用要遵循複合肥的施用原則,在使用中要注意:
1,磷酸二氫鉀最好是用於葉面噴施和浸種。葉面噴施在作物生長中後期較好,注意濃度和次數。噴施濃度以0.1%-0.3%為佳,浸種濃度為0.2%,噴施次數以2-3次為宜。
2,磷酸二氫鉀不可同鹼性物質混用,也不宜與含金屬離子的物質混用,如代森鋅,代森錳鋅,硫酸銅等。與有機銅物質,如噻菌銅,喹啉銅,胺基酸銅等需現混現用。
3,施用要合理,並非越多越好,盲目多施肥,不僅成本增加,而且影響作物對養分的合理吸收。4,噴施磷二僅限於輔助性施肥,但在作物快速生長期如抽穗灌漿等時期,對氮素的需求量大,必須酌情追施氮肥,否則將會對產量有很大影響。
總之,磷酸二氫鉀是好肥料,但任何一種肥料的施用,一定得根據作物的需求而定,並非越多越好,就像我們常說的那樣"美味不可多食",否則會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