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全球最大單體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

2020-12-05 騰訊網

  工作人員介紹碲化鎘發電玻璃

  伴隨著傳送帶勻速運轉,「機器人」自動操作,每55秒,一塊長1.6米、寬1.2米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就會下線。

  10月11日,位於雙流區西航港經濟開發區的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內,生產線正在加緊作業。

  「目前,我們已經實現實驗室光電轉化效率17.8%,已經進入世界一流的行列。而且碲化鎘發電玻璃弱光性能非常好,無論光線強弱,有光就能發電。」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錦功介紹,耗時近8年,中國建材凱盛集團碲化鎘發電玻璃技術團隊攻關幾百項技術難題,終於在成都實現了全球最大單體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本地製造,此項目打破了國際壟斷,填補了我國在大面積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技術的空白。

  廠房外牆安裝的發電玻璃可為企業提供電力

  A攻克難關 「成都造」技術引領世界

  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坐落於成都雙流,隸屬於世界500強央企中國建材集團下屬創新轉型發展平臺凱盛集團,公司依託中建材在玻璃行業的領先技術優勢,專注於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的研發與產業化,致力於成為中國新玻璃產業的引領者、新能源產業的領軍者。

  2009年成立後,成都中建材在中國建材凱盛集團的戰略部署下,開始構築在玻璃幕牆上造「三峽電站」的夢想。不同於業界主流的晶矽太陽能電池技術,成都中建材的碲化鎘薄膜鍍在玻璃上就能發電,理論光電轉化率達到33%,在弱光和高溫環境下表現更為出色。

  碲化鎘發電玻璃技術在四川省和成都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建材凱盛集團整合中美德三國技術團隊共同努力下實現的智慧共享,填補了國際上大面積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技術的空白。

  為了超越對手,成都中建材在繼續攻克轉換率難題的基礎上,從「發電玻璃」面積上尋求趕超之道。美國製造的是小尺寸「發電玻璃」,規格為1.2米×0.6米。相比3塊拼接的小面玻璃,大玻璃的生產效率可提高50%,但「玻璃越大,鍍膜難度越大」。成都中建材總經理潘錦功說,要把僅相當於頭髮絲幾十分之一厚的碲化鎘材料均勻地、不間斷地塗在玻璃表面,難度可想而知。難也要去做,製造出單體大面積的發電玻璃,才能減少接線盒、「死區」面積和安裝成本。他算過一筆帳,一塊發電玻璃一年可發電260—270度,五六塊就足夠一家人的用電了。

  B把握創新 永不滿足於暫時的領先

  2017年8月,生產線上送出第一塊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碲化鎘「發電玻璃」:1.2米×1.6米,面積1.92平方米,重30公斤。這片「發電玻璃」面積是美國第一太陽能產品的2.67倍,發電效果穩定,填補國內空白,尺寸引領世界。

  「一群最愛玻璃、最愛材料的人和一群最愛碲化鎘的人,擦出了創新的火花。」潘錦功說,最應該感謝在「光伏寒冬」給予團隊堅強支持的人——這幾年,中建材沒有給他下達經營任務,相反,每年拿出100萬美元資助公司在美國的研究中心;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從頭至尾地支持他的項目研究,需要玻璃人才調玻璃人才,需要電氣工程師給電氣工程師,需要什麼資源配什麼資源……

  生產線進入試生產階段後,投產日期卻一推再推。潘錦功苦熬了6年多,比誰都想早點見到成效,但他又是一個對技術極度苛刻的人。工廠按綠色標準設計,經過計算發現一年可能有140克工業氣體跑冒出來,儘管檢測不出來,在凱盛集團的支持下公司還是追加投資1500萬元,增加了10萬級的潔淨廠房,H13級的高效尾氣處理系統。他對此解釋,我們要做綠色工廠,就要對得起「貨真價實」。

  回望來時路,潘錦功感慨:「感謝國家,給了我們報國的機會;感謝時代,把機會給了願意堅持的我們。」他的緊迫感卻無法消除。「我們只是在某一方面領先世界,而且只是暫時的領先,所以不能止步不前。」

  C夢想遠航 玻璃幕牆擁有無限潛力

  記者在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的圍牆、玻璃外牆、觀光行道都鋪設了這種玻璃,建築外牆變成了「發電站」,廣場變成了「發電場」。

  在成都中建材的光伏路面上,一輛新能源汽車正在充電,「它的電能就來自你腳下踩著的玻璃。」技術人員介紹說。「奧秘就在玻璃表面的薄膜裡。」工作人員介紹,有了薄膜,比較弱的光線也都可以被玻璃吸收用來發電,在玻璃表面分布著一條條很細的刻線,每塊發電玻璃的發電層經過雷射的刻蝕,可以形成214個串聯的小電池,這些線條就好比我們家用的電壓轉化器,負責把低電壓轉化成高電壓。當兩塊玻璃合一,通過背面的接線盒收集電,再導入逆變器後就能直接用於發電了。

  據測算,一旦廠房3面裝上發電玻璃,一年可發電200多萬度,這意味著生產線白班三分之一的用電量能實現自給自足。就連電瓶車、電動汽車充電樁電源都可以來自「發電玻璃」,廠區內採用「發電玻璃」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應用隨處可見。

  「因為碲化鎘發電玻璃具有非常強的建材屬性,所以它可以應用在多種場合,比如,作為建築的一部分安裝在屋頂、牆壁上,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對可見光的吸收率達99%以上,不僅能有效減輕光汙染,還能夠將外部能量轉化為清潔能源,所以它的發電潛力是無限的。」成都中建材總經理潘錦功介紹道。目前世界各地的建築物消耗了全球百分之四十以上的電力,如果所有建築物的玻璃都改造成「發電玻璃」,那麼這種顛覆性的新能源建材將改變歷史。「中國目前共有400億平方米建築,如果用這種『發電玻璃』改造其中的10%,也就是40億平方米的發電玻璃建築幕牆,其發電量大約相當於3個三峽水電站。」

  原標題:「成都造」全球最大單體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尺寸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在成都投產應用
    用「發電玻璃」製作的幕牆  成都菁蓉匯7號樓是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開幕式的主會場,這棟樓的右側外立面有一面黑色的玻璃幕牆,面積約30平米。玻璃幕牆由約14塊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組成的。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晶矽發電玻璃相比,這些玻璃在較弱的光強下也可以發電,不再受晴天、陰天的限制,突破了傳統太陽能發電的局限性。
  • 中國第一塊碲化鎘「發電玻璃」成功下線
    經濟網訊 日前,中國第一塊、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在成都成功下線。這種玻璃,打破了人們對幕牆玻璃「擋風遮雨」的傳統認識,使幕牆玻璃釋放出巨大能量,被譽為「掛在牆上的油田」!目前世界首塊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產品問世。
  • 碲化鎘發電玻璃: 一場理論創新推動材料革命的浪潮
    2006年,美國第一條3MW的小面積碲化鎘薄膜電池組件試驗線落成,組件轉化效率7%,碲化鎘發電玻璃走進人類視野,成為新一代高新技術能源的希望。 2011年,中建材美國先進材料研究中心提出碲化鎘新能源材料理論,將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作為主研方向,研究成果引全球矚目。
  • 成都造「發電玻璃」,能把建築物變發電站
    這是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線現場,也是中國第一條100兆瓦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線,按照德國工業標準4.0打造,90%以上設備從德國等歐美國家採購,實現實驗室轉換效率17.8%,小組件轉換效率14.5%,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此項技術的突破,標誌著中國建材掌握了全球領先的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自主核心技術,同時也打破了國外巨頭的壟斷。
  • 世界第一條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線在川建成
    僅用55秒,生產線終端即送出一塊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鎘「發電玻璃」。11月初,潘錦功掌舵的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線投入試生產。  一份是1993年3月的《人民日報》,報導我國發現世界罕見的碲原生礦;一份是2013年3月的《四川日報》,報導國務院批覆在川設立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  兩個事件的交匯點,是四川擁有世界唯一以碲為主的碲鉍礦床。2011年,潘錦功來到成都,開始他在玻璃幕牆上造「大慶油田」「三峽電站」的夢想。
  • 碲化鎘發電玻璃助力綠色建築革命
    2020中國西部國際綠色建築產業博覽會盛大開幕碲化鎘發電玻璃一材多能,既是綠色建材又是清潔能源,具備建築玻璃的典型特徵,美觀大方,款式多樣,弱光發電,功能性強,是分布式發電,建築一體化及綠色建築的最佳選擇。它的核心原材料碲化鎘是由碲和鎘形成的一種化學性質非常穩定的化合物。
  • 「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碲化鎘「發電玻璃」
    科學引領未來,技術成就發展經過多年的研發,中國的發電玻璃橫空出世9月22日,全國首個新型「碲化鎘薄膜電池」代替傳統琉璃瓦的屋頂發電光伏項目在寧波市海曙區龍觀鎮龍谷村正式開工。該項目總體裝機容量800千瓦,由國網(寧波)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投資並與寧波光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承建。什麼是發電玻璃?
  • 世界最大「發電玻璃」在成都誕生!
    其實"發電玻璃"不是玻璃自身能發電,而是在絕緣的普通玻璃上,均勻塗抹僅4微米厚的(相當於頭髮絲的百分之一)碲化鎘光電薄膜,由此製成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因此"發電玻璃"又叫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被譽為"掛在牆上的油田"
  • 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醴陵開工 項目總投資100億元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湖南日報11月4日消息,近日,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中國建材集團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在醴陵開工,將建設30萬千瓦產能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發電玻璃生產線。發電玻璃,又稱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被譽為「掛在牆上的油田」,是在絕緣的普通玻璃上均勻地塗抹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薄膜,將普通玻璃變成可導電、可發電、可回收的半導體材料。據了解,單片面積1.92平方米、重30公斤的「發電玻璃」,年發電量達260至270度,一戶家庭安上三、五塊這樣的玻璃,可以保證全年家庭日常用電。
  • 世界第一塊大面積碲化鎘薄膜弱光發電玻璃成功下線
    近日,凱盛集團旗下的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出的世界第一塊大面積碲化鎘薄膜弱光發電玻璃在四川成都成功下線,標誌著中國首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年產80兆瓦碲化鎘薄膜弱光發電玻璃工業4.0示範生產線正式投產。
  • 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按下「快進鍵」
    由株洲市國投集團和醴陵高新集團投資的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正開足馬力趕工期、搶進度,施工現場機器轟鳴、熱火朝天,項目建設全速推進。  目前,樁基礎施工已全面完成,540多根樁僅用了1個多月;項目指揮部、廠區圍牆、雨水管等附屬設施都已完成,準備進行辦公樓、食堂以及聯合車間承臺圈梁施工。
  • 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開工 項目總投資100億元
    株洲日報訊 10月28日,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在醴陵東富工業園開工。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20億元,將建設30萬千瓦產能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發電玻璃生產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宣布項目開工。
  • 株洲中建材1GW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開工
    10月28日,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在醴陵東富工業園開工。項目總投資100億元,規劃總規模1GW。其中一期投資20億元,將建設300MW產能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發電玻璃生產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宣布項目開工。
  • 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爭取明年底投產
    株洲日報記者 廖喜張株洲日報訊 近日,位於醴陵市東富工業園的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一期施工正酣,施工方搶工期、趕進度,抓緊時間推進項目建設。目前,500多根地下樁基已經全部鋪設完成,大型施工機械正在進行掃尾工作。
  • 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將生產「掛在牆上的油田」
    株洲傳媒網10月29日訊(新聞綜合頻道記者洪軍 樊菁)「發電玻璃」,也被稱作「掛在牆上的油田」「玻璃牆發電廠」。剛剛在醴陵東富工業園開工的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投產後將生產「掛在牆上的油田」,預計年產值達10億元。在醴陵經開區企業服務中心大樓外牆一側,鋪滿了500平米的發電玻璃。
  • 【乾貨】能源新技術04-碲化鎘光伏
    導讀:一、8月8月沙龍現場二、PPT:碲化鎘發電玻璃在建築上的應用三、碲化鎘照片(SNEC光伏展)一、8月8月沙龍現場碲化鎘是多層塗層工藝,因此局部遮擋不影響其它部分的發電,該特性尤其適合建築情景。王志東說:碲化鎘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目前大體是在16-17%的水平,距離高效晶矽組件有點差距,但是因為其弱光性好,發電閥值低,天一亮基本就開始發電,發電時長明顯長於晶矽組件,因而發電量可以達到晶矽組件的水平,甚至更高。碲化鎘是化合態的鎘,分解溫度1190度,不溶於水。碲化鎘光伏的設備目前比較昂貴,但生產過程的邊際成本很低。
  • 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 爭取明年底投產
    株洲日報記者 廖喜張株洲日報訊 近日,位於醴陵市東富工業園的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一期施工正酣,施工方搶工期、趕進度,抓緊時間推進項目建設。目前,500多根地下樁基已經全部鋪設完成,大型施工機械正在進行掃尾工作。
  • 碲化鎘:窺視晶矽光伏的黑衣騎士
    當然,這些電站肯定採用龍焱生產的碲化鎘組件,為新增組件產能的利用率提供基礎保障。成都中建材:家裡有礦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其前身為民營企業成都中光電阿波羅太陽能有限公司,2010年後央企中建材集團旗下的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成為其控股股東。2011年10月11日,中建材國際工程公司收購了德國CTF Solar公司。
  • 凱盛集團與蚌埠籤約600兆瓦碲化鎘薄膜電池項目
    凱盛集團與蚌埠籤約600兆瓦碲化鎘薄膜電池項目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4月10日,年產600兆瓦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項目在蚌籤約。蚌埠市委書記汪瑩純,中國工程院院士、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出席籤約儀式。
  • 全國首臺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洗車機在邯鄲經開區投用
    近日,由經開區創投集團和邯鄲中建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洗車機在經開區雙創科技園區建成投用,這是國內首臺應用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建成的全自動洗車機。該洗車機共使用22塊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通過光電轉化,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推動洗車設備啟動運行,日產電量約20千瓦時,不僅有效降低了設備運營成本,多餘的電量還應用在園區照明、辦公、生產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完善了園區高端配套設施,有效提升了智能化管理水平,推進了「智慧園區」建設。同時,也將帶動全市新材料、新裝備、新技術等相關配套產業發展,推動新能源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