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5月31日消息:南京中山植物園的標本館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標本館,其中包含數千份珍貴的模式標本。這麼「核心」的地方,不久前卻遭到了白蟻的攻擊。為此,植物園的工作人員以及白蟻防治專家開展了一場「抗擊白蟻」的「保衛戰」。
館藏70萬份標本 華東地區首屈一指
南京中山植物園的標本館內藏有植物標本近70萬份,收藏範圍涵蓋我國所有的省份及世界各大洲,尤以華東地區較為全面,還收藏有相當數量的臺灣及日本的標本。收藏類群包括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通過植物標本的收藏,利用豐富的館藏標本,植物園的研究人員在植物分類與演化及重要資源植物的研究方面獲得了許多重大的成果。中山植物園標本館館長劉啟新介紹,植物標本作為重要的科學資料,其所含的信息在人們認識了解自然界的過程中具有極大的意義,建立標本信息資料庫,可以讓人們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在較大的範圍內做到信息共享,「近年來,我們著手進行標本信息資料庫的建設,現已錄入包括模式標本在內的標本數據30萬條。」
89對蟻王蟻后寄居 挖出的「地道」能埋管道
劉啟新介紹,前一陣發現房間內有些白蟻飛來飛去,以為是風吹來的,所以也未加留意。可是,有一天辦公室的木製門框上,也有小小的白蟻飛出來時,這讓標本館的工作人員不敢掉以輕心。
於是,標本館從湖北請來了專治白蟻的劉利華師傅,「劉師傅只要用眼睛一瞧,就能看出哪裡有白蟻了。」劉館長指著他辦公室木製門框上幾道咖啡色的痕跡,「這些細小的痕跡,就是白蟻行動的路線。」在劉利華師傅的確定之下,「治療白蟻的工程隊員挑開了咖啡色的痕跡,裡頭果然藏了上百隻米色的白蟻」。
而劉啟新館長又帶大家看了白蟻已經被搗的巢穴,記者看到,這個巢穴就像地道一樣,原本散落其中的木頭已經被咬成蜂窩狀,「每一個巢穴內都有一對蟻王蟻后,而且它們分工很明確,有的是負責工作的,而蟻后是負責繁殖的。」最後,工作人員挖出了89對蟻王蟻后,而巢穴大小不一,有的似管道粗,有的藏在木門中。原來,白蟻的社會階級非常明確,白蟻中有蟻后、蟻王、兵蟻、工蟻。而白蟻與螞蟻雖一般同稱為蟻(見蟻總科),但在分類地位上,白蟻屬於較低級的半變態昆蟲,螞蟻則屬於較高級的全變態昆蟲。
築起「長城」抗白蟻 保衛標本重地
植物園的標本館建於1987年,這麼多年來,每年標本館都會用藥水對標本館進行閉關殺蟲。殺蟲時間一般為一星期,因為藥水的揮發性極大,所以標本館會閉館一星期。但是這並不妨礙白蟻在此築巢,「因為白蟻的生存,需要專門的水分供應,以維持群體的水分和溼度需要。所以植物園這裡潮溼的環境,成為它們的樂居場所。」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圍剿白蟻,為了避免標本館周圍環境中的白蟻再次侵入標本館,工作人員在標本館的周圍埋了一圈藥水,仿佛一個「長城」保衛著標本館。
推薦閱讀:
廈門:《白蟻啃倒大榕樹》之後續
廈門:白蟻啃爛樹根大榕樹突然倒下 部分居民暫時撤離
海南白蟻危害嚴重每年吞噬1.5億元 仍未受重視
福州梅柳路白蟻瘋狂啃行道樹 樹身不同程度毀損(圖)
(來源: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