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具有千年歷史的豐樂亭和醉翁亭是滁州市兩大文化瑰寶,被譽為「姊妹亭」。然而,最近有人發現豐樂亭古建築群遭遇白蟻侵蝕,門框、立柱和橫梁上一處處病蟲害逐一呈現。8 月20 日下午,記者跟隨白蟻防治專家現場「捉兇」。
蟻后和「王宮」被挖出來。
當天下午3 時,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跟隨專家走訪發現,從外觀來看,豐樂亭古建築群依然古樸挺拔,但在文物和病蟲害專家的指引下,門框、立柱和橫梁上驚現一處處病蟲害。「一個月前我們來勘查時,這處緊靠著立柱的門框還好好的,沒想到昨天我們再來看時,這扇門已經倒在了地上,門框和廊簷上的木質構建均出現了白蟻啃食的痕跡。」病蟲害防治專家雷炳安指著芥舟西側一處門框說。記者發現,除了芥舟的門框,危樓內的樓梯、堂舍內的立柱、保豐堂內的屏風和豐樂亭四周的木質門窗等,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病蟲害。
「作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豐樂亭古建築群修繕通知發布後,我們一邊組織人員按照流程進行申報,一邊組織文物專家進行現場勘查。」琅琊山管委會副調研員劉南川說,豐樂亭古建築群除了年久失修,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蟲害。為此,專門邀請病蟲害防治專家前來協助。
經過病蟲害防治專家一天多時間的搜尋,終於在豐樂亭院落周圍發現了4 處白蟻群體,其中最大一處位於幽芳亭旁的山坡上,另外3 處則位於豐樂亭院落外側。
下午3 時許,病蟲害防治專家終於在地表下1.8 米處找到了最大的蟻巢,並當場從蟻巢底部抓獲了已經在這個「王宮」裡生活了至少20 年的蟻王蟻后。
記者現場觀察發現,蟻巢構築在幾塊扁平的石頭下面,整個蟻巢由十餘個蜂窩形的塊狀物構成,而白蟻「王宮」相對較小,僅類似一個泥巴狀的豬腰;「王宮」內有一個白白胖胖的蟻后和一個個頭相對較小的棕黑色蟻王。
「豐樂亭古建築群存在白蟻、木蜂、蠹蟲等多種病蟲害,其中白蟻又分為黑翅土棲白蟻和黃胸散白蟻兩類。」雷炳安介紹,按照整治方案,首先將對豐樂亭院落周圍的4 處白蟻群體進行挖掘清理,然後再對木質構建上的木蜂、蠹蟲等進行捕捉預防,整個防治過程大致需要一周的時間。
李志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素健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