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就像一朵盛開的馬蹄蓮
光谷廣場往東14公裡,地平線上崛起一棟花朵造型的奇特建築。日前,這棟被稱為「馬蹄蓮」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正式投入使用,成為武漢新的地標建築。
「這是國內最大的綠色仿生建築,如此獨特的造型,在全球都十分罕見。」光谷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馬蹄蓮」建築群由「一枝花兒、五片綠葉、一朵蓓蕾」組成,佔地165畝,建築面積達6.8萬平方米。
主樓通體白色,高128米,造型為一朵綻開的馬蹄蓮,周圍5座裙樓拱衛著主樓,造型為綠葉形狀,西南角還有一幢渾身金色「鱗片」的2層建築,高21米,造型像一朵尚未開放的萌芽,也有人稱之為「金瓜」。
主樓和裙樓為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副樓為未來科技城人企服務中心。目前均已入駐。這套建築總投資5.3億,2011年開工建設,歷時4年建成。
據悉,除了造型獨特、優美,「馬蹄蓮」最大的特點是節能。建設方聘請了世界著名的荷蘭荷隆美設計公司、上海現代設計集團公司,按照英國Breeam與中國「綠色三星」雙重標準進行規劃設計,應用光伏發電、中水回用、智能電網等高新技術,現已獲得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最高級—三星獎,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建築典範。
每天自發電1300度,14%電力自給
「馬蹄蓮」黃色的「花芯」,是一組風力發電機。不同於普通的風扇式風力發電機,這是一臺垂直風力發電機,風像「推磨」一樣推動「平躺」的葉片,把風能轉換為電能,效率更高。每天發電約40度。
在主塔樓頂,還鋪設了3500平方米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每天發電1276度,每年46.56萬度。這些光伏面板是由本地企業日新科技生產的。
算下來,這兩套系統每天發電1300度,一年48萬度,約佔大樓電力總消耗的14%,遠高於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中2%的要求。
地下停車場折射太陽光、甚至是月光進行照明,在門前的廣場上,有33個光導照明燈,在日常狀態,不用開一盞電燈,都能保持明亮,每年可節約5萬度電。
38%使用淨化雨水,樓頂有個「空中花園」
除了節能外,還有許多人性化的設計。
在16層頂樓,有一個「空中花園」,在這裡除了可以眺望風景之外,還種了不少花草。
下雨天,雨水經過管道匯集至一個儲存量為400噸的水箱,淨化處理後,可用於保潔、消防、空調、灌溉。
據測算,大樓每天的用水中,38%用的是淨化後的雨水,平均每天可節約用水13噸,每年4800噸。
在主樓中間,有一個9平方米左右的熱塔,貫穿整個建築,用於整棟大樓的自然通風,空調末端使用最先進的冷梁系統,無須使用動力,能夠自然送風。
「金瓜」的表面,有近3000片金色的鱗片,可防止大樓因陽光直射而變熱,同時熱量也可以通過兩層殼體中間的空隙釋放出去。夏天,室內溫度要比外面低3-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