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的安樂延壽堂、塔林部分增設避雷針;配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視頻火災報警一體化系統……18日,市文物局官網掛出了潭柘寺(安樂延壽堂、塔林部分)防雷工程設計方案、潭柘寺消防工程設計方案和潭柘寺安防升級改造工程設計方案的批覆,揭秘這座古剎安防系統升級細節。
市文物局表示,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堅持「最小幹預、適度防護」原則,儘量避免擾動文物本體,施工完成後做好恢復工作,注意與周圍環境風貌相協調。
千年古剎進不了消防車
位於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的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後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目前,寺內建築均以磚木結構為主。
不過,千年古剎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市文物局官網文件提到,寺內消火栓井尺寸、消火栓埋深、消火栓口設置高度等不符合規範要求,管道和開關鏽蝕,管網漏水。機井房內設備鏽蝕,經常跑水,管線及箱體鏽蝕。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消防給水管道 管徑及連接方式不符合規範要求。另外,現有火災自動報警主機已損壞,部分建築或房間內未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探測器老化嚴重。還有部分建築未設置滅火器。安樂延壽堂、塔林部分均未設置防雷裝置。
另外,潭柘寺消防中隊距離寺廟1.3公裡,但消防車無法進入寺內。
各建築遇火自動報警
按照批覆的設計方案,潭柘寺將設消防運維物聯網平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視頻火災報警一體化等智慧系統,實現對消防設施的管理和監控報警功能,對消防數據進行匯聚和挖掘分析,為火災風險研判、滅火救援指揮、消防宣傳服務和領導指揮決策等提供信息支撐。
寺內各建築內均設置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等設備。同時,原有廣播系統將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形成聯動,當發生火災時轉為消防應急廣播,指導現場遊客進行疏散、撤離。潭柘寺原有的安防系統前端攝像機也將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備聯網,當某區域發生報警,值班人員可以調看該區域的視頻畫面,了解火災狀況、環境狀況、遊客狀況等一手信息,以便啟動相應的火災預案。
在潭柘寺山門南側酒店東側的停車場,還計劃了地下式消防泵房、水池。寺內老舊配電箱也將更換。
千年古剎增避雷針
未來,在安樂延壽堂建築群各建築物的正脊、垂脊、簷口、屋面等易受雷擊部位安裝接閃帶;在廣慧通理禪師塔、無相和尚塔、海雲禪師塔、通揙禪師塔、源公和尚塔的塔頂、塔脊、簷口、塔面等易受雷擊部位安裝接閃帶。
設計方案中提到,地上0.3米至地面 2.7米的接地線、引下線安裝在不小於3毫米厚的保護管內。這些保護管起到防止接觸電壓和防止接地線、引下線機械損傷的雙重功能。同時,對需經臺階入地的保護管,臺階等妨礙遊人行走的部位應安裝緩坡加強型鍍鋅鋼槽,防止遊人絆摔。
市文物局表示,幾個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如需對防護範圍、防護重點及主要防護措施等有關內容進行調整,應及時向該局提交項目變更申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