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十五(12月9日)白牛下了一頭,活了。農曆二十六(12月10日)黃牛也下了一頭,糟蹋了(當地俗語:意為死了)。」12月15日,宋金成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頗有些遺憾地說起兩頭母牛生牛犢的遭遇。
宋金成是汝州市蟒川鎮寺上村人,今年54歲,妻子李免58歲,兩個閨女,大的是河南師範大學大二學生,小的目前在讀九年級。因妻子患有大病,本人患有長期慢性病,宋金成一家2014年被識別為低保貧困戶。不過,宋金成蠻有心勁兒,不等不靠,發憤圖強,於2017年帶領全家光榮脫貧。
A.乾淨整潔的農家有一間電熱淋浴室
初見宋金成是12月7日(周一)下午2時許。將車停在村黨群綜合服務中心後,記者跟隨汝州市疾控中心派駐寺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魏亞輝,前往宋家。
走下一處坡地,遠遠望去,正如魏亞輝介紹的那樣:通往宋家院落的道路,及宋家的院落乾淨整潔,大門右側是一座雞棚,一圈樹苗隔出的雞圈裡,數十隻雞和幾隻大白鵝在陽光下悠閒悠哉地覓食,雞圈中央立著一塊高約五六十釐米的三角形原石,上有被漆成紅色的四個雕刻字「散養柴雞」,形成一個微型景觀。
大門裡水泥小道的右側,是一壟壟綠油油的大蔥,左側,一圈鐵蒺藜又結結實實地圍出一塊菜地。房屋右邊的坡地上,宋金成、李免正配合著用鋸子切割取暖用的樹根,身旁,是一堆碼放整齊的長約40釐米的樹根。
放下手中的活兒,宋金成、李免將大家讓進家門。堂屋右側廂房窗戶上的一個太陽能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大閨女從網上快遞迴來的。」李免介紹著,從太陽能板下拿出一個遙控器,掛在大門門楣下的一盞雪白的LED燈瞬間發出了光亮。
「你看這邊的樓梯間,下面還有一間浴室。」魏亞輝帶著記者走到堂屋和右側廂房之間的一處樓梯,果然,屋頂上做了防凍處理的儲水罐下,連著一個同樣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電熱水器,推開右側樓梯間的小門,眼前是一間雖狹窄但瓷磚白淨的淋浴室。這在農村可不多見。
B.「老鴰朝著旺處飛,做人要朝高處走。」
宋金成的外甥、寺上村黨支部委員趙龍娃說,他舅這人能吃苦能幹,很有想法,也很熱心,左鄰右舍誰家需要幫忙,他立即就去了。「做人不能垂頭喪氣,人不怕瘦,就怕沒精神。」宋金成拿起他製作的一個筆架說,他讀小學時,看教室的窗框上雕刻有很美的花紋,那時就覺得木匠真了不起,也對木匠活兒產生了興趣。
宋金成製作這個筆架,被省內外美術院校來村裡寫生基地採風的老師和同學相中了,但他說「這個筆架是給大女兒做的,不送人也不賣,不光女兒可以用,還可以給將來另一半放筆。來採風的老師和同學想要,我再給他們做,不耽誤。」李免拿出一張照片說,這是她大女兒和勤工儉學學生的合影。
宋家堂屋迎門有一個高約50釐米、近4米長的柜子,這個柜子已經用了11年。宋金成拉開一個抽屜,軌道滑動靈活自如,沒有一點兒損壞、呆滯的感覺。為了方便兩個女兒學習,宋金成還別出心裁地做了一個雙面床頭櫃,床頭一面放書,另一面存放其他物品。這架床頭櫃的頂部,還裝上了鏤花雕刻。
「你看,牆上的這個書架也是他做的。」立櫃、掛衣架、木質沙發、安裝了三個輪子的棗木座茶几,環顧四周,說起丈夫的傑作,李免的言語間滿是誇讚和驕傲。
或許是受了父母親的影響,宋家兩個女兒也十分爭氣,把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堂屋左側大鏡子上方整齊排列的20多張獎狀,讓人感到這個普通農家的活力和積極進取的向上力量。
魏亞輝告訴記者,宋金成家目前種了12.81畝地,除了玉米、小麥、油菜、鐵豌豆外,還養了兩頭母牛、100多隻柴雞、10多隻鵝。
宋家牆上的一張粉紅色表格顯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宋家4口人,家庭總收入49302.7元,人均純收入12325.67元。
「鳥朝旺處飛,人也要向高處走。」宋金成說,眼下妻子的健康狀況有了好轉,雖然家裡缺勞力,但他還想再多養一些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