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9年,福斯影業的盟友「黑馬漫畫」出版社想出了讓《異形》和《鐵血戰士》兩大品牌合作,藉此融合了額外的支線品牌《AVP》,使得兩大科幻怪物可並存於同宇宙中,更開始擴展許多設定。其中最引人討論的,就是集結異形與鐵血戰士兩者特色的存在「鐵血異形」。
鐵血異形的概念最早是出現在1991年未上映的AVP電影《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中,由編劇彼得·布裡格斯所撰寫的第二版劇本裡,而負責外形設計的則是知名漫畫家多爾曼,他融合兩者外型特色創造了這個混種怪物,替往後創作者在設計上奠定基礎(上圖)。不過由於電影最終沒推出,導致鐵血異形的初次登場,變成了漫畫故事《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鐵血異形的外觀通常有著鐵血戰士中類似髮辮的附屬物,且有著細長且強力的下顎,但比異形更敏捷,且比鐵血戰士強壯。值得注意的是,鐵血異形的皮膚防禦力很高,能在巖漿內能短暫生存,甚至一定距離範圍內,遭受到鐵血戰士的等離子炮攻擊也能毫髮無傷。為此鐵血異形可以說是集合兩大怪物生理優勢但更強化的優秀物種,宛如站在食物鏈頂端。
此外,鐵血異形也會學鐵血戰士把被害者的頭顱給整個扯下,但它們並沒有榮譽和狩獵的概念,應該只是因為有著鐵血戰士宿主流傳的記憶和本能,才會下意識做出相關行為。
最早設定,鐵血異形女王無法靠自然演化而成,所以必須靠基因改造才會誕生,但電影裡,鐵血異形是能夠自己進化成女王形態,後來官方決定重新設定,表示鐵血戰士的DNA過於複雜且常被改造,導致每一個鐵血異形的演變生態都會跟著有所不同,同時這也能解釋漫畫、電玩、小說、電影的鐵血異形為何每個外觀都差很多的原因。
也因鐵血戰士基因的多樣性,導致即便同樣為鐵血異形,個體間也有不少差異,像是有的長相跟異形幾乎一模一樣;有的則是留著異形的酸性血,也有的是只留著鐵血戰士帶有螢光的綠色血。
其中大家要注意的是,官方強調鐵血異形不能被稱之為雜種,因為它們只是異形利用鐵血戰士作為宿主誕生的種類,就如同猩猩異形、犀牛異形、猴子異形一樣是平凡的存在(雖然對鐵血戰士來說是汙辱性的生物)
如果你遇到的鐵血異形是紅色版本,那就要更小心了,因為這類鐵血異形還有一個可怕的地方,那就是它每次受重傷就會脫皮,藉此拋棄掉受損的身體部位,藉此長出更強壯的替代品,使得物理優勢更加強許多。甚至有些人推測鐵血異形就是靠這樣的機制,進化成女王狀態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