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國運:儀器間裡「透視」礦藏的人
陽國運,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測試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他在廣西檢測行業是首屈一指的檢測技術能手,他創新的檢測方法領先國內多個領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地勘行業分析測試技術的發展並獲得國家方法發展專利1項。2016年,他參加廣西地礦系統地質專業職業技能競賽,榮獲化學實驗測試項目競賽一等獎。2017年被評為「廣西技術能手」;2018年獲得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大國工匠」稱號。
匠心金句:每一個完美實驗都離不開淋漓盡致的付出;每一次進步都是自我肯定,奮發前行的動力;專注、嚴謹是做好分析技術工作的前提;進步、創新,方能在平凡崗位中彰顯「獨特」。
他26年來從事巖礦分析測試工作,在日復一日的分析檢測工作中「淬鍊」品格,在方法創新和技術進步中彰顯造詣,從一個帥氣小夥成長為用儀器「透視」礦藏的「大國工匠」。他就是廣西地質礦產測試研究中心化學專業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陽國運。
突破傳統技術瓶頸,練就檢測「絕活」
平日裡,他身穿白大褂,酷似醫生的裝扮,顯得樸實、幹練。當他坐在儀器設備前審視檢測數據時,他總是能在每一處蛛絲馬跡中找到破解疑難改進方法的制勝法寶。
說起陽國運的技術「絕活」,大伙兒都是讚不絕口。特別是在樣品處理過程中創新地使用「內標法」快速、準確地進行多元素檢測,一舉突破了傳統檢測方法工作流程長、效率低下等瓶頸,將檢測效率提高了30%。
提到這項「絕活」,不禁讓陽國運想起2009年測定鋁土礦時的工作場景。那一年,陽國運按傳統檢測方法開始測定鋁土礦中鋁、鐵、矽等元素。別看是個小小的檢測實驗,它需要經歷稱樣、熔礦、過濾、滴定等實驗步驟,花費時間長達6~7小時,甚至幾天時間。
「有什麼好的方式方法,能一次性檢測多種礦物元素呢?」這樣的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在陽國運的腦海中迴蕩,甚至晚上回到家也讓他輾轉難眠。為了印證實驗設想,陽國運一頭扎進實驗室,一天重複十幾次檢測實驗,甚至不分晝夜地去印證他「一舉多得」的想法。
最終,陽國運通過夜以繼日地反覆實驗、檢測論證,建立了ICP-AES(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儀)內標法同時測定鋁土礦主量元素的方法,促進了廣西鋁土礦勘查的分析任務的高效完成。歷時兩年,他完成了廣西國土廳科技項目《ICP-AES內標法同時測定有色金屬礦石中銅、鉛、鋅、鈷、鎳的技術研究》的技術,實現了他的大膽猜想,成了同事們眼中勘探礦藏的技術大師。
巧用「內標法」讓檢測工藝「遍地開花」
「取樣、檢測、記錄……一氣呵成,一批樣品多元素測定,走完所有檢測流程,僅不到1個小時。」在廣西地質礦產測試研究中心實驗室,陽國運展示用「內標法」檢測礦物樣品的優勢。只見,陽國運不時將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儀(ICP-AES)的進樣毛細管插入待檢測樣品中。不到1分鐘,10多項礦物元素的準確結果已經躍然電腦屏幕上。
「在傳統儀器檢測中的樣品處理過程階段創新使用『內標法』,不但減少了許多前處理的繁瑣步驟,還可以使樣品處理過程簡單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這樣的工作速率,一個人一天內能夠完成十幾項礦物元素200個樣品的分析檢測。」
在創新測試方法的過程中,陽國運得到啟發。隨後,陽國運不滿足於現狀,開始不斷摸索大型儀器的工作特點和分析原理,依託「內標法」將檢測流程中的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取得了極大突破。他先後建立了《ICP-AES法測定錫礦、鎢礦等多種礦石的檢測法》,使ICP-AES法能實際用於常量樣品的檢測,質量完全滿足要求,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隨著科技走向,檢測項目逐步向農業發展領域延伸,陽國運帶領著科研團隊,緊跟時代步伐。在2013年,為了擴大農業地質領域的檢測市場,陽國運又建立了《ICP-MS法測定土壤中硼、碘、鍺、錫》的方法,並且將氟的熔礦方式合併,達到了預期目標。通過使用該方法,陽國運和他的團隊在近4年裡完成了近20萬份樣品的分析與檢測,使樣品的檢測質量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不僅如此,陽國運還根據實驗室的儀器特點改進對土壤有效態的分析技術檢測方法。2016年,他通過完善離子發射光譜儀(ICP-AES)和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質譜儀(ICP-MS)的檢測方法,完善對硒等元素的檢測工藝,給農業部門發展優質農業提供支撐,同時也減少酸的用量及廢氣的排放。此外,陽國運與團隊一起制定的《一種同時測定土壤中的硼、碘、錫、鍺的檢測方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以「工匠之心」推動廣西地質研究「走出去」
近10年來,陽國運每年獨立完成上萬件樣品的檢測任務,其檢測樣品涉及地質、冶金、生物、農業及環保等領域。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陽國運還積極與同事合作,將自己的所知所學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
「記得有一次,我連續做實驗分析檢測長達10多個小時,都難以掌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質譜儀(ICP-MS)的『內標法』精髓,測定結果不穩定,多虧了陽師傅,幫我『指點迷津』。」在廣西地質礦產測試研究中心實驗室做了8年化學技術分析員的覃盛是陽國運的愛徒之一。他說,陽國運一直秉持著「授人以漁」的帶徒理念。
每當徒弟或者年輕同事在工作上遇到難題,陽國運不會馬上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是通過旁敲側擊,不斷迂迴的方式引導徒弟或者同事們去查尋資料,翻查實驗記錄,讓他們懂得如何去發現問題,從微觀世界裡的細微差異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陽國運的指導和培養下,廣西地質礦產測試研究中心湧現出一批技術過硬的年輕骨幹。他們作為陽國運手把手帶起來的徒弟,在近兩年開展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重點督辦項目(全國土壤汙染詳查項目)、廣西「一帶一路」重要項目《柬埔寨國家地質實驗室》的援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廣西地質「走出去」發展戰略奠定人才儲備。
「我們不能局限於廣西的地質研究,經濟在全球化,科技領域的研究也在全球化。我們團隊只有更新工藝、創新方式方法,才能在國內或者國外的農業、環保、能源等領域,佔得一席之地,打響廣西的品牌。」陽國運以嚴謹的做事風格、認真的工作態度影響著周圍的人,帶領出一批又一批的技術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