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很火的華仔新片《熱血合唱團》,這部影片應該是朝著《放牛班的春天》發展的。在華仔的演技支撐下,更是演出了中國特色《放牛班的春天》。
與《放牛班的春天》出發點相同的是 老師都是失了志的音樂家,遇到了問題來到了學校,用音樂拯救問題學生。
但為什麼是「中國特色」,那就對比下兩片。
1. 從時代背景上說
《放牛班的春天》時代背景是1949年的法國。二次世界大戰後三年。這個時代催生的是叛逆,好戰,痛苦的法國人。男人大量死亡,單親甚至孤兒非常多。馬修老師可以說是時代的清流。拯救的是痛苦中法國的孩子。
《熱血合唱團》明顯是現代生活好了。這個畫面都明亮了很多,更多的高光,帶來的是幸福的感覺。其實這部電影通篇沒有體現出痛苦和鬥爭的感覺。因為時代不同。
2. 從劇情上說
《放牛班的春天》更多的劇情是描寫學生如何淘氣,如何叛逆。如何混亂,從校長,教頭的嚴刑管教,有事必罰的教育風格下手。既表現了體現了學生的叛逆程度,又為未來的劇情做了十足鋪墊,對比出了馬修的教育拯救了他們。最主要的是他有結果。故事的開頭貝比諾就找到已經功成名就的音樂家皮埃爾。最重要:他有結果啊!因為馬修老師,因為音樂,真的影響到了皮埃爾,讓他成功了。
《熱血合唱團》老師:好人,校長:好人,學生:問題兒童(單親家庭,早戀少女,叛逆少年,自閉症,重男輕女的COS女孩)。其實這裡說他們是問題兒童,我覺得有點過分。因為他們並不是。我更願意說他們是問題家庭兒童。劇情大量的講述的都是孩子的怪異行為。把這些鍋一股腦的扔到「家庭」頭上。廢柴學生,之所以是廢柴,是因為他(她)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都是貧窮階層的孩子,因為窮,他(她)們沒有活著的尊嚴。唱了《You Raise Me Up》,孩子們成長了,但是沒有交代結果,如果有個鏡頭交代其中一個孩子的結果,那就不一樣了。其實感覺更像一部醉酒駕車宣傳片。
總結:
總的來說:看這部電影,不要帶著批判的眼睛看。看華仔就行了。演技絕對爆棚。劇情拖沓,動不動就跑了。有些看不懂。從始至終,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困難。沒有怪獸,你奧特曼再厲害也沒用。想要的太多了。每個孩子都想寫細緻。可能嗎?一個合唱團啊。寫得太細緻了,本來寫實寫事的本子,走偏了。寫事情,和合唱團相關的事情。比如勒令解散,主要成員出走(壓根沒有主要成員),無法參與比賽,家長來鬧。能寫得其實挺多的。而且確實是有點假了,任憑華仔瘋狂輸出,不料隊友全體送塔啊。 所以綜合評價 2分(完全給華仔)。華仔歷史最低分電影,但是演技炸裂,大家可以去看看華仔就行了。#熱血合唱團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