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太陽輻射變化促地球進入冰河期

2021-02-08 瀟湘晨報

大西洋徑向翻轉環流(AMOC)是南北半球物質與能量的主要傳送帶,但南半球的過程如何影響AMOC冰期間冰期的形態變化尚不明確。近日,英國卡迪夫大學、蘭州大學等關於這一問題的新發現發表於《自然》。該研究發現,過去160萬年以來,厄加勒斯海底高原出現南極冰攜碎屑的時間明顯早於水團性質的變化,這說明南大洋水文循環對AMOC冰期空間形態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該研究結合數值模擬進一步指出,當地球進入一個合適的軌道背景,將有利於更多的南極冰山向北輸送至南大西洋東南部的厄加勒斯洋流區域,使得融化在南大洋的冰山數量減少,而在南大西洋的數量增多。這一方面淡化了回流至北大西洋的表層海水的鹽度,引起北大西洋底層水形成速率的降低;另一方面,鹽化了南大洋表層海水,加快南極底層水的生成速率,二者協同作用促進了AMOC從間冰期向冰期空間形態的轉變。此外,在向冰期環流態轉變的過程中,隨著南極底層水水體體積增大,更多的大氣二氧化碳封存在海洋底部,導致全球氣溫下降,這將進一步促進海洋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北半球大陸冰蓋的形成。

論文主要作者之一、蘭州大學教授張旭表示,「這一新發現讓我們對冰期發育的動力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地球軌道引起的微小的太陽輻射變化,可通過南極冰凍圈激發地球系統內部各圈層間(即海洋大氣圈—冰凍圈—碳循環)的正反饋過程,促進地球氣候進入冰河期。未來我們需要利用可模擬多圈層耦合過程的地球系統模型重現冰期旋迴的演變特徵,評估各圈層過程對其的貢獻,屆時將對這一歷史難題有更深入理解。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03094-7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微小太陽輻射變化促地球進入冰河期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大西洋徑向翻轉環流(AMOC)是南北半球物質與能量的主要傳送帶,但南半球的過程如何影響AMOC冰期間冰期的形態變化尚不明確
  • 地球正在走下坡路,未來或將進入冰河期,人類該何去何從?
    地球正在走下坡路,未來或將進入冰河期,人類該何去何從?太陽在宇宙中的歷史也很長了,它的持續燃燒,源源不斷散發出光和熱,使人類感受到陽光的沐浴。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絲恐慌,未來有一天太陽的燃料耗盡了,會不會就完全熄滅呢?科學家針對這一問題也探討過,太陽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天體,不過這些年它的整體狀態正在走下坡路,內部出現很多離奇又詭異的現象。地球正在走下坡路,未來或將進入冰河期,人類該何去何從?
  • 2030年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有的認為太陽運行到近銀點區段時的光度最小,使行星變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有的認為銀河系中物質分布不均,太陽通過星際物質密度較大的地段時,降低了太陽的輻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太陽「休眠期」太陽休眠期是指太陽活動減弱進入「休眠」狀態,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科學家一般認為,太陽活動的周期大概是10-12年。
  • 地球正進入冰河期?
    我們現在正處於第四紀冰河期,若說要進入冰河期,現在就是冰河期,但為什麼不冷呢?因為現在的氣候正處於一個間冰期內。地球形成以來,一共經歷了5個大冰期,分別是新太古代大冰期(24億年前至21億年前)、前寒武紀大冰期(8.5億年前至6.3億年前)、早古生代大冰期(4.6億年前到4.3億年前)、晚古生代大冰期(3.6億年前到2.6億年前)和第四紀大冰期(258萬年前至今)。
  • 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地球進入小冰期?它為何與地球關係如此密切?
    前段時間就有科學家曾稱,2020年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地球將進入新一輪的「小冰河期」。聽到這個消息,我突然一震,what?2020的末日預言剛被攻破幾年,又來一個?小冰河期究竟是什麼?太陽黑子又是什麼,它們和地球之間又有什麼關係,人類在這個語言中的處境如何?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何為小冰河期一看小冰河期,我們肯定會想是不是還有大冰河期,那你猜得沒錯。在地球的某些年代,冰川覆蓋了絕大多數的陸地和海洋,那時氣候異常寒冷,到處都是冰塊。
  •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活動規律,2030年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由於太陽對地球生命誕生起到核心作用,而且這種作用至今還存在,又因為太陽擁有非常大的質量,因為太陽只要發生細微的變化,就會對地球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再比如只要太陽再靠近地球幾十米或者幾百米,地球將會變成一顆火球。太陽發出的強烈耀斑由於太陽一些細微變化都會嚴重影響地球,因此如今太陽的一些活動對地球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太陽耀斑,所謂太陽耀斑是指太陽局部地區突然釋放巨大能量和電磁輻射的現象,就好像一把火澆油之後突然變得更旺一樣。
  • 文明是氣候的饋贈(下):冰河期溫暖期,地球為何會切換寒暑?
    那麼我們不禁會疑惑:全球繼續變暖會進入溫暖期嗎?地球又為何會切換冰河期與溫暖期?我們不妨回溯到推理的開始,去深究隱藏在冷暖乾濕中的氣候變化真相。我們知道地球在太陽系中自內而外排行第三,日地距離平均為1.496億公裡,這裡之所以說「平均」,在於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路徑,並不是一個圓形軌道,而是一個大體呈偏心率很小的橢圓軌道,如近日點便只有1.471億公裡,所以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變化在1.471億~1.521億公裡之間,這造成了地球受到的太陽輻射存在變化。
  • 地球冰河期要到了?太陽黑子影響冰河期?結論不攻自破
    很久之前,當科學家明白太陽黑子的變化會對地球有影響之後,地球會進入冰河期的傳言就甚囂塵上。當然可以影響地球的不光是太陽黑子的變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那麼什麼是冰河期呢?因為太陽等其他因素,冰雪融化滋養了生物的出現。隨後慢慢有了植物、動物等,才有了現在繁榮的地球。雖然說關於地球的冰河期的傳言一波接著一波,但是關於冰河的預言一直沒有靈驗。與地球會變冷的傳聞相反,地球在慢慢變暖,這個事實我們不能否認。既然地球在變暖,那麼地球還會進入冰河期嗎?
  • 兩萬年前的冰河期,是什麼原因導致覆蓋整個地球的冰雪融化的?
    顯然,冰河期與間冰期曾交替出現,地球周而復始地經歷了一系列的冰河時代。 是什麼原因導致冰河時代開始?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冰河時代結束?1864年,詹姆斯·克羅爾提出,由於地球軌道的改變,導致照射到地球表面不同部分的陽光發生了變化。他還提出,各種反饋機制將軌道效應放大。例如,冰雪融化導致地球反射熱量發生變化,海洋洋流變化導致地球氣溫發生變化,等等。
  •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變化20釐米,會有影響嗎?
    黃赤交角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使地球自轉軸有向著與地月質心連線相垂直的變化趨勢,不過月球相對於黃道平面也是呈周期性的兩側擺動,所以黃赤交角會有輕微的浮動變化,不過這個變化過於微小,通常情況下會忽略不計。
  •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變化20釐米,會有影響嗎?
    黃赤交角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使地球自轉軸有向著與地月質心連線相垂直的變化趨勢,不過月球相對於黃道平面也是呈周期性的兩側擺動,所以黃赤交角會有輕微的浮動變化,不過這個變化過於微小,通常情況下會忽略不計。從公轉速度上看,地球公轉軌道的總長度約為9.4億公裡,按照恆星年來計算地球公轉的平均線速度約為29.8公裡每秒。
  • 太陽如果熄滅,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將何去何從
    太陽是萬物的基礎,太陽也為人類提供生存不可或缺的能源。太陽的每一個微小變化對地球和人類都有重大的影響。俗話說得好,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不但給地球帶來了適合地球生物生存的適宜溫度,而且還為地球提供了足夠的能源。
  • 地球已經經歷了8次冰河世紀,下一次冰河世紀會在什麼適合到來?
    答案是人類可能不會面臨地球的冰盛期,很多人不禁會疑惑,這根本不符合地球本身的規律,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知道地球是何時進入冰盛期的。冰河時代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一共出現過8次冰河期,但是全球性的冰河期卻是只出現了2次。
  • 太陽黑子活動具有周期性,2030年開始,地球或進入小冰期
    太陽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是無比重要,就算是科技發達的人類也離不開太陽,所以說太陽孕育了地球生命,同時也讓地球產生了高等文明,人類自古以來就有觀測太陽的記錄,其中太陽表面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物質,我們稱之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到底是什麼呢?
  • 太陽內部出現發白現象,將進入休眠期!
    地球誕生在宇宙中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地球孕育著人類,讓人類當然如今的發展,但是地球之所以能夠讓生命誕生,主要還是得益於太陽,太陽的出現讓地球變成了一顆宜居的星球,促使生命的誕生。不過太陽如今也已年過半百,內部系統已經出現了下坡的趨勢,有科學家對太陽進行研究後表示,太陽內部已經出現了發白的現象,太陽黑子的活動也越來越少,而太陽黑子的活動減少意味著太陽所散發的光和熱也會受到影響,在未來太陽將進入休眠期,到時候地球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 太陽活動減弱60%,10年後或進入休眠期,地球會迎來冰河期嗎?
    今年5月的時候,北極迎來了歷史罕見的38度高溫,還出現了甲烷的爆發,進入7月之後,高溫的影響讓沿海地區再一次遭遇了罕見的連續性強降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自然災難也在不斷上演。通過近年來氣候的不斷變化,我們可以看出,地球的生態正在加速惡化。前段時間,科學家又重新提起了「氣候臨界點」,有關「氣候臨界點」的概念很早就在《自然》雜誌上公開發表過。
  • 地球進入冰河期,人類還能活下去嗎?
    通過對太陽活動的研究發現,特別是在30年,太陽活動將會彼此抵消,產生一種活動極小期的特殊現象,而這種現象被科學家稱之為休眠期
  • 英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推遲下個冰河期到來
    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自然·地學》上報告說,過去在兩個冰河期之間的間冰期長度約為1.1萬年,而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間冰期長度已經達到了1.16萬年。決定冰河時期是否到來的因素很複雜,一個主要影響因素是地球繞太陽運行位置和地球自身傾角的變化,這會導致地球接受陽光熱量的變化,從而形成冰河期和間冰期的循環。
  • 【備考乾貨】太陽輻射的影響因素及應用,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地面不同緯度接受太陽輻射不同,地球上的熱量傳遞主要依靠大氣環流和洋流,大氣環流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2、太陽輻射能是我們生產、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來自太陽能:如太陽能發電、太陽灶、太陽能幹燥器加工農副產品等。
  • 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雖然地球從誕生為止已經有了四十幾億年的時間,但在絕大部分的時間內並沒有人類的存在,由此可以推測出,地球曾經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極有可能發生過多次冰河期。是什麼原因導致地球進入了冰河時期?迄今為止,關於冰河時期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並沒有明確的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