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四醫院COVID-19熱血群」已經埋在許德龍的微信信息裡,新冠疫情高峰過後,這個群結束了之前的「熱」,但卻也沒人退群。
許德龍是武漢首位參加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的醫務工作者,他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曾為不慎感染病毒而不能走上抗疫前線而耿耿於懷,於是他兩次捐獻帶有抗體的血漿,還在網上做志願者為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出謀劃策,做出了一名醫護工作者所能做的最大貢獻。
如今,許德龍已經回到武漢第四醫院的工作崗位上,幫助新冠肺炎康復者進行康復訓練,工作之餘還與身為音樂教師的妻子一起編排錄製了抗擊新冠的戲曲操。同時作為馬拉松愛好者的他仍在堅持夜跑,「每次跑步回來,都能感受到武漢這座城市的復甦。」
確診時「有點兒慌」
儘管時隔將近一年,但許德龍還能清晰地記得他被感染新冠病毒的經歷。
2020年1月中旬,許德龍接待了一位肩關節骨折的患者,這位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出現了發燒症狀,由於當時疫情尚未全面爆發,患者本人和許德龍都以為他只是感冒了。
許德龍是武漢第四醫院康復科的醫生,武漢四院是骨科醫院,康復科的工作主要是處理骨折後保守治療或者術後功能恢復的病患,每天接診、體檢和功能康復指導的時候,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都要有較多的近距離接觸。
「他是肩膀骨折,有時候為他做康復我們幾乎就是臉對著臉。」儘管許德龍當時帶著外科口罩,但這樣的近距離接觸無法抵禦病毒的侵入。回到家後,許德龍就感覺身體難受,睡了一覺不見好轉,反而開始發燒。
直到這時,許德龍還以為自己只是小感冒,有同事提醒他去放射科拍個胸片,排除一下是不是最近流行的肺炎,他才去進行了檢查。
拿到結果時,許德龍正在上夜班,在放射科看到自己的肺部CT中顯示出大片磨玻璃樣的圖像——這是一個新冠肺炎的典型影像。許德龍意識到自己很可能「中招」了,他開始回憶自己的接診經歷,翻閱了15天內的接診病例,找到了這位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其家人有在華南海鮮市場工作的經歷。
在得知了自己感染新冠肺炎之後,許德龍覺得胸口有點堵,心跳加速,「(當時)有點慌了。」
「我平時身體一直很好,沒想到也會感染,而且作為一名醫生被傳染,心裡還多了一份慚愧,更擔心的是會不會通過我傳染給妻子和同科室的同事。」許德龍回憶說。
雖然心裡慌,但許德龍給妻子打電話告知檢查結果時,卻一直在寬慰妻子,讓她自己開車來醫院拍個CT。但因為醫院發熱門診的患者太多,拍個CT要排五六個小時,許德龍擔心交叉感染,於是就給妻子買了一周的抗病毒藥,讓妻子回家了。
第二天,許德龍下夜班,醫院已經開始讓感染患者轉到隔離病房,因為隔離病房沒有床位,症狀並不嚴重的許德龍只能先回家自行隔離。
到家後,許德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開始了居家隔離生活。恰好當時協和醫院發布了第一版新冠肺炎治療指南,他根據指南判斷自己是輕症,於是按照指南的治療方案自行服藥治療。
「起初有些藥很緊俏買不到,有同事幫我從其他地方買藥帶回來,後來我就自己改良藥方,用阿奇黴素、奧司他韋和阿比朵爾,口服了10天。」許德龍說,在自我隔離治療期間,他一開始有些咳嗽,後來出現缺氧、嗜睡的症狀,服藥兩天後症狀開始緩解,但嗅覺和味覺下降。於是他每天給自己換著花樣做飯吃,還把家裡為春節囤的水果都吃了。
此時許德龍的妻子也出現了嗅覺、味覺下降和腹瀉等症狀,兩人一起互相鼓勵,按照治療方案在家隔離治療,大約十天後,他們的症狀都逐漸消失。許德龍去醫院又查了胸部CT,磨玻璃陰影已經基本吸收了。
2月4日,許德龍的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陰性,體內有抗體,這說明他已經痊癒了。直到這時,他心裡懸著的石頭才放下來。回憶起居家隔離治療的感受,許德龍覺得比藥品更重要的是家人的相互鼓勵,心情放鬆,焦慮緩解,才能夠更好地休息,也就康復得更快。
33名醫生的「熱血群」
在家隔離的日子,許德龍一直都在關注疫情的進展,他在醫院的群裡和同事聊天,就曾提到等自己好了,應該把最早一批的康復者集中起來研究血液樣本,用來研究抗體和疫苗。
後來,他看到新聞中呼籲治癒患者捐獻血漿用於新冠病毒治療,想到自己的檢測結果已經是陰性且有抗體,便主動聯繫武漢市血液中心預約獻血。
2020年2月18日上午,許德龍剛在血液中心獻完血,就遇到了兩位同事——骨科的周敏和放射科的孔嶽峰。他們和許德龍一樣,在1月中旬給病人診治的過程中被感染,經過10天左右的治療,症狀消退,核酸檢測呈陰性,有抗體。
三人成了武漢首批獻血的新冠肺炎康復醫務工作者。
隨著患新冠肺炎康復的同事越來越多,獻血的醫生也越來越多,看著大家這麼熱血,許德龍的同事楊虹醫生建了一個「四醫院COVID-19熱血群」,在群裡交流治療新冠的經驗和獻血情況,每次有同事獻血便會把照片發到群裡,其他同事都會紛紛點讚。
許德龍覺得,自身可再生的這點血液可以救兩個人的命,相信絕大部分醫生都會覺得這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此外,獻血這件事情,也算是了卻了許德龍和很多同事的一個遺憾——因為被感染新冠肺炎後一直在家隔離,沒能前往抗疫前線,這些康復後的醫生都憋著一股勁兒,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為抗疫出力的機會。
最終,一共有33人參與捐獻血漿,其中6人捐獻了2次,還有一些同事也報名捐獻血漿,但因為血脂、血壓等因素未能成行。根據測算這些血漿可以用於治療78名新冠肺炎患者。
許德龍也是2次獻血的人之一。第一次獻血時,他跟家裡人說了這個事情,家人都很支持。但第二次獻血時,他怕父母擔心,只跟妻子講了自己的想法,妻子什麼都沒說,只是陪著他一起去了血液中心,然後回家給他做了好幾天的肉吃。
獻血後,許德龍得到了獻血證和抗擊新冠血漿捐獻書,他把這份人生中有重大意義的證書收藏起來。
他的線上戰「疫」
核酸結果轉陰後,許德龍便向醫務處報備申請去隔離病房,但因為此時方艙醫院已經投入使用,床位緊張的問題有了很大緩解,最終他只被安排做一些外圍的志願服務工作,比如幫助醫院搬運物資,或者在網上為患者解答疑難問題,宣傳抗擊病毒的知識和醫學科普。
在這期間,許德龍通過電話、微信和朋友圈向新冠肺炎病友答疑解惑。他發現,當時很多患者都很焦慮、茫然,武漢封城、初期床位和藥品緊缺、恐慌就醫以及部分重症患者出現死亡,這些事情讓很多輕症患者,先被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況擊垮了。而此時,恰好需要一個醫生患者來現身說法,安慰病人。
許德龍回憶,當時有一些市民不習慣戴口罩,戴上口罩後覺得很憋悶,就以為是氣短胸悶,懷疑自己已經被感染了,但連著去醫院拍了好幾次胸部CT都是陰性。許德龍就在網上告訴他們,口罩產生的呼吸不暢和肺炎導致的呼吸不暢是不同的,經過安慰後,這些市民的心才踏實下來。
在居家網絡答疑的過程中,許德龍也感受到了作為醫生的無奈和遺憾。因為在當時的特殊情況下,有的病患家屬一個小時前還在替病人諮詢,但一個小時後,卻發來信息說:謝謝您,病人已經走了。
看到這樣的信息,許德龍心裏面堵得難受,飯也沒吃好,鬱悶了好久。許德龍不由想起了當時傳染給他病毒的那位患者,他輾轉打聽到,那位患者一直在醫院治療,後來治癒出院,這個消息讓許德龍非常興奮,連說「太好了,太好了」。
夫妻倆的抗疫戲曲操
3月中旬,武漢第四醫院開始逐步恢復部分科室,31日許德龍回到武漢四院時,他恍如隔世,腦海裡仍清晰地記得自己看到胸片CT時那個夜班的慌張景象。
此時的武漢四院雖然正式開放了普通病房,但跟以前卻大不一樣。醫院還保留著疫情高峰期的三區分離布局,以便隨時轉換為隔離病房。
新冠肺炎給武漢市民留下的陰影仍舊無法在短時間內揮去,剛復工的前幾天,醫院的患者非常少,很多人不敢去醫院,直到五月中旬開始患者才逐漸增多,六月時,患者數量已經能夠恢復到過往的八成。
6月以後醫院又增加了核酸檢測要求,許德龍所在的康復科不屬於基礎醫療,只是為了功能提高,一些患者覺得沒必要來,所以患者人數少了很多。
許德龍還記得,門診剛剛恢復不久,有一位新冠康復患者,檢查結果顯示核酸陰性、抗體陽性,但他卻依舊很焦慮,愁眉苦臉。許德龍看過檢查結果後告訴他,這個結果意味著完全恢復並暫時對病毒有了抵抗力,讓他不要擔心。
沒想到,這位50多歲的男人聽到這個消息,居然哭了出來,他連連向許德龍說:謝謝您告訴我這個消息,我終於可以跟孩子一起吃飯了。
在給新冠肺炎患者做康復的那段時間,許德龍專門為新冠出院患者編排了家庭訓練計劃,讓他們通過鍛鍊來恢復身體。恰好當時作為小學音樂老師的妻子在家給學生上網課,講授戲曲,許德龍發現戲曲的很多動作都有鍛鍊的功能,於是便萌生了一個想法:編排一套抗擊新冠肺炎的戲曲操。
於是,他和妻子兩個人在借鑑了原有的戲曲廣播體操及八段錦、經絡牽伸、現代康復技術等康復訓練動作後,編排出了這套抗擊新冠肺炎的戲曲操。
這段戲曲操一方面學習了戲曲知識,另一方面推廣了新冠肺炎防控知識,還能改善學生和家長的體質,預防生病。而且對於封閉在家的學生們來說,也可以作為生活調劑,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在電腦前跟著一起練習。後來,許德龍夫婦編排的戲曲操還被媒體報導,引發關注。
「帶著煙火氣息的武漢回來了」
在為新冠肺炎患者做康復的這段時間,許德龍推薦患者進行中等強度以下的有氧運動,以心率上升微微出汗為宜。在他看來,雖然新冠肺炎康復者或多或少出現一些體力下降、咳嗽、氣短等後遺症,但大部分人都能在六七個月左右恢復正常。
許德龍自己從3月底就開始恢復了夜跑,在被傳染新冠肺炎之前,他是一個馬拉松愛好者,每周都有三到五次夜跑,最近三年的武漢馬拉松也都參加了,正因為平時堅持運動,才讓許德龍的身體狀態保持得很好,在感染新冠疫情後能夠扛過來。
許德龍還記得,他重新穿上跑鞋沿著熟悉的江邊綠道跑步的情景。那時候,武漢的疫情剛剛穩定,許德龍還特意帶上了口罩,由於剛剛康復不久,他跑步的速度很慢,但仍有一種虛弱感,心率升得很快。他慢慢調整速度,跑到空曠的地方摘下口罩,開始大口呼吸。
許德龍還記得,那一天江邊路段車還很少,周邊寫字樓裡也大多數都黑著燈,街道上感覺空蕩蕩的,一些臨街商鋪也鎖著門,他知道,這些商鋪多數恐怕都不會再重開了。
時間隨著許德龍跑步的腳印向前,慢慢地,他發現街道開始熱鬧起來。到了六月份以後,小吃街也開始慢慢回歸了,夜攤也回來了,顧客也多了起來,一些商鋪重新開張,還有一些換了招牌也開門迎客。晚上路邊小吃的炊煙告訴在跑步的許德龍,武漢又回來了。
實習生 張睿 統籌/張彬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