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容易,守城難。如果用這句話來描述上汽集團當前的現狀在合適不過。
2020年上汽集團累計產銷546.42萬輛和560.05萬輛,儘管依然保持國內汽車集團的龍頭地位,但是11.18%和10.22%的同比降幅還是被大盤遠遠甩在身後。
上汽大眾何時成了累贅?
2020年年初,上汽集團預測全年國內汽車銷量預計為2290-2380萬輛,同比增長-11.6%至-8.1%,同時為自己定下的年度目標為600萬輛,較上年實際銷量減少23.8萬輛。截止當前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銷量有望突破2527萬輛,遠遠高於上汽集團的預估,但上汽集團的實際銷量卻遠遠低於目標值。
具體來看,除了體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上海申沃全年增幅高達83.09%之外,在乘用車版塊幾乎全線下滑。其中上汽大眾同比下滑高達24.79%;上汽通用則下滑8.29%;上汽通用五菱下滑3.61%;上汽乘用也下滑2.29%。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直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都沒能實現銷量轉正的願望,依然同比下滑32.7%。全年累計銷量僅為150.5萬,這也是上汽大眾自2016年以來首次跌至200輛萬以下。令人尷尬的是,當年國內唯一一個年銷破200萬的車企不僅將蟬聯了四年銷冠的頭銜在2019年拱手讓給了一汽-大眾,並且在2020年將二者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顯然,上汽大眾2020年的銷量低密並非突發而是醞釀已久。從當桑塔納、朗逸、帕薩特到途觀為上汽大眾打江山的一幹老將時至今日依然還是市場的頂梁柱。相比之下一汽大眾已經成功從轎車轉移到SUV形成全面開花的局面,產品更新緩慢才是上汽大眾的癥結所在。比如,2020年上汽大眾只推出了威然和途觀X兩款新車,但是無論是是從價格還是到定位,這二者顯然都不能擔任起市場的頂梁柱。
當然不能忽略的則是原本為上汽大眾立下赫赫戰功的帕薩特在年初遭遇「碰撞門」,不僅影響了市場銷量還直接拉低了上汽大眾的形象,這也被認為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8年,當國內汽車市場出現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時,上汽集團卻逆勢實現同比1.5%的增長,全年銷量達到705.17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兩年時間過去,上汽集團儘管依然連續十五年保持銷量第一,但是自身銷量卻縮水了145萬。
銷量下滑也直接影響上汽集團的經營狀況。2020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營收4846.47億元,較2018年同期縮水近三成,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76.72億元則減少四成。作為一直以來的行業龍頭,上汽集團在2020年的市值先後被比亞迪、蔚來和長城超越屈居第四名。並且在全年汽車行業股價普遍暴漲的形勢下,上汽集團股價從1月2日開盤24.00元到12月31收盤24.44,顯然愧對「龍頭」二字。
上汽集團的破局從哪裡開始?
2020年已經結束,上汽集團在連續兩年的下滑後,未來的希望在哪?
一方面是如賈鳴鏑所言,「今年做好調整,明年能夠回到正常的水平。」倘若上汽大眾回歸到正常200萬輛以上的水平,將意味著為集團填補50萬輛的窟窿。按照此前公布的產品規劃,上汽大眾將在2021年推出基於MEB專屬平臺打造的三款純電動產品,包括ID.4X和ID.3、ID.ROOMZZ,此外在燃油車版塊換代凌度和Polo Plus也將被寄予厚望。
除此之外,隨著奧迪、上汽和一汽-大眾奧迪三方在12月底達成共識,長跑四年之久的上汽奧迪終於落子。有資料顯示其首款產品將提前到2021年投產,這對於上汽集團來說無疑是肩負市場、利潤和品牌共贏的希望所在。
另外,在自主版塊和新能源版塊上汽集團在2020年也還是給我們一些驚喜。其中,在上汽自主品牌方面,由榮威、MG、R汽車、大通、躍進、五菱、寶駿、紅巖、申沃組成的上汽「自主品牌陣營」,整車銷量達260萬輛,在上汽集團總體銷量中佔比46.4%,創下歷史新高。而這主要得益於上汽在自主研發上的不斷加碼,據悉,「十三五」期間,上汽在自主研發上投入近600億元。
在新能源版塊,2020年上汽新能源汽車賣出32萬輛,同比猛增77.8%,增速大幅跑贏行業,勇奪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冠軍。與此同時,上汽已經聯手阿里巴巴和浦東新區共同成立全新高端智能品牌「智己」。上汽集團方面稱,上汽堅持「純電、插電、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全面推進,已累計投入數百億元,形成近千人的自主研發團隊,在自主掌控「電池、電驅、電控」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已推出30餘款整車產品。在氫燃料技術越發被行業重視時,上汽集團研發的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MPV已經搶跑上市,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溫啟動等各項技術指標,比肩全球頂尖水平。與此同時,上汽也成為了全球行業唯一一家實現多品種燃料電池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商業化運營總裡程近500萬公裡。這些都將將成為上汽集團在未來市場搶佔份額的重要籌碼。
從上汽集團的發展規劃中,我們看到「上汽集團將堅持以自主品牌發展為龍頭,以數位化轉型為支撐,全力推動新四化創新,邁上全球汽車企業前五,成為具有產業全球競爭力和品牌國際影響力的萬億級汽車產業集團,並爭創世界一流汽車企業。」儘管習慣了「打官腔」,但是對於汽車行業的龍頭來說,我們還是更希望上汽能在2021年實現「龍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