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 作者:劉佳寧 鄒運 2018-08-24
文/羊城派記者 劉佳寧 實習生 鄒運
日常生活中,總是能看到騎車的人艱難地穿行於路邊停放的車輛和滾滾車流的夾縫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突然開啟的車門撞到,可謂是行走在安全的「邊緣」。
2011年,美國芝加哥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平均每天至少有一人被突然的開門撞倒,佔當年自行車車禍總量的1/5。
近日,紐約宣布了一項提高計程車乘客下車開門意識的計劃,其中包括播放新的公益廣告,在市內1.3萬輛計程車上貼上提示標語「小心!外面有騎車的人」。
這的確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現在馬路上不僅有計程車,還有各種順風車,怎麼樣才能確保騎車人和開車人和平共存呢?
2017年,國外網站就介紹了一招:用右手開車門。其實這個方法一開始來自荷蘭,又稱「荷式開車門」。
如果你把車停在路邊,想要下車,這時候千萬不要用靠近車門的那隻手(左手),相反,你應該用右手開車門。當你用右手開車門的時候,你的上半身會跟隨動作大幅度地扭動,視線會掃過後視鏡,看到車後的情況。(如果你是乘客,就用左手開門)
國內也有相關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明確要求,駕駛員下車先將車門推開15到20釐米縫隙,觀察確認安全後將車門打開。靠邊停車時,車輪與道路邊緣線保持30釐米到50釐米以內距離,以防下車時,後方電瓶車等突然插進來發生事故。可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還是會有人嫌麻煩,直接用左手推開車門。
其實,不管是「荷式開車門」,還是明確的相關規定,最重要的還是心裡要有這個安全意識。下車的時候用右手開門,多看看後視鏡,別人少一次皮肉之苦,你的車少一次刮擦修補。
編輯: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