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路邊開門下車有講究 有些小動作很危險
最近呀,網上熱傳的「荷式開門法」真的火了,一則 「荷式開門」法視頻引發眾多老百姓的共鳴。
其實,有些司機和乘客在開門下車時直接把門全部打開,造成周圍非機動車措手不及撞在門板上,輕則皮肉小傷,重則骨折癱瘓,更有遭到正常行駛車輛碾壓死亡的案例。
我們且不管這個是什麼式,一起來探討下在馬路邊如何開門下車吧。
為何來自一個歐洲小國?
所謂「荷式開門」,即用離車門最遠的那隻手開關車門,是荷蘭人發明的一種開車門法。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一經提出很多歐洲國家紛紛效仿。
近幾天刷爆了各個媒體平臺,因為其在安全上的實用性,引起了廣大有車一族的強烈反響。對了,你一定會問這麼牛的開門方法為何是來自一個歐洲小國?
據了解,荷蘭是世界上人均自行車持有量最多的國家,騎自行車幾乎成為了荷蘭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騎自行車人與開車的司機相比起來,作為弱勢群體,而且數量龐大,因此荷蘭的司機在開車時要更加謹慎。
這個動作可不是隨便做做……
標準的「荷式開門」方法就是當我們用離車門較遠的那隻手去開車門,同時上半身會自然轉動,眼睛就會很自然地向外看。
首先,眼睛會通過後視鏡觀察,然後轉身時向後看,這一個完整的動作能避免很多事故。在這個過程當中,無論後方是有車還是有人,我們都能觀察到,從而避免了後方車輛或行人撞上突然打開的車門的悲劇。
左手控制開啟門力度也很重要
通常見各種報導都是說用離車門較遠的那隻手,即右手開門時,駕駛員的上半身會自然而然地轉動,頭部和肩膀就會很自然地向外……
但是卻忽略了左手可以更好地控制門開啟的力度,萬一有危險可以迅速關閉,這樣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故發生。如果你只用右手開車門發現後方危險再關閉就明顯慢了半拍。
有這些小動作也會危險
作為「左上右下」的方向盤在車內左方向的國際標準的駕駛習慣,如上所述,「只用右手開車門發現後方危險再關閉就明顯慢了半拍」。
但是很多我們國人,特別是在大城市的司機,馬路邊開啟門的那一刻,也是會往後看一下有沒有人,只不過沒有用右手開門,而是拿著熄火的車鑰匙、包包、手機一類的物品,看看後方無人,左手一拱就開啟了車門——這樣同樣是危險得很!因為如果有快速移動的自行車、電動車此時衝上來的時候,你的一隻手是明顯不能控制力度和關閉的!
■總結:多觀察 慢慢開
新快報《汽車周刊》認為,開門下車的方法很重要,而來自於荷蘭的「荷式開門」方法的確是先進、可行的。其中的核心就是,下車前一定要觀察好周圍情況,開門時一定要慢慢開,先開一條縫,再慢慢打開,給自己和路人留出足夠的反應時間。荷式開門法強迫乘車人員轉身看向車外就是為了提醒乘車人要多觀察,下車時使用遠離車門一側的手去拉開關,人的身體會自然的側身,使得車上的人能夠觀察到車外的情況,避免了事故的發生。
(責編:竇明、吳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