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濟南日報
「一個瞬間,
留下一個感人的背影。
她是那麼從容,
社區大事小情都裝在她的心中。
連垃圾分類,打掃衛生,民生困難,
都要落實得清。
啊!
這一刻的回眸
是千家萬戶對她的親近,
是無數老百姓對她的愛戴!(節選)」
2020年9月,濟南高新區未來城社區居民張興明在小區散步,偶然捕捉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靜忙碌的背影。回到家後,張興明感慨萬千,提筆寫下了散文詩《一個感人的背影》。
陳靜今年55歲,從事社區工作10年零10個月。2010年2月,陳靜跟隨丈夫自部隊轉業落戶濟南,進入高新區舜華路街道工作。彼時,她45歲,在國營企業、電視臺工作多年。十年間,因一個小家而來到濟南的陳靜,融入了有著7000居民的未來城社區「大家庭」,服務近3000個小家庭。
她說,為了這個大家庭嘔心瀝血是她這輩子最正確、最幸福的一次選擇。
十年彈指一揮間,多少溝溝坎坎
陳靜進入舜華路街道,最初的工作崗位並不在未來城社區。根據組織的安排,她先後參與高新區最早誕生的城市社區——盛世花城社區(後更名:會展中心社區)、新生活家園社區居委會的籌建。2011年7月,陳靜參與高新區第三個城市社區——未來城社區居委會籌建,從此紮根未來城,做了居民的貼心人。
社區工作不是人人都想幹,也不是人人都能幹。未來城社區由未來城小區、小鴨集團宿舍和水晶東座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商業住宅、企業老舊宿舍和商業公寓。2011年7月,由於未來城小區交付使用,街道適時成立居委會為居民服務。到了11月中旬,陳靜他們立足未穩,就遇到一件難題:作為新小區,入住當年沒有供上暖氣,居民們十分著急!
據了解,當時,小區的入住率達不到50%,不滿足供熱條件;而且,城區供熱存在熱源缺口,需要鋪設管線將章丘熱電廠的剩餘熱源引過來。「居委會給大家承諾,一定千方百計想辦法做工作,供熱問題會解決的。」陳靜和同事們苦口婆心勸說居民,穩定大家的情緒。
居民情緒穩定了,工作得抓緊做。高新區管委會、街道、居委會組建工作組,與供熱公司反覆交涉協商,半個月後,居民家裡的暖氣熱了,問題解決了。
到了2014年,居委會又遇到一道坎兒。開發商逾期三年沒給辦房產證,多次交涉無果後,憤怒的業主圍住了售樓處,還把開發商一位副總堵在了辦公室。「陳主任,你快點來看看!售樓處出事了!」接到電話的陳靜感覺耳邊仿佛響起一個炸雷。她扔下電話就往售樓處跑。
「這個副總60多歲了,有嚴重的糖尿病,咱不能扣著她,不能把佔理兒的事辦成不佔理的。」「街道有法律顧問,咱們要藉助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陳靜擺事實講道理,先安撫好業主的情緒,又立即找到開發商,嚴明立場:「小區居民幾次三番找你們,你們不當回事,導致事情惡化到這個地步。居委會堅定地站在居民這邊,我們幫業主聘請律師,走法律途徑,維護居民的權益。」看到陳靜斬金截鐵地表態,業主們冷靜下來,陸續離開了售樓處。
風波暫時平息了,陳靜馬不停蹄,立即向街道匯報,延請業務能力過硬的律師團隊,幫助小區居民發起集體訴訟。最終,不但幫居民辦理了房產證,更拿到了違約金。
一件件難事扛下來,一道道難關「攻」下來,居委會贏得了居民的擁戴與信任,有困難找居委會逐漸成了居民的共識,大量的矛盾被化解在最基層。
抓住黨建「牛鼻子」,形成為民服務合力
未來城社區共有在管黨員101名,其中小鴨宿舍的退休黨員有57人。接到上級「退休黨員納入社區管理」的通知後,陳靜調查發現,退休黨員的情況極為複雜,有的早已搬離社區,在別處居住;有的聯繫不上;還有的十幾年沒交過黨費。社區人手少、業務多,但陳靜始終堅定一個信念:必須先把黨員隊伍理順了。她帶領同事們歷時三個多月,通過聯繫失聯黨員的鄰居、親友,周末走訪、多方打聽,挨個摸清所有黨員的情況,將隊伍重新組建起來,並建立健全檔案。
隊伍融合進來後,陳靜又帶領支部成員利用下班後、節假日的時間,遍訪所有黨員,聽取他們對社區黨委、居委會工作的意見建議,讓他們不僅在關係上加入組織,更在情感上貼近組織。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陳靜通過開展送學上門,切實讓學習教育覆蓋到每一個黨員。
陳靜認為,社區黨員覺悟高,在居民中有威望,有必要廣泛動員他們參與社區治理。因此,在每個月的集中學習活動中,學習黨章、黨的重要會議精神、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等內容之後,陳靜設置一個「匯報環節」,向黨員們介紹一個月來社區開展的各項工作,面臨的各種問題,發動大家出謀劃策。通過種種努力,黨組織的凝聚力不斷增強,黨員們不僅積極主動參與黨組織活動,還成為社區工作的好幫手,真正發揮了共產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
社會參與是社區建設的核心,社區共建是加強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舜華路街道各城市社區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深入開展社區共建活動。「上級黨組織社區共建的思路真是太好了!」陳靜告訴記者,這幾年,社區黨委聯繫片區企業黨支部,在社區管理、困難群眾幫扶等方面做了很多實事。以優仕科技為例,這家企業承擔了兩戶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四年來,除了過年過節的走訪慰問,優仕科技黨支部每月向兩戶困難家庭各支付500元救助金,改善了困難群眾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
自2011年居委會成立那會兒開始,陳靜和同事們一直在一個半地下室辦公,而開發商把居委會辦公用房違規租給了一家餐飲企業。由於半地下室潮溼,居委會牆皮滲水,辦公桌常年長滿綠毛,每到夏天廁所就往上溢水。2018年,市國土資源局成為未來城社區的共建單位,陳靜及時反映了辦公用房的問題。得知這一情況後,市國土資源局很快聯合城管執法部門查閱規劃文件,給開發商發函督辦。經過對接,開發商同意在社區範圍內置換一處辦公用房交給居委會使用。陳靜就在社區到處轉悠,終於被她找到一處合適的沿街房。到2020年8月,這處黨群服務中心裝修投用,陳靜和同事們已在半地下室工作了9年。
煥然一新的黨群服務中心裡,居委會只使用了兩間小辦公室,餘下的空間變身書法教室、聲樂教室、烘焙課堂、心理懇談室……全部成了居民的活動空間。依託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打造「睦鄰之家+四心服務」項目,為居民提供貼心、暖心、開心、愛心四大類服務,群眾更受益了。
「啃」下老舊小區「硬骨頭」,為群眾遮風擋雨
小鴨集團單位宿舍建設於上世紀60年代,是高新區有名的老舊小區,多年沒有實現集中供暖,而且,由於樓宇老舊,不具備進行外牆保溫改造的條件。小區裡居住的多是退休職工,一到冬季,老人們日子難捱。陳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找到街道領導,申請「特事特辦」。在她的多方奔走之下,2018年,小區終於實施集中供暖改造。在這期間,仍有23戶居民覺得設施改造及後續取暖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加之習慣燒煤取暖而沒有參與供暖改造。
三年來,燒煤取暖的居民一直是陳靜的掛心事。每到取暖季,她都製作《冬季取暖安全常識》,挨家挨戶送到這23戶居民家中,平時還要隔三差五打電話、上門走訪,提醒大家嚴防一氧化碳中毒。這23戶居民中,劉玉榮大姐是最讓陳靜懸心的。劉大姐年近古稀,與智力殘疾的兒子相依為命。今年入冬以後,陳靜走訪發現,劉大姐家的爐子內膽早就破了,勉強用泥巴糊著,煙囪是一根簡易的塑料管,家裡煤煙瀰漫,老人用一個破抽菸機排煙,效果很差。考慮到母子倆生活困難,陳靜當即決定,墊上錢為劉大姐更換全套的取暖設施。
可是,跑遍市區五金市場,陳靜也沒找到銷售蜂窩煤爐的商店,最後,她通過網絡找到周邊區縣的一個廠家,經過協商,對方同意上門送貨安裝。在廠家上門安裝前的那幾天,陳靜每天都給劉大姐打電話,反覆叮囑她,把廚房窗戶打開一條小縫,保持空氣流通,晚上睡覺前務必檢查一下煤氣爐並關好廚房門。三天後,嶄新的煤爐安裝好了,陳靜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在基層工作十年多,處理過的大事小事千千萬,小鴨宿舍是曾經讓陳靜最為煎熬的一道「坎」。
作為一個開放式老舊小區,多年來,小鴨宿舍私搭亂建嚴重,到處都是私墾菜地,連路面都沒硬化。2017年5月,高新區掀起創城高潮,陳靜卻不幸患病。5月26日,她在醫院進行了手術。
清理整治私搭亂建是創城的一項重要指標,而小鴨宿舍是高新區創城工作一大「堵點」。陳靜住院期間,同事們清理私搭亂建的工作推進得很不順利,有的同事被群眾罵哭了,有的不敢上門。病床上的陳靜看出了端倪,躺不下去了。手術後第17天,陳靜不顧「至少臥床一個月」的醫囑,又奔波在創城一線。她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登記靠違建房做小生意為生的群眾名單;聯繫社區共建單位提供工作崗位;向上級申請幫扶資金……眼看著陳靜拖著病體、咬牙奔波在現場,原本惡言相向的群眾放軟了說話的語氣,願意坐下來協商了;看到政府積極給聯繫工作、尋找鋪位,沒有扔下困難群眾不管,原本堅決不拆的群眾心軟了,陸續同意拆除違建。
此後,在街道辦事處的支持下,借著拆違拆臨、創建文明城市等契機,居委會先後給小鴨宿舍硬化路面;修建車棚、安裝充電樁;清理私墾菜地、清運垃圾;整理電線電纜;將旱廁改建為現代化公廁……集中清運垃圾那一次,街道、居委會集體出動,前後在小鴨宿舍勞動一星期,清運垃圾及廢棄物200多車,小區面貌大為改觀。如今,小鴨宿舍還被納入垃圾分類試點,居民真切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有事沒事來拉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多年來以社區為家,陳靜心裡有一本民情帳:哪家有黨員,哪家居民有文藝特長,哪家有殘疾人、重病病人,哪些家庭是困難戶,她一清二楚。作為社區的大家長,居民的事就是她的心事,他們遇到困難,陳靜心裡就一直惦記著。
有一回,一位刑事犯罪人員轉入社區矯正。剛到社區時,他表現出明顯的自卑和逆反心理。陳靜一邊邀請法律專業人員和心理輔導老師為他授課;一邊主動與其談心,關心他的生活。得知到他生活有困難,陳靜多方聯繫,為他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不斷鼓勵他卸下包袱、從頭開始。陳靜用一顆真心和熱心融化了他的戒備心,燃起了他的感恩之心。他主動參加社區公益勞動和志願服務,參與掃黑除惡、創城宣傳、煙花禁放巡查等活動,逐漸從一個曾經對社會有害的人蛻變成服務社區、貢獻社會的人,他的積極轉變更讓他收穫愛情,如今順利成家立業,獲得新生。
還有一回,陳靜接到一個12345轉辦件。社區有位女子離婚後卻沒有離家,與前夫同居五年後,兩人再次鬧翻。陳靜了解情況後,立即聯繫上這名女子,告訴她,「街道婦聯有法律援助熱線,如果需要維權可以求助」,同時,建議她「與前夫冷靜下來談一談,若能在一個屋簷下好好過,就去把結婚證領了,同居關係沒有婚姻效力,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若是日子過不下去,要果斷分手,重新開始新生活。」陳靜反覆叮囑女子,有問題隨時來電話。後來,這名女子重拾生活信心,開啟了新生活。
還有一回,社區一對老兩口找陳靜訴苦。原來,老兩口的兒子在外地工作,他們與兒媳住在一起,兩代人逐漸有了矛盾。老兩口讓陳靜幫忙找兒媳「出出氣」,還要打電話給兒子,讓兒子馬上與妻子離婚。陳靜聽聞哭笑不得,但仍耐心開解老兩口,說服他們不要介入年輕人的婚姻生活,與他們交流和小輩共同生活的溝通技巧。一番春風化雨的攀談下來,老兩口氣消了,回家繼續與兒媳相處時開始講究方式方法,日子越過越和睦。
「社區裡面沒大事,只有操不完的心。我特別樂意大傢伙兒有事沒事地找我拉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陳靜說。
只要群眾能快活,再苦再累都值得
未來城社區108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中,居委會辦公使用不足50平方米,餘下場地全部利用起來,打造成志願者服務站、書畫室、談心室、練功房、棋牌室、烘焙室、多功能活動廳等場所。活動室的鑰匙都在居民手中,各團隊自發組織活動、管理設備,在呼朋喚友的志願活動中,激發居民興趣,引導居民參與自治,提升了社區品質。社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陳靜和同事們始終是默默無聞的幕後服務員。
那一年,社區豫劇團的服裝太舊了,陳靜向街道申請了兩萬元置裝經費。可是,戲服商店一轉悠,兩萬塊只能買兩件龍袍。有位團員就說了,「陳主任,我有個主意,不知道你怕不怕辛苦?」
「我不怕苦,你說。」
「河南省有個戲服集散地,那裡的價格也就咱濟南的幾分之一。你看河南遠不遠?」
「我看不遠,明天咱們就租個車跑一趟。」
就這樣,一趟河南跑下來,兩萬塊經費把豫劇團該換服裝差不多都換了,大家唱起來可帶勁了,而陳靜整天腳不沾地,連坐下來聽會兒戲的功夫都難找。
今年66歲的蔣建新是社區的入黨積極分子。她和老伴大半生在夏津縣工作生活,退休後為了離女兒近一些而到濟南購房安家。住過來沒過久,老兩口的文藝特長就被陳靜挖掘出來,雙雙成為社區文藝團體的帶頭人。2015年重陽節,未來城社區舉辦第一場大型群眾文藝演出。那臺晚會可不是廣場舞水平,居民們獨唱、合唱、舞蹈、戲曲樣樣拿手,演出轟動了未來城和周邊小區,被大家稱作「二環東NO1!」至今仍被居民津津樂道。打那以後,每年重陽節社區都舉辦群眾文藝匯演,給居民一展身手的舞臺。
2020年,年初抗擊新冠疫情,接著復工復產、創城創衛,再接著是垃圾分類、人口普查,「急難險重」的任務一茬接一茬。陳靜帶著志願者樣樣工作幹在街道前列。
蔣建新發現,陳主任有個特點,任務再難、工作再急,看不到她著急發脾氣。人口普查要求「一戶不落」,可入戶填表時總有人家敲不開門,不論上午、下午還是晚上,去幾趟家裡都沒人,普查任務有截止時間,志願者們心急火燎。每次入戶結束碰面總結,陳靜臉上笑呵呵的,第一句話都是:「敲開了幾家的門?還剩幾家?」「其實她心裡很著急,但她總能穩住心神,帶著大傢伙兒把困難克服掉。有時候就奇怪,『咱陳主任到底會不會發脾氣?』」。蔣阿姨說,有一回,她忍不住問陳靜,陳靜就笑著說,「誰沒有脾氣?我在家裡偶爾也發洩發洩。可在社區裡不能情緒失控,群眾權益受損的時候,我得保護他們;群眾有困難的時候,我得幫助他們,我是個大家長。」
在社區黨支部的影響帶動下,蔣建新申請入黨,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沒想到我60多歲還能向黨組織靠攏。我每天都期盼著,早日在紅旗下宣誓,成為一名共產黨員。」蔣建新鄭重地說。
77歲的張俊芳是小區合唱團成員,還是骨幹志願者。「陳靜這個居委會主任,管天管地,工資不高,事兒不少。」張阿姨說,她是個老濟南,這輩子搬了7次家,唯有在未來城住的這10年最快活。她是社區合唱團成員,平時在烘焙班、書法班上課,每個月還有黨員活動日,日子過得很充實。從抗疫執勤到創衛、創城,再到垃圾分類、人口普查,回回志願活動她都衝在前面,有時候報名晚了,沒撈著去還很失落。當志願者沒有一分錢酬勞,大家這麼積極,皆因陳靜這個大家長帶著社區越來越好,大家願意為這個大家庭伸把手、出把力。
「陳靜來未來城的時候也就45歲,大眼睛,說話利利索索。在我們這幫退休老人眼裡那是個年輕人。這些年,她天天爬樓、轉巷子,沒見她穿過皮鞋。拆違拆臨、創城任務一重,經常忙得她蓬頭垢面,更別提打扮打扮了,她為社區的奉獻,大傢伙兒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張俊芳說。
在陳靜的帶領下,未來城社區的各項工作爭先創優,社區先後榮獲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山東省級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陳靜也在2018年被評為濟南市擔當作為「出彩型」好幹部。她說,「社區居民經常說,我為社區付出了很多,因為我的付出,居民獲得感不斷增強。其實,在為社區服務的這十年,我深深感覺到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幸福。每次開展志願活動,一聲吆喝就來了一群人;老姐姐們蒸了包子、烙了餅也想著給我拿過來嘗嘗,那都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編審:濟南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原標題:《小家和大家——記濟南高新區未來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