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與《紅樓夢》也許風牛馬不相及,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彼此的作者隔了幾大洲幾大洋,興許也隔著年代,而腦中的存物更加的千差萬別。
然而,我依然覺得海蒂和林黛玉有著某種相似,比如身世的相似。
同是孤女,同是寄人籬下,對於接納她們的人來說,同是空降來客。
和黛玉一樣,海蒂被養育她的親人像包袱一樣扔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然後開始過著大海裡一葉孤舟般的寄人籬下生活。
但是兩人的人情境遇和幸福指數卻出現了迥異,黛玉所到之處幾乎不被喜歡,而海蒂則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黛玉終其一生(不過十幾年)都在淚水漣漣和愁眉苦臉中度過,而海蒂則永遠陽光明媚、笑靨如花。
我們把人物從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中小心翼翼剝離出來,會發現,就個體本身而言,兩者因果來由並非偶然。
海蒂的身上有著黛玉望塵莫及的特質。
不讓憂傷擋住成長的道路
高中課文《林黛玉進賈府》讓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初到賈府的黛玉,幾乎逢人便一枝梨花春帶雨,一直沉溺於幼年喪母和離鄉別井的悲傷之中不能自拔。
無論賈府為她提供了多少,從豐富的物質生活到尊貴的禮遇,抑或長輩的關心和僕人們的悉心照料,似乎沒有什麼可以使之豁然開朗,粲然一笑。
諾大的賈府,庭宇雍容華貴,院落奼紫千紅、鶯歌燕語,漫步其中的黛玉心中卻是「賞心悅目誰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
相比之下,你在黛玉身上隨處可見的悲涼在海蒂身上卻是蹤跡難尋。
比起有單親尚在的黛玉來,海蒂甚至更悲慘,她自幼父母雙亡,姨媽收留撫養不到幾年即把她當做累贅一般丟給年事已高的爺爺。
離開姨媽熟悉的家,初到阿爾卑斯山上的海蒂平生第一次到這個陌生的地方,第一次要去見傳說中可怕又古怪甚至有殺過人傳聞的爺爺。
黛玉到賈府,幾乎整個賈府的重要女眷都出來迎接,陣勢可謂隆重;但是海蒂到爺爺的家門前,爺爺直接黑著臉閉門謝客,而那頭,送她來的姨媽也早已逃之夭夭。
兩頭不到岸的海蒂卻不知愁為何物,踏入風景如畫的阿爾卑斯山,三下兩除二把漂亮的裙子和精美的鞋子脫掉,無心無肺地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歡呼雀躍。
沒有人為的儀式和排場,海蒂得到是陽光的撫觸、花香的擁抱和飛蟲的環繞,她笑呵呵地張開雙臂全部攬入懷中,傷春悲秋的傳說遙不可及。
一般人都會覺得一個孤苦伶仃的孩子被大人如此冷落肯定要傷心得嚎啕大哭,但是海蒂的樂觀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她對爺爺冷漠關上房門對其拒之門外置之一笑,打開對面的牲畜欄,往稻草上一躺便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然後第二天起來,她精神充沛、笑口吟吟地跟爺爺問好,就像讓人心傷的情節根本沒有存在過。
面對這樣的一張笑容之花永開不敗的臉,任憑你的心被冰包裹著也會融化,果然,爺爺的心腸一捂就熱。
他給海蒂做了個小閣樓,讓她有了自己的小空間;他每天早上為海蒂盛好羊奶,備好乳酪;他還找來夥伴,讓她去學習放羊……
海蒂滿懷感激,親吻著爺爺像冰雕似的臉,親暱地道著晚安。
很快,爺孫倆相處得非常得融洽,春天,花朵共享著他們的溫暖;夏天,陽光觸摸著他們的快樂;秋天,涼風傳遞著他們的幸福;冬天,冰雪映照著他們動人的活力。
然而,上天對海蒂的考驗不止步於此。
當海蒂和爺爺完全相互適應之時,姨媽成了不速之客,她把海蒂騙走,賣到了一個離爺爺很遠很遠的富貴人家當伴學兒童。
比起之前扔到從未謀面但有血脈相連的自家爺爺家中,這一次是更加徹底的寄人籬下。
也許換作別人,要麼把眼睛哭腫後不得已去委曲求全,要麼無時不刻不在醞釀如何逃離「火坑」。
但是海蒂,除了對為什麼好端端的爺爺要讓她走這個事情(姨媽為了騙她走故意說成爺爺不要她)疑惑不解而皺了一下眉頭之外,卻沒有讓心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面對表情嚴肅而穿著得體的主人家,海蒂並沒有因為自己的不修邊幅而卑怯,她大大方方地展開潔淨無比的笑容,一下子就吸引了孤愁多年的克拉拉,兩人一拍即合成了好朋友。
任憑高山流水向侷促庭院的空間轉換,任由人情世態境遇變幻,海蒂一如既往地笑口常開、隨遇而安,無憂無慮地看著日出日落、雲聚雲散,從來沒有讓憂傷擋住成長的路。
善良是一味心藥,愛上它治癒你
說起心底善良,我不敢斷言給人以否定,《紅樓夢》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總能在某個篇幅裡找到一點蛛絲馬跡證明黛玉是善良的,但是黛玉的善良夾雜和包裹太多的東西。
我們能用上帝視角,經過層層挖掘,終究能找到一個人內心深處潛藏著的善良,但是在實際交往中遇到的人並不能把事事看得通透,人們的反應都是根據感官感受直接所做出的反應。
從一個小小個情節可以看出黛玉在大多數心目中的形象:
一次寶釵不小心碰到丫鬟講話,偷聽了牆角,為了脫身,故意提高嗓音喊黛玉的名字,然後假裝追去。
紅玉聽到很不安,說道:
若是寶姑娘聽見,還倒罷了。林姑娘嘴裡又愛刻薄人,心裡又細,他一聽見了,倘或走露了風聲,怎麼樣呢?
由此可見,黛玉的善至少在別人的印象裡是打折扣的。
而海蒂的心善則不需要深挖,因為你抬眼望去就可以發現。
海蒂第一次跟彼得去放羊,爺爺給她準備了一塊美味的奶酪。
結果這塊奶酪就像一塊珍寶,惹得彼得兩眼放光,整個上午都在咽口水,甚至表現得太明顯連粗心的海蒂也看出來了。
海蒂笑容可掬地拿出奶酪來,慷慨地邀請彼得一起吃,而到後來她乾脆「忘記」了有奶酪這回事,讓彼得的「偷吃」完全沒有負擔。
通過與彼得的交往,海蒂認識了一位牙齒不好的奶奶,因嚼不動硬麵包而苦惱。
一個跟自己毫無關係的人物,一點點小小的煩惱,海蒂卻默默刻在了心底裡,即便她去到了迢迢萬裡的另外一個國度依然還掛在心上、還懷揣著收集軟麵包送給老奶奶吃的心願,這份純潔無瑕的善良讓人看了眼眶發熱。
而海蒂與克拉拉的第一次見面也是讓人可以捕捉滿筐感動的情節,衣著寒酸的海蒂離鄉背井來到富麗堂皇的府邸絲毫沒有為自己顧影自憐,反而為公主般打扮的克拉拉投去了同情的目光,因為她看到「公主」下面坐的是輪椅。
而這份同情是非常真摯的,她毫不掩飾地向克拉拉展開一塵不染的笑容,自然而然地跟她談笑風生。
為了滿足克拉拉走出深深庭院看看外面的世界這個小小心願,海蒂冒著被管家修理的風險用小小的手吃力地推動著輪椅走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海蒂的善毫無掩飾,就像她的永不落幕的笑容一樣快速而直接,讓人人看了不禁歡喜。
不讓夢想被世俗的潮水淹沒
很多深入研究紅學的人都說,黛玉是一個飽含作者深刻意義的存在,她從成為作者筆下的主角那時起,就註定了不簡單。
誠然,黛玉是個有情懷有思想的人。
但是在封建框架之下,黛玉終究未敢邁出一點點小碎步,比起惜春以出家為抗爭、尤三姐以自刎為控訴的悲壯,說到底,她逃不過隨波逐流的人生路。
我們不妨找找其中的細節,比如初到賈府,賈母問她讀了什麼書,她如實告知,但是當別人問賈家女孩讀了什麼書,賈母回答「識幾個字而已」,黛玉馬上心領神會,在再有人問到讀書情況的時候迅速改口沿用賈母的說辭。
又比如黛玉臨死之前把詩稿全部燒掉,有人說是因為對寶玉的恨,或者絕望,我卻覺得有一部分原因是她不想留下思想的痕跡,她終究不能承受別人對她別具一格的思想感情可能存在非議的猜測。
海蒂看似無心無肺的外表,內裡卻不是空空如也。
海蒂伴學N久,腦瓜卻遲遲不開竅,管家直接給她判了「死刑」,斷言她永遠也學不會。
細心的克拉拉奶奶找出了癥結所在,她耐心地給海蒂講故事,海蒂聽得津津有味,眼神流露出驚訝和嚮往。
正在海蒂沉浸其中的時候,奶奶卻把書放下了,拋出一句,你想知道下面的內容,自己去認字去。
從此海蒂就像開掛似的,一下子脫掉了「學渣」的帽子,重回阿爾卑斯山後,她甚至成了鄉村學校裡的佼佼者。
當老師一個個追問孩子們的理想時,在一片「放羊」之類有地方特色的理想樂園裡,海蒂一句「我想寫故事」標新立異,引起孩子們新奇的笑聲。
克拉拉的奶奶告訴她,與眾不同並不是代表是不好的,你跟別人不一樣,也許是因為別人不了解你和不了解你想要做的事。
海蒂再一次豁然開朗,為自己的夢想堅定了步伐。
讓人喜歡是一種本領
黛玉很有才情,音律詩詞,諾大的賈府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黛玉不甚受人歡迎在大觀園無人不知,最典型的莫過於王夫人。
據紅粉們推測,王夫人不喜歡黛玉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黛玉身子弱,對其是否存在未來不看好;第二個是因為她脾氣差,動不動就使性子,難以相處。
而黛玉的身子羸弱除了遺傳因素,更多的是因為她悲觀的性格,太過於玻璃心,常年鬱鬱寡歡所致,同時還因為生活習慣也不甚健康,終日躺在床上毫無生氣,與能性格活潑敢醉躺石凳的湘雲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脾氣差則是凡事都看不開,敏感多慮,自尋煩惱。
也許有人說,我們做的只是自己,沒有必要刻意去討人喜歡。
可人的海蒂也從來沒有刻意去討人喜歡,她做的一直以來都是最真實的自己,而獲得的是人們真心的喜歡。
因為她身心健康,全身散發著吸引人的美麗。
她踏上大山上光著腳丫,脫掉繁重的裙子,在山嶺軟綿綿的草地上盡情地奔跑,彼時彼刻就像一隻融入大自然的蝴蝶,在低空中翩翩起舞。
她的活力富有感染力,把被繁重禮儀深鎖的克拉拉從錦繡深閨中吸引過來,一起加入山野之間去奔放和瘋狂,喜出望外地把克拉拉的腿疾給治好了!
海蒂不計較得失,姨媽的拋棄從來沒有記在心上,就算起初誤以為爺爺也拋棄了自己,她還是沒有半點怨言,心裡還想著和爺爺重逢相聚。
不管是孤僻避世的怪人爺爺還是驕傲多愁的富家女克拉拉,不管是樸實無知的小羊倌彼得還是睿智通達的貴婦人奶奶,沒有人能抵擋海蒂那天真無邪的燦爛笑容。
你有多熱愛生活就會有多幸運
現實中也許並非人人都有海蒂那般幸運,她就像傳說中的瑪麗蘇一樣神奇。
然而縱觀《紅樓夢》,黛玉運氣也沒有太差。
在富裕的賈府,絕大多數人對黛玉還是恭恭敬敬的,生活上也錦衣玉食,幾個大人物對她也非常重視,特別是金字塔頂上的賈母把她視作珍寶,寵溺有加。
但是黛玉在幸運中活出了不幸,她被寶玉的母親厭棄,為後來的棒打鴛鴦愛情悲劇埋下伏筆,她的寄宿生活也招來諸多的怨,在她生命垂危之際,人人都舒展著笑臉去參加寶釵的婚禮,沒有人願意提起她。
而海蒂,從第一個起初拒絕她的爺爺開始,就相處出割捨不斷的情愫。
而到了克拉拉的家,首先得到克拉拉的真心相交,難捨難分,在海蒂離開的日子甚至寢食不安,為解思念不遠萬裡踏上尋找她的路上。
其次是克拉拉的奶奶,對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野孩子喜歡得不行,視如親孫。
就連克拉拉的爸爸,從來沒有去關注一個僕童的習慣,在海蒂住進府裡的一段時間後對她讚不絕口:
「自從那個女孩來了我們家,克拉拉像變了個人,充滿了活力和光彩……」
以致於當發現海蒂得了夜遊症的時候,好心地找來醫生給她看病,之後還為了圓海蒂的心願寧願虧掉當初付出的錢把她送回爺爺的身邊。
寄人籬下的生活,如簡愛被表哥欺負,被表姐輕視,被舅媽仇恨,被校長折磨,過得很是悽慘;又如《曼斯菲爾德莊園》的範尼,寄宿在姨媽家,被表哥表姐各種奚落和嘲弄,被大姨媽的刻薄和擺弄,她只能躲冰冷的角落孤獨地成長。
這些都道出了寄人籬下的孩子有多麼的不容易。
海蒂就像一個神話,靠著天使般的笑容,充滿活力的蹦躂,硬生生把悲慘的人生過成了五彩繽紛和幸福美滿。
也許上帝真的有點偏心,他喜歡把幸運分給熱愛生命和不怨天尤人的人。
海蒂的種種幸運,也許你會覺得她太瑪麗蘇,但是這個瑪麗蘇卻沒有人會反感,因為她是如此的栩栩如生,你仿佛覺得她就在眼前,能聽到她銀鈴般的笑聲,看到她滿是笑意的眉眼,覺得生活是如此的充滿激情和希望,充滿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