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海蒂和爺爺》:愛救贖孤獨,勇敢才能遇見真實的自己

2020-12-05 清溪與墨

文/清溪與墨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寄居在鋼筋水泥鑄就的城市裡。

很多時候,沒日沒夜的忙碌,讓我們逐漸麻木,越來越粗糙的心讓我們對美好的事物往往視而不見。

只是當我觀看《海蒂和爺爺》這部電影時,忍不住數次落淚,既為自己錯過的美好遺憾,也為自己變得麻木難過。

阿爾卑斯山脈像童話裡的世界,青青的草芽鋪滿山坡,湛藍的天空如水洗過一般。

湖泊靜靜的躺在山的臂彎裡,漫山遍野的野花,遠處的高山帶著頂雪白的帽子。

開闊的天地下,我不禁憧憬著能夠撒著歡兒地在草地上奔跑,和羊群一起嗅著青草的味道。

一幕幕如畫的場景,讓我忍不住想起兒時在鄉間和小夥伴一起赤著腳在田野奔跑的日子。

然而僅是這至美的人間仙境,並不足以令我感動落淚,這部影片最打動我的是海蒂的純真和善良,像山頂峰的一捧雪,晶瑩剔透,能洗刷內心厚重的塵埃。

久處在成人複雜和深沉的世界中,這份純真和善良讓我心生溫暖。

海蒂的純真總能扣開他人厚厚的心扉,她融化了爺爺冰冷的面容,打開了克拉拉的緊閉的心扉。海蒂她的純真和善良贏得了爺爺的疼愛,擁有了克拉拉情誼,最後在奶奶的指導下,更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一 信任和陪伴能治癒孤獨的靈魂

海蒂身世的確不幸,父母早早身亡,長期寄養在姨媽家,之後又被姨媽送到爺爺家。

然而和爺爺第一次見面,爺爺冷漠至極,他根本不認海蒂這個孫女。小海蒂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初次見面的尷尬場景,怎麼也讓人想不到爺孫兩最後相依為命。

原來人的內心真正是會改變的,可以從堅硬、孤僻、不友好變得友好、溫和、柔軟。而能穿過這層層堅硬甚至醜陋的表層面具,最後抵達人心的則是信任與陪伴。

爺爺在失去兒子後一個人孤獨生活在山上,長久一個人的生活,這讓他的性格孤僻古怪。

孤獨的人戴著很多種面具,常常抗拒著他人的靠近。

爺爺太害怕失去了,長久的孤獨,已經讓他為自己柔軟的心築上了籬笆,他把門重重的甩上,在門背後觀看著海蒂。

外人看來,這個老頭子根本不可理喻,沒有人懂他,然而海蒂還是在爺爺一次次拒絕後,主動地靠近。

爺爺的房間裡,只有一張床,一把椅子,簡陋至極。只是海蒂還是歡天喜地地睡到了樓上的草鋪上,於她而言,能有個家即可。

我想爺爺又何嘗不是呢?

爺爺很久沒有人和他說話了,屋子裡永遠冷冷清清,天黑後小木屋內只有閃爍的火堆,高山上能夠和自己作伴的只有屋對面的兩隻羊。

海蒂的活潑可愛給這個家帶來的溫暖和歡笑,一點點地融化這個木石屋子的冷漠,也一點點地融化了爺爺冷酷的臉。

我們大多數時候,總是容易通過他人的言語和一個人的表面來評判一個人,海蒂也不例外。

當皮特告訴海蒂,村裡人說爺爺殺過人後,海蒂害怕極了,坐在地上吃飯的時候,她全身止不住的發顫。

爺爺對她說:"孩子,你需要決定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還是別人的話。"

海蒂努力衝破內心的的害怕,通過這幾天的相處,她知道爺爺是個好人,並不是別人說的那樣冰冷無情。

一番思索後,衝上去抱了抱爺爺,然後蹦蹦跳跳地上了樓,爺爺的臉終於沒那麼僵硬了,他的眼眶有點溼潤。

有人肯相信自己,願意繼續和自己生活,海蒂的擁抱融化了爺爺堅硬的心。

愛一個人就是和他吃很多頓飯,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親情也是如此,海蒂和爺爺相處一段日子後,兩人無形中成了彼此的依靠,兩個不幸的人因為彼此的真心陪伴,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爺爺開始有了改變,他的小木屋裡,多了一把嶄新的椅子,他告訴海蒂不用再去孤兒院了,爺爺終於決定收養小孫女了。

海蒂的信任像一縷陽光碟機趕了爺爺對他人的芥蒂和逃避,他開始接納海蒂,也讓自己從寒冷孤獨的世界裡走了出來。

海蒂聽到爺爺願意收養自己,開心地跳了起來。屏幕上爺爺扶著椅子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那麼溫和慈祥,這個老頭子像孩子一樣開心地笑了。

那一刻,我的心裡不禁充滿了溫暖,爺爺這個老頑童,這個兇神惡煞的老頭子,這個村民眼中殺過人的孤僻老人,原來內心充滿了愛。

此後爺爺像極了全天下最好玩的爺爺一樣,他會給海蒂擦乾溼漉漉的頭髮;怕海蒂覺得孤獨,給海蒂做了一個雄鷹的木雕;看著海蒂困在小木屋中很落寞,帶著海蒂滑雪橇到山下皮特家裡,讓她和她的朋友玩。

於立爺爺在海蒂的信任和陪伴下,卸下厚厚的冷酷,給了海蒂溫暖的家,成了海蒂最愛的爺爺。

而海蒂再也不用被送來送去了,她像天空中的鷹自由快樂地生長著,爺爺的家給了她溫暖的港灣,讓她越來越開心,她的笑容漸漸地多了。

她像山間的精靈光著腳丫,在青綠的草地上奔跑,不用再擔心自己的去處,不用再睡羊圈,她不再是他人的包袱,她可以像個小孩一樣無憂無慮地成長了。

山腰上那間小木屋是她和爺爺的家,爺爺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海蒂也給了爺爺一個完整的家。

相互陪伴的日子裡,海蒂越來越快樂,爺爺越來越溫和,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治癒了彼此。

於海蒂和爺爺而言,海蒂的陪伴,讓爺爺從失去兒子的不幸中走出,有了幸福的晚年;爺爺的疼愛,海蒂擺脫了失去雙親,流離失所的痛苦,開始了快樂的童年。

於我們而言,親情中無條件的陪伴與信任更是莫大的力量鼓舞,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親人的陪伴和信任,讓我們不管身處多麼艱難的人生境地,心中的光始終不滅。

因為我們知道,人生的苦樂悲歡,有人和我們一起承受。不管我們貧窮富有,有人會不離不棄。無論他人如何評價我們,有人會信任我們,義無反顧的支持我們,陪我們淌過漫長的黑暗。

即使孤獨與無助纏繞著我們不肯離開,我們還是會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因為有人還在等我們,此刻不能停下。

《銀河補習班》中,孩子遭遇洪水,所有人都說讓父親放棄。但父親堅持要等兒子回來,這份信任沒有來由,卻給人莫大的力量。

父親知道孩子需要自己,他必須在那等孩子回來,孩子知道父親一定還沒放棄他,即使身處絕境,存亡機率很小。

我想那一刻孩子一定在想:"我知道我的父親一定沒有放棄我,他在等著我活著回去,所以我要拼盡全力活下去。"

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可貴的莫過於這份信任和陪伴吧。

海蒂和爺爺之間的這份陪伴和信任,給了彼此莫大的支持,相互溫暖了兩顆孤獨的心,我不禁感動於爺孫倆的之間的這份情感。

如果沒有意外,海蒂肯定會開心的長大,而爺爺老去時海蒂肯定會在他身邊,但隨著迪提姑姑的到來,一切都改變了……

二 友誼與陪伴,解放了"牢籠"裡的貴族小姐

克拉拉這個貴族家的大小姐,母親早逝,父親常年在外經商。母親去世後,她生了一場大病,再也不能行走,只能在輪椅上度日。

在外人眼裡她擁有著令人傾羨的家庭,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渴望的是父母的疼愛和陪伴。

孩子最渴望的莫過於父母的疼愛和陪伴。不幸的是,這個普通的願望,對於尋常孩子來說,根本不算什麼,而對克拉拉來說可望而不可即。

幼小的她,失去了母親的疼愛,那個最愛她的人,永遠從家裡消失了,我們很難想像她是多麼的悲痛。

我想奪取她行走能力的不是一場大病,而是她失去母親後的痛苦。

母親去世後,克拉拉的心像是上了一道鎖,鎖住了自己的快樂,也鎖住了自己的腿,她仿佛永遠困在了這棟豪華的房子裡。

克拉拉的父親總是很忙,總是在外出差。他把克拉拉交給管家和僕人們,在外出差的時間比待在家的時間還多。

大多數的父母總想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不想因為貧窮限制了孩子的快樂與享受。總以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上更好的學校就是愛孩子。

卻忽視孩子最渴望的不是物質,而是父母的溫暖和陪伴。

父親為克拉拉提供了優渥的物質,卻意識不到失去母親的女兒最渴望的莫過於自己的陪伴。

哪怕只是陪著一起吃飯,睡前講講故事這樣簡單的事,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只是陪伴克拉拉的是沒有血緣關係,嚴苛的管家,森嚴的等級制度又讓她很難和僕人親近。

每天她像是一個木偶娃娃,被安排幾點起床,幾點午休,吃什麼,學什麼,只要她吃飽穿暖就好,沒有人問她快不快樂。

家對於克拉拉來說其實沒有太多的溫度,就像個冰窖,大多數時候只有對著窗戶發呆,陪伴她的只有孤獨,她安靜的樣子讓人心疼。

直到海蒂的到來,一縷陽光擠進了克拉拉的世界。

海蒂不僅僅是克拉拉的陪讀,也是克拉拉唯一的朋友,她的出現讓這個家有了一點歡笑,給克拉拉帶來了一絲溫暖。

這個大山裡的孩子藏起了對爺爺的思念,開始適應城市的生活,華麗的衣服和規矩很難束縛她,海蒂的可愛純真鬧出了不少的笑話,但這一切都給克拉拉的生活帶來了快樂。

吃飯的時候,端起盤子就喝,不會使用餐具,刀叉叮叮噹噹逗得克拉拉笑出聲,孩子的世界就這麼簡單,快樂也這麼容易。

上課的時候,不認識字母,一臉認真的說"A"像一座山,"B"像麵包,克拉拉也一本正經的附和。

克拉拉在海蒂的陪伴下一點點地開始了改變,她笑得多了,像個孩子一樣笑了。

陪伴有時候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有時候卻可以撫平孤獨者的心。海蒂的到來,撫慰了克拉拉這顆孤獨的心。

在一個平凡的日子,海蒂推著克拉拉,踏出了城堡的大門,開始了一段愉快的冒險之旅。

這一次克拉拉見識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這個世界鮮活的樣子,甚至從窮人那裡收養了四隻毛茸茸的小貓。

她的生活越來越有趣了,越來越多的東西擠進了她的心,孤獨一點點的從她心裡溜走。

常常我們以為人心很複雜,需要的東西很多,其實我們需要的又很少。恰如愛與陪伴,足以令我們心生溫暖,足以令我們從陰鬱的牢籠中一點點解放出來。

當家人的陪伴缺失時,友情成了我們生命中的美好。

海蒂的到來,彌補了克拉拉生命中缺失的親人陪伴,以另一種溫暖,捂熱了克拉拉孤獨的心。

沒有血緣關係,但卻總是在彼此需要的時候出現,也許也沒做什麼,但只是靜靜的坐著不說話就很美好,只是陪著就已經足夠。大概這就是真正的友誼吧!

孩子間的友誼總是那麼互相信任,哪怕知道會犯錯,也依然不問理由不問緣由的支持對方,相互"包庇",相互鼓勵。海蒂和卡拉拉這段純真的友誼,給久經社會的我們一次心靈的洗禮。

兩個孩子始終要相互分離,相互成長。很快,海蒂由於思念爺爺過度,回到了大山,克拉拉和海蒂又回到了彼此原來的生活。她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發生了什麼呢?兩個孩子能否有所突破呢?

三 勇敢地擺脫束縛,方能遇見真實的自己

海蒂離開後,克拉拉重新回到了孤獨的生活,甚至更落寞了。

他人的愛和陪伴的確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溫暖,但一味向外渴求愛,忽視自身,無法填補內心的匱乏。

愛和溫暖的源泉來源於他人,始終會枯竭。克拉拉看不清真實的自己,她還是沒能從輪椅上站起來,也還是不快樂。

而海蒂呢?她的夢想遭到了眾人的嘲笑,陷入了深深地迷惘中。他人的評價的確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但太在意他人的目光,開始質疑自身的追求時,反而讓我們迷失本心,迷失方向。

她們所遇到的個人成長困惑,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歷或正經歷著。克拉拉和海蒂能否勇敢地突破彼此的生命課題呢?

1. 擺脫自身恐懼和孤獨的束縛,終獲身心的自由

克拉拉她擁有著諸多的物質享受,城市中的生活環境優雅而便捷,但她卻一點也不幸福,她的心更不自由。

克拉拉自母親去世後,她始終生活在恐懼和悲傷中,她不敢站起來,也不敢面對生命的孤獨。她總是希望他人來填補內心的恐慌和孤寂,於是抓住了海蒂這根救命稻草。

只是一旦海蒂離開,她的生命又陷入一片昏暗,輪椅上的人生並不自由,但她沒有站起來,她等待著他人的救贖。

只是沒有自身的力量,她會得到救贖麼?

克拉拉因為想念海蒂來到了大山間,在這裡,她開始了無拘無束的生活,也開始了一場生命的蛻變。

她學會大口喝羊奶,大口吃奶酪,放棄穿上那套華服和笨重的靴子,把那套貴族的禮儀和規矩統統甩在腦後。

她和海蒂穿著樸素的白裙子,在鋪滿乾草的樓上打鬧,一起看晨曦日落,一起呼吸著山野間自由的空氣。

我仿佛能感受到克拉拉發自內心的快樂,她的心越發的自由了,但她依然無法行走,她忘了自己本是個健全的人,本身就圓滿具足。

直到一個平凡的清晨,在山坡上,克拉拉手裡拿著海蒂為她摘的一朵野花,眺望著遠山,天地間遼闊而寧靜,這一隻蝴蝶輕輕地落在她的腳背,像是在呼喚她追逐。

最後奇蹟般地,她站了起來,她把最後一點枷鎖放下,終於走了出來。那一刻,她真正打開鎖住自己的"牢籠",打開了自己的心門。勇敢地站起來,那麼困難,但又那麼容易。

追逐蝴蝶的時候,我想,她的心不再恐懼,當自身有了力量時,一切的苦痛都漸漸的縮小。

原來,當我們的心放下束縛,我們的生命就越接近自由,越接近真實。

在海蒂的攙扶下,她赤著腳感受草地與泥土的柔軟,笑容那麼純真溫暖。

她不再害怕孤獨,終於可以自己站起來了。她快樂地奔向父親的那刻,我們知道她已經不再畏懼,已經走出失去母親的陰霾,她終於遇見了真實而溫暖的自己。

我們的生命本輕盈剔透,我們的生命本圓滿具足,但我們總想要他人的關懷和呵護。

我們索求他人的愛,以為這樣便會幸福,便能擺脫孤獨,但事實是,我們渴望什麼,便被什麼束縛。

雞蛋從外面打開只是一道菜,而從裡面打開則是生命的自我綻放,原來我們本身就有力量打破生命的種種束縛,從而獲得身心自由。

2.擺脫世人的眼光,終尋得自身的人生方向

海蒂經歷了一場貴族的教育,她認識了字,並且喜愛上了閱讀。回到大山後,又繼續接受教育,她的生命更豐富了。

當學堂裡的老師問起大家的職業理想時,大山裡的孩子有的說牧羊娃,有的說鐵匠,有的說農民,海蒂說出自己的理想:"我想寫故事時,"全班人哄堂大笑。

那一刻,海蒂有點迷茫,有點尷尬,她欣喜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卻換來大家的嘲笑,大家在笑什麼?

原來她的夢想在他人面前而言,不過是笑談。

他人的質疑和嘲笑讓她陷入了迷茫,她開始動搖。大多數時候,我們渴望他人的認可,害怕他人的眼光,我們害怕不一樣,沒有足夠的自信,最後只好放棄心心念念的夢想。

海蒂差點迷失,克拉拉奶奶的一番話,點亮了海蒂追求夢想的心。

奶奶說"他們的見識太少了,因為他們就只知道這個村子。但是你見過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一件事讓你開心,那你儘管去做,無論別人說什麼。"

奶奶的話鼓舞了海蒂,她又開始敢於做著寫故事的夢。那一刻我的心被什麼擊中了一樣,讓我忍不住衝破束縛,去追逐內心真正喜歡的東西。

我從小就想成為一名作家,但自己從未敢跟他人提起。每每他人問及,只說自己不過寫著玩玩罷了,我害怕他人說我不過在做夢,我害怕他人的嘲笑,但這一刻,我的內心似乎又堅定了不少。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理想受到了質疑,別著急放棄,那只是人們不足夠了解。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足夠的信心和了解,那麼這只會更加堅定我們追逐的腳步。

奶奶的話給了海蒂力量,儘管去做吧。不管有多少質疑的聲音,擺脫世人的眼光,聽從自己的內心。

不管這世界上有多少條光鮮的路,請專注地朝著我們想要前進的方向努力。在這條不起眼的偏僻小徑上,我們會遇見真實的自己。

電影的結尾,海蒂關上寫故事的本子,躺在柔軟的草地上,滿眼鬱鬱蔥蔥,身旁的羊自在地咀嚼著青草。

有一隻鷹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的飛翔,海蒂看到後,一路追到了山巔。

她在蒼莽的山巔,學著鷹展開了她的雙手,像是張開了翅膀。她有了自己的一片天,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海蒂臉上的笑容無比地純真絢爛。

阿爾卑斯山頂,克拉拉和海蒂擺脫了生命內外的束縛,勇敢地突破了彼此的生命課題,在各自的成長之路上,她們遇見了真實的自己。

只有發自內心的力量,勇敢地面對生命中的諸多苦痛和恐懼,勇敢地面對他人的嘲笑與質疑,才能聽見內心真實的聲音,遇見真實的自己。

兩個純真的少女,教會了我們勇敢地打破限制,努力探尋真實的自己。

我們從一出身,就會有許多的價值觀加諸在我們身上,我們也會開始名聞利養的追逐。在五彩斑斕的塵世中,我們逐漸忘記生命的本來面貌。

一層一層的欲望與追求讓我們的生命越來越沉重,在渴求他人的認可和關心中,在他人的評價和要求中,漸漸忘記真實的樣子和本來的初心。

每個人都渴望擺脫生命的束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勇敢。外力的確可以促使我們蛻變,還是需要自身的力量。

唯有勇敢起來,心靈才能夠一層層褪下他人的成見,自身的孤獨恐懼,敢於追逐真心,直到我們我們遇見真實的自己。

結語

周國平曾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說,"每一個人一生中。都呈淨有過一個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時代,那便是童年。""他活著的整個兒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規矩暫時還都不在他眼裡。"

當我們看到這部電影時,海蒂的純真溫暖讓我們回到了天真爛漫的年紀,無拘無束,才如此感動。

海蒂和爺爺的親情,與克拉拉的友情,每一段情誼都那麼真摯淳樸,深深觸動了我們的心扉。

他們之間相互的陪伴與愛,救贖了彼此的孤獨。我們厚重的心門忍不住推開了一條縫,那是我們內心深處渴望的溫柔與友善。

影片中海蒂,爺爺,克拉拉都擁有著自己的不幸,但她們最終都成為了溫暖,溫柔的人。即使命運不佳,依然選擇善良和溫和。即使命運不佳,依然選擇打束縛。即使命運不佳,依然選擇真實的人生。

即使前路險阻,願我們溫柔待人,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理想,願我們都能夠遇見真實的自己。

—The End—

作者介紹:清溪與墨,洞悉生活,一邊行走,一邊修行,做個智慧溫暖的普通人。

相關焦點

  • 海蒂和爺爺這部高分電影再次證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有多重要!
    今年五月份國內上映的電影《海蒂和爺爺 》在豆瓣上獲得高達9.1的評分。這部電影的情節其實很簡單,主要講述了自幼失去雙親的小海蒂在在阿爾卑斯山下的爺爺家所經歷的一系列溫情故事。這部電影引起了很多人的內心共鳴,很多人稱這部電影帶他們重新走進童年的美好時光,並治癒了他們遭遇的心靈困境。
  • 10部治癒系催淚大片,豆瓣最高9.5,累了請看看這裡
    2. 《觸不可及》2011豆瓣評分:9.2菲利普是一個成功的作家和商人,一次滑翔傘事故導致他脖子以下癱瘓。從那時起,菲利普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海蒂和爺爺》2015豆瓣評分:9.2影片改編自瑞士女作家約翰娜·施皮裡1880年發表的德文小說《海蒂》,自發表以來,該小說被譯成50多種語言,並先後被翻拍了20多次。海蒂自幼失去雙親,後來又被姨媽丟給素未謀面的爺爺。
  • 豆瓣130萬人評價,三部翻拍無數次的治癒電影,最高評分9.4
    一、《十二怒漢》美國 1957年 96分鐘 豆瓣評分:9.4 二、《海蒂和爺爺》 德國 2015年 111分鐘 豆瓣評分:9.2
  • 《海蒂》和《紅樓夢》:天上掉下一個海蒂和林妹妹,你會要哪個
    和黛玉一樣,海蒂被養育她的親人像包袱一樣扔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然後開始過著大海裡一葉孤舟般的寄人籬下生活。但是兩人的人情境遇和幸福指數卻出現了迥異,黛玉所到之處幾乎不被喜歡,而海蒂則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黛玉終其一生(不過十幾年)都在淚水漣漣和愁眉苦臉中度過,而海蒂則永遠陽光明媚、笑靨如花。
  • 跟著電影《海蒂和爺爺》去阿爾卑斯山脈
    夜晚的時候,還能看到峰頂在夜空中閃著寒冽而聖潔的光輝,尤其是月亮出來的時候,遠遠上去就像身在廣寒宮中一般,什麼煩惱、憂愁都統統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有自己和這美麗的月光獨處。凝視觀望,阿爾卑斯幽澗水澤兼具,草原上的森林相澗,地勢廣闊,水草肥美,牧馬成群。遠處的高山就像穿著翻雲滾浪的大裙子,群上還有一串串高高矮矮的山峰,漫著白雪的山尖,在陽光下雲蒸霞蔚。
  • 《奇蹟男孩》:豆瓣8.6分,一場感悟成長與救贖的電影之旅
    主旨內涵:成長與救贖是電影的主旨,而善良是實現自我救贖的最佳解藥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作選擇,請選擇善良。影片一開始的箴言為影片中的成長與救贖奠定了基調。弟弟的真誠與自己的善良讓愛融化了憤恨,維婭帶著自己的弟弟到學校觀看戲劇演出,而戲劇的女主角是米蘭達,維婭是候補。米蘭達在戲劇開始前拒絕上臺,把主角的位置讓給了維婭。米蘭達的心中滿是愧疚與自責,善良的米蘭達需要自我救贖,而奧吉的勇敢給了她動力。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身處陰溝時,愛就是那束救贖的星光
    影片以一本「日記」的浪漫主義形式,娓娓講述了一個失意的中年代課老師與一群令人抓狂的問題少年之間,如何用愛相互救贖的故事。如果說《鐵達尼號》(豆瓣9.4)講述的是戀人之間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美麗人生》(豆瓣9.5)是用一個個善意的「謊言」勾勒出如海如山般的深沉父愛,那麼,豆瓣網友之所以為《放牛班的》打出了9.3的高分,則是因為它的令人感動之處在於萍水相逢的師生之間所締結的那種彌足珍貴的情誼,所帶給觀眾的莫大溫暖與滿足。
  • 心是孤獨的獵手——《兩隻老虎》的解構主義手法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敘事手法也就因此而至關重要,該影片就採用了獨特的解構主義敘事手法,打破了傳統的、二元對立的敘述模式,喜劇與悲劇、綁架與救贖、童真與成熟、極品人質與低配綁匪、小人物與英雄光環等元素不再是勢不兩立,而是界限變得模糊,使得影片溫暖而深刻,搞笑而煽情,從而映照的才是真實而複雜的生活,關懷到真正的世事人情。
  • 美哭了的旅行電影和紀錄片,陪你在家看世界
    1、《航拍中國》 Aerial China 豆瓣評分:9.2 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全方位
  • 豆瓣評分9.0以上的神作!這7部電影一定不能錯過!
    2、《何以為家》豆瓣評分:9.1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後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
  • 真實連環殺手改編的犯罪恐怖片,豆瓣4.9,主角因為太孤獨而殺人
    成年人為了生活不得不疲於奔波,有時候他們會很孤獨,尤其是身體和精神都很疲憊的時候,他們只想找個人說說話。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的主角,因為童年時候受過的創傷加上長大後的極大孤獨感而走上殺人犯罪的道路。下面就一起來看真實案件改編的犯罪恐怖片——《高速路連環殺手》!
  • 《尋找朱庇特》遇見愛、失去愛,少年維特的煩惱,是淪陷還是救贖
    自己都還是孩子,如何能承擔起父親的責任,去養育一個孩子?確實,他不能,但他卻沒有因此放棄過對女兒的愛和追尋,這個人就是《尋找朱庇特》裡的主人公約瑟夫。在《尋找朱庇特》這本書中,作者加裡·施密特用平淡的敘述性口吻,講述了一個青春期少年的迷惘和痛苦,更探討了如何接受愛、表達愛,如何緩解傷痛、化解悲傷,以及如何更好地成長、擔當的深刻命題。
  • 《挪威的森林》:愛與欲的糾結,身與心的迷失和救贖
    導演陳英雄在120分鐘左右的電影裡呈現出了渡邊和直子、綠子之間愛與欲的糾結,身與心的迷失和救贖,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文學表達與影像呈現上,似乎永遠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這部電影不光是講述青春期的三人尋找愛情答案的故事,也有青春時的孤獨,陷入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還有青春期的迷失和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優質勵志型影片
    影片中一位圖書館管理員在被囚禁五十年後最終獲得假釋,出獄後面對熟悉又陌生的環境和人,無法適應發展迅速的新社會,他茫然又孤獨,承受不住牢獄生活以外的壓力,最終他選擇了死亡。我們常說一句話「有壓力就有動力」,安迪就用這種動力,通過自己精通的經濟學 地質學 數學 理財等很多專業知識幫助監獄長獲得不法收入,從而獲得他的信任。最後他申請來了圖書館和一些經費。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豆瓣評分9.6,一生必看的一部電影
    相信我們大家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根據一個很著名的作家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名叫安迪的很年輕的銀行家因為當時法律的不成熟而被冤枉,最終被關進監獄裡面的故事。這部電影豆瓣評分9.6,劇情簡單不誇張,以緩慢的基調講述了整個故事。
  • 盤點豆瓣評分前10名的電影作品,你肯定都知道!
    就請由我為您詳細介紹~豆瓣9.6分《肖申克的救贖》——人性對自由與希望的追求劇照強者救贖自己,聖人普度他人。我所認為最深沉的愛,莫過於分開以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的樣子。《辛德勒的名單》——救人一命就是救全世界。
  • 表達自己很孤獨的句子說說,有故事的人才能看明白!
    1.如果時光可以重聚,我不願在孤單的紅塵裡獨醉;如果流年不再依舊,我寧願在孤獨的海洋裡沉睡。2.願你的故事綠水長流,也祝我的孤獨擇日而止。3.你步入孤獨,悽美著一段無言的心路;最後,心傷結了疤,你笑著流淚,那種隱痛,恍然還在心口。
  • 2020年豆瓣評分TOP250,哪一部是你心中的NO.1?
    一、首先來看下豆瓣評分排行榜豆瓣評分排行榜靠不靠譜呢?首先要了解豆瓣用戶的評分類型(引用自知乎氣味電影譚菩提):1.專業型:他們大多是對電影行業極其熟悉的從業者或影評人,閱片量不低於5000小時以上(1萬小時定理),或者有自己拍電影的經歷,他們往往會以電影環節的各個表現來綜合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