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1
先看一條引人不適的新聞:
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的工作人員,在檢查入境包裹時,發現了一隻破舊的毛絨公仔。
說實話,這種偽裝手法真的不高明,稍微有經驗的人就能看出,這種一無包裝,二無任何收藏價值的玩具,偏偏千裡迢迢從國外寄過來,肯定有貓膩。
果不其然,工作人員拆開了毛絨公仔,然後就在裡面看到了密密麻麻的41個蟲繭,每個蟲繭裡面,都有100多枚蟲卵,有的甚至已經孵化出了活蟲。
經查驗,這種蟲子就是近年來在異寵市場越來越受歡迎的魔花螳螂。
(預警:本文涉及蟲恐、蛇恐、各種奇異動植物恐,心理承受力弱的小夥伴,建議直接劃到文末點讚。)
……
……
……
這種狂野不羈的外形,來自非洲的沒錯了。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魔花螳螂是捕食螳螂中最大的一種,身長可達13釐米,享有「螳螂之王」的稱號,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螳螂之一。
它的確來自非洲,最重要的是,它在我國自然環境中沒有分布,是貨真價實的入侵物種。
不僅沒有分布,還沒有天敵。
身形巨大、捕食能力強、沒有天敵的螳螂,要是流入野外,別說捕蟬了,捕鳥都可以。
圖片來源:果殼網
而且別看螳螂就是一隻蟲子,它可是廣食性動物,簡而言之,就是什麼都能吃,如果流入野外並形成種群,對自然環境會造成什麼影響,真的不堪設想。
更不堪設想的是,這種打著「奇異寵物」幌子的入侵物種,近年來在我國越來越受歡迎。
在網上隨便搜搜,都能出來很多相關結果。
各種營銷文章對它大肆讚美,動不動就「新奇」、「珍貴」、「美麗」,沒人告訴你,它是入侵物種。
在百度魔花螳螂貼吧,5年前就已經有人提問哪裡有得賣,還有人給出了回復。(對,這玩意也有貼吧)
還有拍賣的,130元快遞費,從港臺寄到你家。
還有人在B站發布開箱視頻。
某寶上就更加毫不費力,隨便一搜,出來的都是相關詞。
隨便一隻剛孵化出來的幼蟲,一百多元一隻。
還有人買來給孩子玩的。
然後這種價格貴、壽命又只有一年不到的「寵物」,肯定會有人嘗試在家裡繁殖。
從供到求,一條利益鏈完完整整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從國外郵寄昆蟲活體、進口外來物種都是違法的,賣家裝聾作啞,買家蒙在鼓裡/不以為意,營銷號煽風點火,監管平臺袖手旁觀,等到幾年後生態災難來了的時候,肯定又有人痛心疾首,但到時說什麼都遲了。
2
說起來,在我國的生物入侵史上,魔花螳螂最多算個小嘍囉(至少到目前為止)。
別說民間,就連政府,也在入侵物種上栽過跟頭。
上世紀70、80年代,由於政府迫切想發展經濟,人們的生態意識也沒有那麼強,很多入侵物種被當成經濟作物,大肆引進了中國。
根據生態環境部不久前剛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當中最家喻戶曉的,莫過於福壽螺、小龍蝦和牛蛙。
福壽螺,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1980年,臺灣的一位農民,從阿根廷帶回了一盒福壽螺卵,還將它命名為「金寶螺」,在市面上推廣養殖。
這玩意的確個頭大、長得快、好養活,再加上奇貨可居,當時一隻母螺就被叫價到800元。
1981年前後,福壽螺被引入了廣東和其他省份,還曾被當作特種經濟動物,大加推廣。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沒過幾年,人們就發現了它的缺點:肉質差、難煮熟、寄生蟲多,即使生物知識不多的農民,也知道了福壽螺「有毒」。
福壽螺從寵兒變成了「棄嬰」,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個時候,福壽螺的驚人破壞力才全方位展現了出來,以往作為經濟作物時的優點,通通變成了原罪。
太易養活,隨便扔在有淡水的地方,就能茁壯成長;指數爆炸式的繁殖速度,一隻母螺,一年就能變成30萬隻;見啥吃啥,不但啃光了植物、莊稼,就連昆蟲、小魚甚至動物屍體,都能被吃得片甲不留……
人們這個時候才怕了,然而亡羊補牢也已經太晚,因為它沒有天敵,就連農藥也不能輕易把它殺死。
不但如此,直到現在,福壽螺還時不時以「夜宵」的形式,被黑心商家端上餐桌,流入城市人的口中。
不少人餐桌上的最愛:小龍蝦和牛蛙,擱在野外,也同樣不是什麼善茬兒。
牛蛙,原產北美洲,1959年作為食物被引入中國,幾十年內,遍布大江南北。
很多人對蛙類的印象都不錯,覺得青蛙就是吃害蟲的,然而這僅僅是對中國本土的蛙類而言,相比之下,牛蛙不但個頭大、吃得多,吃的還都不是害蟲。
和魔花螳螂一樣,牛蛙也是廣食性動物,成年的牛蛙,只要個頭比它小,幾乎是見啥吃啥。(圖片不放了,有點引起不適)
魚類、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包括其他蛙類和蝌蚪)、蝦類、鳥類甚至蝙蝠,都很難逃過牛蛙的魔爪,但它們卻極少捕食農業害蟲。
不僅如此,牛蛙在棲息地上和本土兩棲類有很多重合之處,而論戰鬥力,本地蛙類真的比不過牛蛙這個狠角色,甚至還會被團滅,導致種群局部滅絕,比如滇池曾經的土著:滇池蠑螈和滇蛙。
已野外滅絕的滇池蠑螈
每當看到這類好吃的入侵物種時,總有吃貨大呼「把它吃到滅絕」,但事實上,真的是不可能的。
而說到吃,最受歡迎的入侵物種,就莫過於小龍蝦了。
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上世紀30年代,它被作為飼料引入了雲南。
然後,相似的故事就發生了。
適應性強、食性廣、繁殖快、還愛打洞,小龍蝦迅速在當地生態系統中稱王稱霸,擠壓了本土魚類和蝦類的生存空間,要不是好歹還被吃了一部分,估計能出更大的么蛾子。
雲南鶴慶西草海自然保護區,曾舉辦過一場小龍蝦的捕撈大賽,有人短短幾個小時,就捕撈了200多公斤的小龍蝦。
更可笑的是,總有譁眾取寵的營銷號拿中國人的吃貨屬性說事,把小龍蝦塑造成委屈巴巴的「最慘入侵物種」、「後悔來中國」、「靠養殖才沒滅絕」的形象,令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低估了小龍蝦的破壞力。
在雲南,小龍蝦早就被定性為嚴重入侵物種了,防治了十幾年都還沒解決。出於經濟效益的養殖是一回事,野生的又是另一回事啊!
更何況,像牛蛙、小龍蝦這類動物,雖然養殖的好吃,但野生的往往帶有很多細菌和寄生蟲,根本不適合食用,吃根本解決不了生物入侵的問題。
不管給人印象有多好,看上去多麼人畜無害,入侵物種就是入侵物種,給生態帶來的破壞力都是驚人的。
不加思考或者盲目樂觀,用小得可憐的腦容量來揣測大自然,才是最愚蠢的做法。
3
其實,官方在很多年以前就意識到入侵物種的危害。
近年來還出臺了很多防止生物入侵的政策,作為經濟作物而引入外來物種的行為大幅減少,即使有,也會十分審慎。
來自官方的生物入侵途徑好歹是杜絕了,然而,在民間,總有一些出於無良或無知,悄咪咪地危險邊緣試探的人。
來自民間的生物入侵,最常見的就是異寵,以及放生。
我國在禁止外來物種方面的法律其實十分嚴格,比如入境旅客不允許攜帶禁止進境的動植物、不允許在包裹或行李中夾帶種子等等,也明確規定了可以作為寵物的物種。
然而,從上文的魔花螳螂也看出來,各種各樣打著異寵旗號,實際上是禁養動物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來自北非的黃肥尾蠍。
黃肥尾蠍不但是外來物種,還是劇毒物種,在北非沙漠裡,每年因它而中毒的人也有不少。
但偏偏就是這種「新奇」、「挑戰性強」的動物,在獵奇又有錢的人,當中最不愁市場,有的人不但要養,還以得到這樣一隻稀奇的「寵物」為榮,想方設法偷渡入境。
當然少不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蜘蛛。
各種毒蛇。
大蜥蜴也不在話下。
賣家知法犯法,通過各種手段偷渡外來物種,還將它們包裝成「寵物」,價格完全由他們掌握,大割韭菜;而買家,除了無知和無畏之外,真的看不出他們那些「寵物」還能證明出什麼。
除了寵物之外,還有各種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放生」行為。
放生巴西龜的,巴西龜早就被定性為危害超大的入侵物種了,放生了它們,就相當於殘害了周邊其他物種。
還有人放生牛蛙。(扶額)
有人放生蛇。(救命)
還有因為長得威武被商家營銷為「玄武」的鱷龜,同樣是外來物種,而且攻擊性很強,放生了它,等於絞殺了一池子生物。
善男信女們,求求你們,別亂放生了。
無論是養寵物還是放生,初心都是好的,但現實就是,無論表面看來多麼簡單或正當的事,如果不加思考,同樣後患無窮。
4
在我國,寵物帶來的問題從來都不少,但問題是,很少會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此,還是要告誡大家一聲,養寵物可以,但一定要負責任。
有很多人養寵物,真的是出於一時的心血來潮,上網刷兩個視頻,覺得有趣、可愛,就想辦法弄一個回家,完全沒想過,這寵物能不能養、怎麼養、養不好的話後續怎麼處理。
不要說蛇蟲鼠蟻這類異寵,就算是在很多人看來十分常規的鳥,也不是可以隨便養的。
很少人知道,我國明文規定可以合法私養的鳥其實只有9種,其中鸚鵡只有3種。
有些鳥看上去可愛高檔,但同樣是入侵物種,一旦到了野外,就是植物殺手。
不能亂養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和虹彩吸蜜鸚鵡
因此,奉勸大家養寵物一定要三思,也不要隨便逛個貼吧、看個視頻、刷個某寶就下決定,最重要的是查查名錄,看看自己想養的動物合不合法啊。
其實,「新奇」、「高級」真的沒那麼重要,只能滿足虛榮,還會暴露智商。
我們畢竟處在中國這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還有很多通過了時間考驗的合法外來物種,還真的沒有什麼寵物,是非入侵物種不可的。
比如說這個:
啊不對……
可以合法飼養的玄鳳鸚鵡和廣斧螳螂,滿足不了你嗎?
而且,即使養了合法的寵物,也應該耐心、負責地照料他們,不要一個不順心就拋棄了之,很多寵物是真的不適合野外環境的,如果是一些有危險性的物種,更有可能威脅到別人的人身安全。
至於胡亂放生這種行為就更不用說了,亂放生和殺生無異,入侵物種和危險物種更不能放生。選擇適合本地環境的物種、選擇適合放生的環境,不然只是偽善和自我感動而已。
當然,還是覺得目前相關的監管太薄弱了。
希望監管平臺能行動起來,取締那些奇葩的生物入侵行為了,不然真的等到造成災難的時候再後知後覺,才真的叫欲哭無淚。
大自然中誰都不易,好好做個人吧。
文 | 毒哥&玉成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毒雞湯,如需轉載,請在後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