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會說話的鳥類我們第一反應想起的就是鸚鵡,但是,在鳥禽中能學話的除了鸚鵡之外還有烏鶇、八哥、極樂鳥等等,而其中被稱天王級的學舌鳥禽則是椋鳥科的鷯哥。
鷯哥是一種群居生物,體型較大,通體是黑色的,頭後有兩片桔黃色肉垂,眼下後方部分裸露。
鷯哥分布的地區較廣,主要分布在印度、緬度、泰國、中南半島和中國,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等地區,林緣疏林最為常見。
鷯哥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鷯哥除了會學人語之外,學狗叫、貓叫也及其的相像。
但是這種能力雖然很令人驚奇,卻只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性的模仿,這在科學上稱之為效鳴。
鳥類和人不同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不能自行思考,沒有自己的意識,不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
所以鷯哥在聽到某種聲音後,大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就會起一定聲音的反射,並且與它們所模仿的聲音條件、地點、時間及不同的個體有關。
但並不是所有的鷯哥都會說人話,這是與飼養方式有一定聯繫的。
鷯哥學語的最佳時間是轉喉和換毛的時候.最好是從雛鷯開始.從鷯哥出生的頭一年開始教效果是最好的。
訓練鷯哥說話最好選擇在鷯哥最興奮的時候,一般是在早上餵食之前的一段時間,最好是六點開始這時候效果最佳,或是晚上太陽落山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鷯哥是最活躍的。
開始訓練的時候,要用一些簡單的語句,最好是由女生來說,因為女生的聲音較高、較細,鷯哥學起來會好聽些。
教之前你可以在旁邊拿一個它喜歡吃的東西做誘導,一邊說一邊敲打籠子,當它開始慢慢開口的時候,就給它吃一口,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了條件反映。而且還要反覆訓練,以免日後遺忘。而且鷯哥最容易在換毛時丟口。
另外,儘量不要讓鷯哥一直關在籠子裡,雖然現在鷯哥成了很多人歡迎的觀賞鳥類,但由於過度捕捉和環境的汙染導致鷯哥已經幾近瀕臨滅絕的狀態,並且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所以我們在觀賞的同時,也要注意去保護它們,保護鳥類,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