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養鳥是自然保護者極力反對的做法之一
晨報記者 殷立勤 現場圖片
□晨報記者 鬱文豔
2個月大的鷯哥、1個月大的鸚鵡、出生20天的麻雀……目前正值鳥兒繁殖高峰,花鳥市場因此多了許多小鳥。記者昨天在花鳥市場看到,很多嗷嗷待哺的小鳥,唧唧喳喳叫個不停。一名店主邊給鷯哥餵食邊說:「瞧這鷯哥,可是從越南坐飛機來的呢,養得好將來很會說話。」一名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訴記者:「上海周邊的鳥兒越抓越少,如今越南的小鳥也來湊熱鬧。」根據經驗推算,1隻小鳥能活著來到花鳥市場,就有9隻小鳥在抓捕、運輸途中殉葬。
嗷嗷待哺鷯哥來自越南
記者昨天來到西藏南路上的一家花鳥市場,剛走到門口,就傳來唧唧喳喳的鳥叫聲。走進一看發現,很多都是才一兩個月大的小鳥,且都來自外地。「繡眼要嗎?30元一隻,50元兩隻,叫聲很好聽的。」一名店主立刻招呼記者:「這繡眼南京來的,絕對好。」再走幾步,另一家店主又招呼記者:「南京、黃山來的繡眼都勿靈的,容易翻跟頭,我這繡眼從浙江臨安抓來,叫聲好聽,也不會翻跟頭。」再往前走,一店主正拿著雞蛋大小的鳥食往一窩嗷嗷待哺的鷯哥嘴裡塞:「這些鷯哥是從越南坐飛機來的,要口伐? 800元一隻。」
記者打聽了10家鳥店,畫眉、繡眼、八哥、鷯哥、紅點頦、藍點頦等小鳥幾乎都來自外地。一名長期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當年他剛工作時,花鳥市場的畫眉來自附近的安徽黃山,後來變成江西畫眉,再後來是四川畫眉、貴州畫眉,「如今出現越南鷯哥,也不足為奇,周圍的鳥越抓越少,只好到國外去抓了。」
金剛鸚鵡等保護鳥類現身
在這家花鳥市場,記者還發現了美麗的鸚鵡。店主說,這是牡丹鸚鵡,自己繁殖的。前不久,有市民反映,在某花鳥市場的鸚鵡專賣店,看到了金剛鸚鵡的身影,而金剛鸚鵡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物種。此外,有市民曾在花鳥市場發現過紅隼、貓頭鷹等其他受保護鳥類。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根據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可商業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名單,目前有54種野生動物可買賣、食用,其中鳥綱的動物包括雞尾鸚鵡、費氏牡丹鸚鵡、白腰文鳥等,金剛鸚鵡並不在列,而牡丹鸚鵡按照規定是子二代才可以買賣,但野生和人工繁殖的牡丹鸚鵡很難區別,這就給不法商販以可趁之機。
有愛心市民為救鳥而買鳥
昨天不是雙休日,但花鳥市場並不冷清,買鳥者多是喜歡養鳥的老人或孩子的家長。
然而,籠養鳥是自然保護者極力反對的做法之一。「根據推算,1隻鳥能活著來到花鳥市場,至少有10隻鳥在野外被抓,其餘9隻在被抓或運輸途中死亡,成為殉葬品。」上海野鳥會一名志願者告訴記者,「1:9」的比例還算少的,因此,他們倡導的是觀賞野生鳥。
眼下正是鳥類繁殖季節,有的捕鳥者竟連鳥窩一起端到市場,一些有愛心的市民將鳥買下,回家後卻發現,不知如何處置。於是在網上發帖求助。鳥類專家則表示,這確實較難處理。普通市民雖愛鳥,但養鳥的水平可能不如鳥商,小鳥買回去說不定死得更快,「最根本的還是要杜絕販賣野生鳥類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