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近幾年網絡大電影市場,不難發現市場規模出現爆發式增長,近兩年整體市場的精品化趨勢明顯,能夠講好故事的精品內容正在網大市場上獲得更高的收益。與此同時,競爭加劇、更多人才入局、政策監管等市場變化,使得網絡大電影從「量變」積累向「質變」爆發轉變。
首先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什麼樣的電影被冠以網絡大電影之名,網絡大電影是指:組建團隊拍攝,自己當導演,時長超過60分鐘,拍攝時間(幾個月到一年左右),規模投資(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電影製作水準精良,具備完整電影的結構與容量,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以網際網路為首發平臺的電影,符合國家政策,也可以在電影院上映。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北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網絡大電影入選2016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
網絡大電影的代表作品有《我的極品女神》《山炮進城》《功夫機器俠》老九門番外之《二月花開》《四屠黃葵》《虎骨梅花》等
發行平臺以網際網路為首發平臺影片時長60分鐘以上電影類型多以愛情/喜劇/動作/懸疑/驚悚/科幻為主。
今天小編要說是最近上映的《雙魚隕石》這部影片是由丁小洋執導,丁溪鶴、文婕、李凱、郭曉明主演,劉頔特別出演的電影。片長96分鐘,上映時間2020-05-05。故事就圍繞著由楊教授(郭曉明飾)、研究員趙青(文婕飾)、下崗工人王得志(丁溪鶴飾)、富二代陳甘泉(李凱飾)組成的科考小組,深入羅骨泊沙漠進行考察的事件。在考察的返程路中遭遇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後遇到了二戰時期的德國U型潛艇U552外號紅魔鬼,
在潛艇中陳甘泉發現了一顆奇怪的隕石因其表面有像魚形的紋路所以被楊教授以「雙魚隕石」命名,他們還發現了艦長的日記中記載著1945年比斯開灣天降流星雨,隕石砸穿遊艇,擾亂了遊艇附近的時空,把它帶到了1999年羅骨泊的沙漠中。更為神奇的是如果人直接碰觸到了雙魚隕石,它會對你進行心理、生理、記憶等從內到外地複製,複製人會攜帶跟本體同樣的物品,這樣的複製人可以說就是你本人。
故事到這裡已經開始悲劇性的轉變,楊教授有著那甘於奉獻的探索精神,說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走進U552探究出複製人現象的實質,最終獻身於科考事業。
富二代陳甘泉,面對家裡的虧空,企圖通過隕石來發一筆橫財,成為「世界首富」,貪慾最終導致了他的滅亡。俗話說:「若要一個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而看似正義的趙青,有著拿「諾貝爾獎」的宏偉目標,保護隕石說是為研究,實際上更是追求名譽,一切的欲望使其暴露了她最原始的本性,最終也難逃一死。
最終只有王得志通過不斷地複製自己,像接力賽一樣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沙漠,原以為在沙漠過了20天的他,找到兒子時卻發現他已長大成人,時間已經過了20年。
最終的王得志,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回去給兒子過生日,偉大的父愛使他成為最終的倖存者。然而經歷了20年的歲月跨度昔日的街貌和鄰居早已物是人非,走在這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內心在掙扎。「覺得眼前的一切不像是中國,問自己這是天堂還是地獄。這也許就是王得志這個不得志成年的最尷尬的處境,從而有了我覺得是影片中最拷問心靈的一段話:我當爸爸的時候沒做好準備,工廠通知我下崗的時候我沒做好準備,跟你媽離婚的時候沒做好準備,
這也應該是夢想和現實最有力的撞擊,應該是斜槓青年內心深處的吶喊。
故事到這裡總體上已經謝幕了,為什麼說《雙魚隕石》是中國網絡大電影應該有的逼格,首先我們肯定這是「網大」電影,雖然它只有兩毛錢的特效,沒有花裡胡哨的服化道,但是整部影片邏輯連貫,故事展開也很流暢,演員們演技也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很多「網大」不會體現的人們的 欲望和人性。再看導演丁小洋,曾是電影《長安道》 《驚天大逆轉》 《怪談》等影片的編劇,作為導演他也一樣精彩無限。這也許也是他這個斜槓青年的心路歷程的表現。就像影片中王得志最後的問話;「你有沒有想過,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是我們做好準備再去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