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晶片研究以美國和中國為主
目前生物晶片主要用於IVD(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體外診斷產品),如針對特定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製作的特異性生物晶片。隨著3D 列印、器官集成晶片與器官仿生、藥物活性/毒性研究等技術的發展,生物晶片將會得到更長足的發展及更廣泛的應用。
比較部分國家生物晶片領域論文發表數量佔全球總發表論文數的佔比,美國論文發表數佔比超過40%,中國論文發表數超過12%居第二位。美國在生物晶片領域的學術研究水平處領先地位,中國在生物晶片領域的學術競爭力不斷增強。
對比國內大學生物晶片領域論文發表總數,浙江大學在生物晶片研究領域中擁有最多的論文發表數,達到262 篇,競爭力最強。其次是大連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清華大學等,在生物晶片領域發表的論文篇數分別為204篇、145篇和129篇。
我國生物晶片產業鏈仍處於早期
中國生物晶片產業鏈分為上遊原材料行業、中遊製造行業、下遊應用市場。上遊原材料包括晶片基片、點樣樣品、探針製備等;中遊製造行業主要產品是基因晶片診斷試劑盒和基因晶片相關儀器,市場佔比分別是86%和14%;下遊應用市場主要為醫療機構、家庭、第三方診斷外包機構等。
中國生物晶片停留在生物信息等科研領域,分子診斷領域未得到廣泛應用。中國生物晶片市場潛力巨大,但在全球生物晶片市場僅佔5%。
從2000-2019 年公開投融資企業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生物晶片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生物晶片企業大多以應用為主,包括體外診斷、CTC 細胞捕獲、細胞計數、血糖監測等,其中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的企業最多,超過3/4。中國生物晶片企業中產業上遊企業較少,研發力度不足,研發水平較低,技術薄弱,缺乏先發優勢。
通過分析2019 年中國與生物晶片相關的在營企業,並針對企業規模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生物晶片企業以中型企業(註冊規模在1000 萬-10 億元)為主,佔比超過58%。而註冊規模10 億元以上的企業佔比僅有22%,龍頭企業較少,產業格局有待完善。
通過分析2019 年中國與生物晶片相關的在營企業,並針對註冊城市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生物晶片企業多集中在江蘇、廣東、北京、上海等較發達地區,其中江蘇佔比為12%、廣東佔比為11%、北京佔比為10%、上海佔比為7%。
通過對生物晶片產業分析,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生物晶片產業明顯處於起步階段,還未形成產業化。分析其原因,一是國內生物晶片應用領域開發不足,下遊目標用戶少,研發力度也略顯不足;二是單個生物晶片診斷成本較高,個別推廣對於患者無法承受。
新冠狀病毒和持續拓寬的應用場景促進生物晶片的發展
2020 年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使得與病毒檢測相關的產品需求迅速增加,其中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生物晶片被快速研發並投入使用。同時,隨著生物晶片技術在基因檢測、癌症治癒輔助等應用場景的發展,生物晶片技術具廣泛應用場景。在相關需求的推動下,生物晶片技術將迎來快速發展。
2019 年全球生物晶片市場規模達到970.2 億元。預計在2020-2025 年生物晶片市場規模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1%左右,到2025 年將達1821 億元。
2019 年中國生物晶片市場規模達到45.1 億元。中國生物晶片需求持續擴大,市場規模保持高增速,預計到2025 年中國生物晶片市場規模將達184 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晶片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