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red消息,機器人數量將上升,機器將替代人類。幾十年來,我們一直聽到有關人工智慧替代以致終結人類的警告。
這樣的場景不僅僅出現在好萊塢影片中,在科學和哲學領域也能找到越來越多的佐證。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瑞?庫茨維爾(Ray Kurzweil)在書中寫道,人類出現以來所有技術發展都是以指數增長,最終將導致「技術奇異點」(技術奇異點是一個根據技術發展史總結出的觀點,認為未來將要發生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件,技術發展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極大的接近於無限的進步,使得機器智能超越人類智能,從而讓社會乃至全人類措手不及)的到來,在該點處人工智慧將擊敗人類。一些人認為那將是世界末日,但部分人卻從中看到更多積極的可能性。例如,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認為超級智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諸如貧困、疾病及環境破壞等問題,並且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
周二,首席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BBC的採訪時說:「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可能導致人類的滅絕。」霍金同時表示機器將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則受制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會被超越。
上述場景出現的關鍵問題不僅在於誰能預測未來,而是科幻小說中出現的場景到底蘊含了怎樣的深意。如果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和評估目前的技術,那麼就會認為後者更具說服力。
然而,由於高新科技的發展導致偏離真實世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倫理問題。使得人們僅僅專注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中的「世界末日」和其他的末日場景。例如,我們正在創造的這個世界還有隱私存在的地方嗎?隨著信息的急劇膨脹,我們的工作壓力會不會越來越大?像谷歌,Facebook,蘋果這樣強大的公司,日後會不會威脅到國家的民主統治?進一步的自動化是否意味著更少的工作崗位?先進的金融技術是否會危及世界經濟的安全?網際網路是否有利於構建自由和公正的社會?資本主義能否被新技術改變?它在道德和政治層面能否可持續?行動裝置對環境的影響是什麼?
這些問題不關乎人工智慧或機器人層面,而是關乎我們未來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社會。
這些都是自科學和哲學發展之初我們就面臨的問題。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迅速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迫使我們又發出同樣的疑問。真心期盼我們所處時代的那些最聰慧的大腦多去關注這些問題,而不是糾結於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