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生物大滅絕!
除了恐龍那次,其實還有
更慘的一次!
1.奧陶紀大滅絕
奧陶紀大滅絕,時間為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一次的物種滅絕事件。原因是距離地球6000光年以外的地方,一顆中子星與黑洞由於不明原因相撞,產生數束伽馬射線暴,其中一束不偏不倚擊中了地球。其實伽馬射線擊中地球的概率極小,小於100,000,000/1,但是那個狙擊點偏偏擊中了地球。由於奧陶紀的生物還沒開始在陸地上生存,所以他們在水裡只感覺到了地面的劇變。並不知道災難已經降臨。伽馬射線直接擊穿氣體分子,大氣變得四分五裂,臭氧層損失近3/1陽光中的紫外線直接穿透大氣層,殺死了大量浮遊生物,破壞了海洋食物鏈的基礎,饑荒開始四處蔓延。射線帶來的輻射還殺死了大量珊瑚,破壞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地球隨之而來的是饑荒蔓延,饑荒過後還有氣體重新整合成做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遮天蔽日,遮擋一半的太陽光,水溫頓時下降到10度並且在20萬年裡不斷下降,冰川過去後,生機勃勃的海洋變成死寂般的安靜...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大滅絕,造成56%物種滅絕。
伽馬射線暴
奧陶紀海洋中的鸚鵡螺
2.泥盆紀大滅絕
泥盆紀大滅絕的時間是從距今約3.77億年前的晚泥盆紀法門階至早石炭紀之際。那個時候的地球開始在陸地上有了少量節肢動物,並且有了森林。大部分生物還是生存在海洋裡面的。這次導致生物滅絕的原因是巖漿,3000億立方米的巖漿由於不明原因脫離了外核,從西伯利亞地區噴湧而出。地球忽然開始劇烈晃動,同時,大量高溫氣體從西伯利亞地區的海床裂縫中噴出,這導致附近的海水開始沸騰,殺死了大量生物。緊接著,3000億立方千米的巖漿噴湧而出。滾落的巖石很快就摧毀了附近所有的珊瑚礁和其他生物。巖漿不僅使海水溫度大幅升高,燙死了成千上萬的生物,還汙染了海水。巖漿中的有毒物質與海水發生化學反應,使海水發生酸化,大量動物因無法呼吸而死亡。災難的十萬年後,植物加速了動物的滅亡,由於植物枯枝敗葉的腐化,土壤出現了。雨水將大量土壤衝進海洋,成為海藻很好的養料。海藻的興盛消耗量大量氧氣,使動物窒息而死,加快了動物的滅絕。災難發生150萬年,地球迎來百萬年來的第一場雪,又造成物種消亡,他們無法適應這種溫度變化。災難發生200萬年後,巖漿不再噴發,寒冷也不再。但大多數生物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了。
巖漿噴發
泥盆紀鄧氏魚
盾皮魚類的溝鱗魚,它們在泥盆紀大滅絕中消失不見
3.二疊紀大滅絕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是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造成了98%的海洋生物以及96%的陸地生物都在50萬年內忽然消失,大量的生物「蒸發」殆盡,整個海洋、陸地的生命跡象都基本消失。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從古生代向中生代轉折的裡程碑。其他各次大滅絕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種類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2/3, 也沒有使生物演化進程產生如此重大的轉折。這次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沙漠範圍擴大、火山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有些科學家認為,氣候的變化是形成這場大災難的主要原因。因為二疊紀末期形成的巖石顯示,當時某些地區氣候變冷,在地球兩極形成了冰蓋。這些巨大的白色冰蓋將陽光發射回太空,會進一步降低全球氣溫,使陸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難適應。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發,就會成為滅頂之災。但是關於這次大滅絕更多的是猜想,因為這次的生物滅絕實在是太嚴重了。
三葉蟲
二疊紀狼蜥獸正在捕食盾甲龍
4.三疊紀大滅絕
距今1.9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估計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這次滅絕中消失。 這一次災難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標誌,只發現海平面下降之後又上升了,出現了大面積缺氧的海水,這樣使水中的生物缺少氧氣而死。2.03億年前的一天,現今的弗洛裡達州。一群真雙型齒翼龍(恐龍還不是地球霸主,頂端食物鏈是鱷)從地面起飛,開始覓食。突然,一大股水蒸氣衝破地面,噴向高空。猝不及防的翼龍迅速被燙死,落到地面。緊接著,越來越多的湧向高空,這預示著大災難的到來。幾天後,地面上出現了一條長2,000千米的裂縫,從弗羅裡達一直延伸至中大西洋,開始噴發蒸汽,周邊的氣溫迅速升高,動物在高溫中氣喘籲籲。但這只是災難的開始。約1800萬立方千米的巖漿開始從這道裂縫噴出。巖漿擴散的速度極快,1天就能淹沒200平方千米的地區。巖漿所到之處,一切生命都被摧毀。火山噴發,同時還噴出了大量的有毒氣體,這種狀況持續很久。一萬年後,大氣中的含氧量下降到了10%。大氣中的水蒸氣與二氧化硫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雨,一下就是數萬年。10萬年後,枯木在高溫下開始燃燒,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氣體和灰燼。災難發生20萬年後,巖漿終於停止了噴發。但噴發形成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地球獲得的太陽能只有平時的50%,冰川來臨。30萬年過去了,冰期終於結束了,新增的滅絕因素也逐漸減少。但是地球是生物已經消亡太多太多。
地球霸主時期的鱷
5.恐龍大滅絕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是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這一次大滅絕事件最為著名的是長達1.6億年之久的恐龍時代終結,海洋中的菊石類也一同消失。約三分之一的科屬因此滅絕.其最大的影響在於消滅了地球上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及其同類, 為哺乳動物及人類的最後登場提供了契機。 這一次災難來自於地外空間和火山噴發,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一次或多次隕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關於這次滅絕,最通常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6500萬年前,一顆十公裡寬的小行星碎片抵達地球,它質量達20000億噸,速度在地球引力下快速加快,從每小時6.5萬公裡增加到7.2萬公裡,合每秒20公裡,這麼快的速度,大氣層根本無法減速。它進入大氣層,開始燃燒,溫度接近20000℃,亮度是太陽表面的100萬倍,它飛越大西洋,朝墨西哥撞去。它5秒內就穿越了近地大氣層,爆炸威力相當於1億兆噸TNT當量。它撞擊了墨西哥灣淺水區,那裡的海水被蒸發,以每小時16萬公裡的速度衝擊外太空。撞擊使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層形成了一片溫度高7800℃的雲層,5小時內,這片熱雲便包圍了地球,但卻難以消散,小行星還引發了地震和海嘯,致使火山大量噴發,雲層厚幾千米,以至於陽光不能穿透, 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這種黑雲遮蔽地球長達數十年之久,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 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了,大批的動物因飢餓而死,其中就有恐龍。這次撞擊相當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強烈地震的100萬倍,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量爆炸的l萬倍,導致了2.1萬立方公裡的物質進入了大氣中。由於大氣中高密度的塵埃,太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導致地球表面溫度迅速降低。沒有了陽光,植物逐漸枯萎死亡;沒有了植物,植食性的恐龍也飢餓而死;沒有了植食性的動物,肉食性的恐龍也失去了食物來源,它們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慢慢地消亡。
小行星撞地球
小行星撞地球
白堊紀大滅絕導致了飛鳥、恐龍類的消失
6. 地球或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前期
從1500年開始,超過320個陸棲脊椎動物物種滅絕,大象、長頸鹿等大型動物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威脅。剩餘物種也表現出了平均25%的衰退。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警告稱,動物的滅亡和減少正是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前奏,目前的滅絕與人類行為密切相關。史丹福大學生物學教授命名為「人類世去共棲物」時代。在脊椎動物當中,全球估計有16%到33%的物種遭受威脅或者瀕危,而大型動物面臨著最高的衰退率,這種趨勢與之前的大滅絕事件相匹配。體型較大的動物趨向於擁有較低的種族生長率,而且繁殖後代較少。它們需要更大的棲息地來維持種族生存。它們的體型和含肉量使它們更容易成為人類的獵殺目標。儘管這些物種代表了相對較少的處於危險中的動物,但是它們的滅亡將產生滴漏效應,這就會動搖其它物種的穩定性,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影響人類健康。人類種群數量在過去的35年裡已經加倍,而同時蝴蝶、甲殼蟲以及蜘蛛等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已經減少了45%。
對於野生動物的濫捕濫殺必將導致生態失衡
(本期內容轉載於公眾號JIEMIUFO,另配圖)
延伸閱讀
可點擊進入: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成因
二疊紀生命滅絕關鍵因素證據找到
小行星撞擊地球 恐龍滅絕可能「純屬偶然」
地球上十四種已滅絕的怪獸:肯定沒看過!
人類面臨第六次大滅絕了嗎?須慎言!
人類如何應對雪球事件(雪球地球)?看後真的驚呆了!!
地質童話:貴州龍與海百合 / 土壤與巖石
貴州龍動物墳場(探索發現節目報導)
我是貴州龍,不是恐龍,為飽人眼福而藝術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