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圍繞銀河中心公轉一周需要2.2億年到2.5億年的時間,在迄今為止的20個銀河紀年裡,太陽一共公轉了5次,而地球也正好發生了5次物種大滅絕。難道太陽2.2億年的公轉周期,是造成了地球生命5次大滅絕的罪魁禍首嗎?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時期,此次滅絕約終極了85%的物種,科學界普遍認為,是臨近恆星發生碰撞時,掃出的伽馬射線暴射中地球,導致了臭氧層被破壞。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於3.77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此次滅絕事件導致地球上78%的物種滅絕消失。罪魁禍首是地球氣候的驟降和海水的退卻。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發生於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這也是距今為止最為嚴重的一次滅絕事件,大約98%的生物走向消亡,造成原因學界推測是連鎖火山爆發導致。
第四次物種大滅絕距今2億年前,又稱為三疊紀生物大滅絕,滅絕原因推測還是與火山爆發有關。
第五次大滅絕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也是我們熟知的「恐龍大滅絕」時期這次大滅絕造成了恐龍家族的全軍覆沒,由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
通過以上的羅列我們不難發現,從5.4億年前的寒武紀開始,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就以1.2億年為一個周期,且時間非常具有規律性。
看到著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疑問,1.2億年1次的物種大滅絕和太陽2.2億年的公轉有什麼關係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宇宙中,太陽隨著銀河系的旋轉,同樣周圍的1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天體同樣也在發生公轉,雖然彼此間有著上百萬的尺度,但在這2.2億年的漫長歲月裡,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
黑洞噴流的掃射,中子星的脈衝,老年恆星的爆發產生的高能粒子,這些任何一個「意外」都能瞬間擊碎地球生命脆弱的「DNA」.
據天文學家觀測,在640光年外的參宿四和海山二號天體,在未來的數千年內都有可能隨時爆發。所以,當把所謂的百年難遇,放在宇宙時間的長河中來看,一切就變得十分普遍了。
還有另一種說法,地球公轉一周產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那麼在太陽公轉一周的軌道上,也極有可能存在極寒區域,當太陽穿越到極寒區域後,地球氣溫驟降,也就迎來了大冰河時期,而大冰河時期的周期正是1.5億年。
那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又在什麼時候呢?
在過去的400年裡,有將近58種哺乳動物在地球上滅絕,植物也以每天50-150種的速度消失,這個速度是正常化石記錄的70倍,同時,地震、颶風、火山爆發等也在我們的身邊頻發發生,也許,我們正在面臨第六次物種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