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太陽也在「拖家帶口」繞銀河系中心公轉,每2.2億年到2.5億年公轉一圈,所以按照「銀河紀年」,太陽其實才20歲左右,而在太陽這「20多年」裡,地球上一共發生了5次物種大滅絕。
第一次大滅絕發生於4.5億年前,終結了當時地球上85%的物種。科學界暫時認為是臨近恆星的伽馬射線暴重創了臭氧層,進而造成了這次滅絕事件。
第二次大滅絕發生於3.77億年前,帶走了78%的海洋生物,罪魁禍首則是3000億立方米「因不明原因噴湧而出的巖漿」
第三次大滅絕發生在2.51億年前,98%的海洋生物和96%的陸地生物在「短短50萬年內」消失的一乾二淨,仿佛從來都沒出現過一樣,至於原因嘛,科學界推測可能是連鎖火山爆發。
第四次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罪魁禍首據說「還是巖漿」。
第五次大滅絕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由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地球引起,雖然給地球帶來了很大傷害,但也為後來哺乳動物的爆發,尤其是人類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通過以上復盤我們不難發現,歷次物種大滅絕對今天的科學界來說仍然屬於「未解之謎系列」,那麼有沒有可能,物種大滅絕是由太陽繞銀河系公轉引發的呢?
科學界目前發現的最早生命是38億到42億年前的微生物,因此地球生命史一般認為只有38億年,按照現代進化論,今天地球上的一切動物植物微生物包括人類自己,都是由38億年前的基礎生命演化而成的。
但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地球上都只有基礎微生物存在,直到5.4億年前「無法被進化論完美解釋」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後,地球生命才有了「被滅絕的資格」。
乍一看,1億年1次滅絕和太陽2.2億年的公轉周期似乎並沒什麼關係
但不要忘了,我們處於一個運動的宇宙中
此時此刻和太陽一起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還有1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雖然在幾十萬上百萬年的尺度上太陽系周邊恆星變化不大,也足夠安全,但在2.2億年的公轉周期裡太陽系很難不「踩雷」
黑洞和黑洞噴流,中子星和中子星噴流,垂死的老年恆星,這些「宇宙地雷」都是太陽系需要面臨的威脅,黑洞噴流和中子星的脈衝噴流如果掃過太陽系的公轉軌道,那麼地球大氣層將被剝離,所有生命都會在輻射中滅絕。
而如果太陽系未來的公轉軌道上還存在即將超新星爆發的老年恆星的話,100光年以內超新星爆發產生的高能粒子流將徹底摧毀地球大氣層,擊碎甚至撕裂地球生命脆弱的DNA。
根據天文學家目前的觀測,640光年外的參宿四和7500光年外的海山二都有可能在未來數千年內爆發,如果考慮到光錐效應的話,這兩顆恆星甚至可能已經或者早已爆發了。
人類文明現在只是在邁向早已註定的結局?
雖然目前除了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可能和系外恆星有關,其他四次和太陽系公轉都還未發現明顯因果關係,但從整個地球生命史來看五次物種大滅絕並不是全部,這五次之間還其實有著些許的小點綴,也就是一系列「物種小滅絕」,它們和宇宙的「聯繫」似乎更緊密。
比如200萬年前發生的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就被今天的科學界認為是由3億光年外的兩顆垂死恆星引起的,因為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的異常鐵-60同位素,只能由超新星爆發的高能粒子流來生成,甚至於後來整個地球的冰河時期,也是由200萬年前到達地球的粒子流引起的。
百年一遇乃至萬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放在宇宙上百億年的歷史中都是十分頻繁的,而人類文明此刻就在小概率事件的「夾縫」中生存著,誰也不知道宇宙深處正在發生著什麼,或者已經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