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年前,在太陽系附近聚集大量的星雲和塵埃,後來在太陽附近發生引力坍塌,於是這些星雲和塵埃開始慢慢被引力吸引聚集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星雲和塵埃慢慢形成了太陽,而太陽由於發生核聚變反應產生劇烈爆炸,爆炸產生的碎片開始太陽系內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就這樣八大行星億萬年來一直圍繞太陽旋轉。
地球繞太陽一周是360天,也就是1年
後來地球上產生了人類,人類為了方便生活和工作, 創造出時間這種概念,人類很多時間日期都與地球運行規律有關,比如人類一天24小時就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秋分春分就是太陽直射赤道的日子;夏至就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時間;冬至則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人類使用的日期一般都能夠推算出地球運動規律,而在眾多運行規律中,對地球來說最重要的規律就是完成繞太陽一周。
地球繞太陽旋轉產生的季節變化
人類根據細緻的觀測和計算,最終算出地球繞太陽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為365天,為了方便記憶,人類又發明了另一個時間單位「年」,地球繞太陽轉一周就是1年,而1年就擁有365天。地球繞太陽一周需要1年已經成為常識,就連小學生都知道這樣的知識,不過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的時候,太陽攜帶著八大行星在也圍繞它的上一級天體銀河系旋轉,地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1年,那太陽系繞銀河系轉一圈需要幾年呢?
太陽系所在銀河系的位置
太陽系繞銀河系旋轉同地球繞太陽旋轉一樣,都是做近似圓周這樣的運動,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黑洞旋轉,其實就像一個人在一個大操場上跑圓圈,只要會計算這個人跑完一圈需要多長時間就懂得計算太陽的公轉周期了,計算一個人跑一圈需要多長時間,一般會根據他的跑步速度和他距離操心中心多遠就可以了,同樣的道理要想計算太陽系的公轉周期,那就必須計算出太陽的軌道速度和軌道半徑。
太陽軌道半徑和軌道速度
根據科學家們的觀測分析和計算,測得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的軌道速度為220千米/秒,而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也就是太陽系的軌道半徑為2.6萬光年,根據圓周運動公式:T(周期)=2πr(軌道半徑)/v(軌道速度)就可以算出結果。1光年等於9.46萬億公裡,2.6萬光年就等於24.6億億公裡(軌道半徑),軌道速度220千米/秒,相當於1天1900萬公裡,一年約等於70億公裡,周期T=2X3.14X24.6億億公裡/70億公裡每年=2.2億年,也就是說太陽系繞銀河系所需要的時間為2.2億年,而地球上的恐龍就生活在2.4億年之前,太陽系繞銀河系一周,恐龍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地球生物大滅絕可能和太陽公轉周期有關
地球距今已經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3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6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重點看數字:4.4億年前、3.3億年前、2.5億年前、2億年前、0.65億年前,4.4億年不是剛好是太陽繞銀河系兩圈的時間嗎?3.3億年不是太陽系剛好繞銀河系一圈半的時間嗎!2.65億年剛好是太陽系繞一周多四分之一的時間!
太陽公轉一周可能導致地球生命大滅絕
從中我們似乎看出一個規律,就是太陽系剛好繞銀河系一圈圈或者半圈的時候,地球就會發生生物大滅絕,就像地球繞太陽一周發生四季變化一樣,太陽系難道也存在這種變化,而這種變化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導致地球生命發生大滅絕,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其他原因,科學家至今找不到原因,按照這個規律6500萬年前發生生物大滅絕,那麼根據太陽繞銀河系一周2.2億年算,1.6億年後地球或引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而這次滅絕的生物主角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