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骨草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接骨草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綱目》;別名在《名醫別錄》中記載為蒴藿;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為陸英;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忍冬科接骨木屬高大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境
接骨草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通常生長在山坡、林下、溝邊、草叢中,也常成片生長,在一些地方有人工栽培。
3,外形特點
為高大草本,高度1-2米,莖有條稜,髓部白色;
葉對生,葉片為單數羽狀複葉,託葉葉狀有時退化成藍色腺體,有小葉2-3對,小葉片窄卵形,兩側不對稱,葉邊有細鋸齒;
復傘形花序頂生,大型疏散,分叉3-5,花小白色,四五月開花;
果實紅色,接近圓形,直徑3毫米左右,核2-3粒,八九月果實成熟。
二,接骨草的用途
第一,接骨草的全草藥用,具有去風溼、通經活血、解毒消炎等功效,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藥用時請遵醫囑。
第二,根據我的觀察,接骨草通常成片生長,是河溝溼潤地方草本植被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形成單獨的群落。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