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我家的老宅,是一座三間土坯牆瓦接沿房子,沒有院牆。記得那年衝刺人生的夢想時,就是在靠西邊我的書房,也是我的臥室裡,度過緊張的一年。那座房子西牆緊靠塘邊,有一扇木製的窗,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這是一扇普通的窗子,在風雨和歲月的侵蝕下,已顯得陳舊,牆上的泥土已經斑駁陸離。每次開關窗大都在「吱吱呀呀」的響聲中進行,好像極不情願似的。窗的兩翼早已超出了矩形的範疇,變得醜陋、不規則。儘管如此,猶如騎士眷戀衰老的坐騎,我對它依然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感情。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沙,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每當盛夏來臨,窗外的牆上便密密匝匝地爬滿了藤類植物,遠遠望去宛如綠色的帷幔,它遮掉斜射的夕陽,隔開暑熱,除去煩躁,也屏蔽了我煩惱的心。降臨,在窗下或坐或立,別有一番清涼的滋味在心頭。這時,我便在依窗的案邊坐下來,或讀書、或刷題或習字,任憑窗外的另一個世界蟬鳴空桑林。小夥伴們追逐嬉鬧,一扇窗把浮躁的世界拋到九霄雲外,我躲進小屋成一統。直到困了、倦了時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凝聚窗外那生機盎然的綠,倦意也隨之蕩然無存。遇到風雨天氣,索性敞窗洞開,任風雨盡情吹打,讓涼風吹拂全身,那效果是任何空調吹出的風所不能比擬的。我沐浴著時緊時緩的涼風,傾聽著雨點和大地、綠葉的撞擊聲,總會產生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現在想來,《浮生六記》中沈復和佳人芸娘挽手臨窗看雨、聆聽雨打芭蕉的幸福也不過如此。
到了秋天,這窗口又別有一番情調。「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隨著夜的來臨,窗外愈顯得活潑,生動了。蟲子在窗下啼鳴,秋風撫慰著綠葉,窗外的石榴樹炫耀似的吊掛著金罍。憑窗欄望去,無不感到秋風的充實和豐滿。從而愈發覺得自己渺小和虛無了,於是暗暗督促自己,朝著目標去努力進取!
倘若等到深秋,黃葉飄落,這窗口也就愈發明朗顯露了。我又可以在疲倦時注目晴空,藉以恢復疲勞的視力。於是放眼星際,遙想天庭中的故事,又是一種極好的享受。
冬天來了,窗外滴水成冰,屋內因父親生了一大盆樹根火爐而暖意融融。觸景生情,我更加感受到家的溫暖,父母的慈愛。我常常想:倘若沒有父母給我這個簡陋而溫馨的家,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我定然沒有這麼安逸,指不定在宇宙裡飄忽不定呢!常常聽人談及冬的蕭條時,感慨「無邊落木蕭蕭下」,我卻從來未曾有這種感覺。
四季之中,最能勾起我無限情思的莫過於那窗外的春了。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一年伊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幾枝久違的新綠。多少個寧靜的春夜,我倚在窗前,感受著大地的脈動,春的撥節,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隨著這春的萌動勃發了,裂變了。於是窗外那朦朧的月,那新發的綠,常伴隨我過這漫長的夜。
空曠的世界,會給人以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想像。那年我通過努力,如願以償地實現了夢想。通過書本這扇窗,我學到了自己一生賴以謀生的專業知識、自學了外國文學、古典文學……後來又通過電腦這扇窗,體味到祖國日益強大,科技迅速發展,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儘管後來通過4G、5G網絡等窗口獲得知識技能越來越多,但我還是留戀老家那扇窗。參加工作,在城裡有了自建房,我固執地把書房安在臨窗處,就是為了書房裡有一扇窗。尤喜歡臨窗暇思,回味那炎熱的夏,想像北國的冬及孩時在雪地裡下只套子捉捕黃鼠狼的故事......
窗外的綠色、窗外的月光、窗外的季節,逝去了又再回來的時候,想想人生卻永遠不會輪迴。不負韶華園好夢,常懷壯心起新程。珍惜時間莫虛度,才是我們最好的回應。
作者簡介:韓國強,男,生於60年代中期,河南駐馬店市作家協會會員,駐馬店市報告文學協會理事。高級政工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共黨員,供職於國企。喜愛文學,愛好讀書、攝影。有80餘篇散文、詩歌和小小說發表在市級以上刊物上,有6篇散文獲得市級以上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