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新的創意!用水力驅動軌道器完成首測並取得成功

2021-02-26 天文在線

想像一下兩個紙巾盒大小的太空飛行器繞著地球航行。

然後再想像一下它們相互交流,並使用水力推進器去接近彼此。如果你能想出這些,你就有資格參與到NASA的一項小型太空飛行器技術項目(SSTP)的科研活動中。

該項目主要研究小型太空飛行器的開發,研究成果將全部用於支持NASA的太空探索、科學、太空合作及航空事業。

這兩個太空飛行器是立方體衛星,尺寸不到10cm*10cm*10cm。它們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運行,彼此相距約9千米(5.8英裡)。

他們通過無線電通信,其中一個向另外一個發布指令。施令衛星通過信號告知執行衛星啟動它的水力推進器來接近它(水被變成蒸汽以推動該太空飛行器)。

這些簡單的小把戲其實就是研發小型自動化太空飛行器的基本過程了。人們不再需要在地面上向立方體衛星發布每一個指令,他們只需要啟動程序,剩下的都會由太空飛行器自行完成。「演示證明這種技術將會幫助到那些能夠使小型太空飛行器在地球軌道,或超出地球軌道中的使用更大化的先進技術。」項目經理羅傑·亨特(Roger Hunter)在一個簡短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到。

這項實驗設置有安保措施嚴陣以待。一個太空飛行器可以向另一個太空飛行器發布指令的類型有嚴格的限制。這項實驗的目的在於證明由人操作啟動程序後,太空飛行器可以處理好剩下的細節。「boss"太空飛行器只能發布經過授權,以及預先設定好的指令。航空航天公司小衛星部門的主管達倫·羅恩說:「光通信和傳感演示(OCSD)團隊對於能夠在部署了一年半之後作為一個額外任務繼續演示新技術能力感到開心。」

「能夠在外太空自主地組織小型太空飛行器是令人興奮的。」

很明顯,在未來會有更多的自主飛行器將運用於宇宙和星體的探索。目前,NASA的火星探測車好奇號是首要的太空探索飛行器。

但它的運作需要來自地球發出的非常詳細的指令。這個模型很好地滿足了我們的探索需求。

但在未來,事情會發改變。像火星科學實驗室這樣的平臺在探索過程中可能更像是一艘母船。想像一下,一群無人機將一個固定的科學平臺稱作基地。他們在得到該去探索什麼的總指令後,根據預先授權的指令和能幫助他們實現目標的算法去進行自我組織。

我想我們都知道AI是發展的重點,而這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這是我們的願景,但此次實驗只是一小步。這次試驗是美國宇航局光通信和傳感器演示(OCSD)項目的一部分。是實現我們的願景的基石工作。基於此,集成智能的幻想才能夠實現。

這是在一系列精心設計的任務中的第二步。OCSD的第一個任務在2015年啟動,它是一個降低風險的任務,旨在對OCSD-B和OCSD-C這兩個飛行器進行校正和優化調整。

這些都是美國宇航局空間技術任務局內美國宇航局小型太空飛行器技術計劃的一部分。SSTP(空間技術飛行任務局)由位於加州矽谷的NASA的埃姆斯研究中心管理。

這兩艘飛行器自主地發出指令,然後發射推進器來縮小距離的行為也許看著不太時髦,畢竟我們身邊充盈著未來主義、科幻電影和各種想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我們要實現探索太空的願望,就必須詳細地、循序漸進地實施發展。

現在,這一切已經走上正軌了。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ciencealer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文章組快速翻譯小分隊】

聯合翻譯:蘇打

                            最愛巴薩的H18

                                蒙大萱

                                   襲落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排版:零度星系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原文來自:https://www.sciencealert.com/nasa-just-propelled-an-orbiting-spacecraft-with-water?perpetual=yes&limitstart=1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翻譯自sciencealert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運營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精測電子:驅動晶片測試設備取得批量訂單 小尺寸Micro LED檢測設備...
    精測電子的子公司WINTEST以及其在武漢的全資子公司偉恩測試現階段主要聚焦驅動晶片測試設備領域,目前公司通過對WINTEST半導體檢測領域相關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使公司已具備相關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能力,同時也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相關產品的競爭力,目前已取得批量的訂單。
  • 為什麼嫦娥五號軌道器完成任務後依然可以在深空走位走位再走位?
    嫦娥五號任務已經取得了中國航天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是人類無人探月史技術難度之最,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本。時至今日,嫦娥五號軌道器依然在深空中旅行,那麼,它為什麼可以不斷「走位」呢?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從長徵五號火箭發射起,就已經為它節省了大量的推進劑。
  • 神奇小鬧鐘 漫步者創意M0Pro全國首測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 高端數碼產品早已經過了「暴力」堆積功能的時代,用戶更希望能夠與產品進行一些互動與交流,這聽起來有些離譜,不過的確有一些廠商正在做類似的嘗試,而且取得了突破。漫步者M0Pro精美圖賞:http://sound.zol.com.cn/slide/240/2408177_1.html漫步者創意
  • NASA第一架全電動X系列飛機成功完成了遙測信號測試
    圖片來源:NASA/肯•烏爾布裡希(Ken Ulbrich)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一架全電動X系列飛機,X-57麥克斯韋(X-57 Maxwell)最近進行了地面測試,成功證明X-57麥克斯韋飛機具有發送遙測信號的能力,讓項目團隊能夠在飛行過程中跟蹤關鍵的任務數據。
  • 正版IP受追捧《新凡人修仙傳》首測告捷
    上周,由華益天信(微博)研發、觸控科技獨家代理的《新凡人修仙傳(微博)》正式啟動越獄首測,遊戲在正式上線後格外火爆,測試伺服器滿載運行,而玩家們對於遊戲的劇情、畫面乃至核心玩法和PVP要素,統統讚不絕口。
  • 創意設計 金士頓DTM30 3.0優盤首測
    幾何圖形設計 金士頓DTM30 3.0優盤首測    金士頓DTM30 USB3.0優盤擁有緊湊的外觀尺寸 金士頓DTM30 USB3.0優盤細節    金士頓DTM30 USB3.0優盤尾端採用幾何圖形設計留出穿繩孔,不僅實用而且創意凸顯
  • 測不準定律:越是『測不準』越有創造性
    創意經濟發展模式政府驅動型——以國際戰略形態由政府積極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類型。該類型以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為代表,尤以英國政府1997年後大力推動的『創意工業』成效最為顯著。藝術家驅動型 —— 原生態的創意經濟形態。其主要代表是聞名於世的美國紐約市的soho區。
  • 嫦娥五號軌道器飛往日地引力平衡點開展拓展任務
    近日,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嫦娥五號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此前,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於12月17日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是他們在精準操控「牽引」
    昨天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成功著陸月球。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取得重大進展。記者今天了解到,落月的背後,離不開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團隊的精準操控,正是他們精心「牽引」嫦娥落月。幹涉測量是一種高精度測角方法,與測距、測速等傳統測軌技術共同支撐著深空高精度軌道測量。北京中心深空幹涉測量系統利用「佳木斯-喀什」基線開展實時幹涉測量,為北京中心的軌道計算崗位提供了高精度幹涉測角數據產品,也為嫦娥五號近月制動提供了測量支撐。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今天中午12點40分,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順利點火併成功地將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器送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二級滑行階段,箭器分離後「天問一號」將朝著火星飛去,將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
    原標題: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小憩 擇機「回家」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這次發射的成功,給美國的航天事業帶來了新的希望,以後常規化發射,不用再「寄俄籬下」了。龍飛船已經載著兩名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Douglas Hurley)和羅伯特·貝恩肯(Robert Behnken)前往國際空間站,完成了最後一次測試
  • 賈躍亭悲喜交加,FF91路測取得新進展,距離量產更近一步!
    近日,賈躍亭創辦的電動車企Faraday Future(以下簡稱FF或法拉第未來)再次傳來喜訊,5月30日,法拉第未來在官方宣布,FF91已經完成長距離測試,為用戶抵達目的地開啟更多可能,此前法拉第未來進行的債權融資也取得不錯的進展。
  • 發現、新疆界、旗艦……盤點NASA深空探測三大梯隊
    也正因為這樣的指導方針,開始於1992年的Discovery項目至今已獲批14個深空探測任務,其中11個任務成功開展,以極低的成本、極高的效率,大大增進了我們對太陽系內和系外諸多方面的認識。目前所有獲批的Discovery項目任務。此外,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任務後來也被按照花費歸入Discovery項目,屬於領養。
  • 嫦娥五號軌道器飛往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
    中國探月工程官微消息,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據悉,由於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入軌精度高,軌道器減少了很多次軌道修正,節省了推進劑消耗。此前,探測器系統與相關系統根據軌道器推進劑剩餘量,以及測控條件、器上設備狀態和上下行數傳狀態,認為具備開展拓展任務的條件。
  • NASA再次公布大批阿波羅號登月點高清照片、視頻
    今天,NASA再次奉上大禮,又公布了阿波羅12/14/17號(13號未成功)登月點的多張清晰度空前的高清照片,以及一部高清視頻。拍攝這批照片的還是NASA 2009年6月份發射的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所搭載的窄角照相機「LORC」,拍攝時間為今年8月份。
  • NASA發布了一張新的全球夜景圖
    NASA科學家們不久前發布了一張新的全球夜景圖,這是迄今地球上人類居住分布最清晰的複合圖。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NASA這樣「祝賀」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NASA這樣「祝賀」】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隨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官方推特帳號上對中國航天取得的新突破進行了一番點評。 NASA稱,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升空,中國開始努力加入美國和前蘇聯獲取月面樣本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