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兩個紙巾盒大小的太空飛行器繞著地球航行。
然後再想像一下它們相互交流,並使用水力推進器去接近彼此。如果你能想出這些,你就有資格參與到NASA的一項小型太空飛行器技術項目(SSTP)的科研活動中。
該項目主要研究小型太空飛行器的開發,研究成果將全部用於支持NASA的太空探索、科學、太空合作及航空事業。
這兩個太空飛行器是立方體衛星,尺寸不到10cm*10cm*10cm。它們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運行,彼此相距約9千米(5.8英裡)。
他們通過無線電通信,其中一個向另外一個發布指令。施令衛星通過信號告知執行衛星啟動它的水力推進器來接近它(水被變成蒸汽以推動該太空飛行器)。
這些簡單的小把戲其實就是研發小型自動化太空飛行器的基本過程了。人們不再需要在地面上向立方體衛星發布每一個指令,他們只需要啟動程序,剩下的都會由太空飛行器自行完成。「演示證明這種技術將會幫助到那些能夠使小型太空飛行器在地球軌道,或超出地球軌道中的使用更大化的先進技術。」項目經理羅傑·亨特(Roger Hunter)在一個簡短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到。
這項實驗設置有安保措施嚴陣以待。一個太空飛行器可以向另一個太空飛行器發布指令的類型有嚴格的限制。這項實驗的目的在於證明由人操作啟動程序後,太空飛行器可以處理好剩下的細節。「boss"太空飛行器只能發布經過授權,以及預先設定好的指令。航空航天公司小衛星部門的主管達倫·羅恩說:「光通信和傳感演示(OCSD)團隊對於能夠在部署了一年半之後作為一個額外任務繼續演示新技術能力感到開心。」
「能夠在外太空自主地組織小型太空飛行器是令人興奮的。」
很明顯,在未來會有更多的自主飛行器將運用於宇宙和星體的探索。目前,NASA的火星探測車好奇號是首要的太空探索飛行器。
但它的運作需要來自地球發出的非常詳細的指令。這個模型很好地滿足了我們的探索需求。
但在未來,事情會發改變。像火星科學實驗室這樣的平臺在探索過程中可能更像是一艘母船。想像一下,一群無人機將一個固定的科學平臺稱作基地。他們在得到該去探索什麼的總指令後,根據預先授權的指令和能幫助他們實現目標的算法去進行自我組織。
我想我們都知道AI是發展的重點,而這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這是我們的願景,但此次實驗只是一小步。這次試驗是美國宇航局光通信和傳感器演示(OCSD)項目的一部分。是實現我們的願景的基石工作。基於此,集成智能的幻想才能夠實現。
這是在一系列精心設計的任務中的第二步。OCSD的第一個任務在2015年啟動,它是一個降低風險的任務,旨在對OCSD-B和OCSD-C這兩個飛行器進行校正和優化調整。
這些都是美國宇航局空間技術任務局內美國宇航局小型太空飛行器技術計劃的一部分。SSTP(空間技術飛行任務局)由位於加州矽谷的NASA的埃姆斯研究中心管理。
這兩艘飛行器自主地發出指令,然後發射推進器來縮小距離的行為也許看著不太時髦,畢竟我們身邊充盈著未來主義、科幻電影和各種想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我們要實現探索太空的願望,就必須詳細地、循序漸進地實施發展。
現在,這一切已經走上正軌了。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ciencealer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文章組快速翻譯小分隊】
聯合翻譯:蘇打
最愛巴薩的H18
蒙大萱
襲落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排版:零度星系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原文來自:https://www.sciencealert.com/nasa-just-propelled-an-orbiting-spacecraft-with-water?perpetual=yes&limitstart=1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翻譯自sciencealert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運營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