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錦是香港四大船王之一,與包玉剛齊名。曹文錦出生於一個富貴家庭,父母對其要求特別嚴格。在曹文錦大學畢業後,父親便要求他去別的公司從基層職員做起。曹文錦父親認為如果將他安排在自家公司,曹文錦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和壓力。因此,曹文錦在父親的安排下一天12小時不曾間斷的學習,不僅學習金融、進出口、還要學習船運。面對如此緊迫的安排,曹文錦並沒有過多抱怨。他虛心求教,努力做事。因此在短短的幾年內,曹文錦便精通金融、貿易和船運。
1948年,曹文錦一家到香港落戶。此時正是中國內戰時期,生意不好做。但是曹文錦認為只要做進出口貿易生意的就離不開船隻。於是曹文錦打算繼承祖父開發船運業務。曹文錦租了幾艘船隻,往返於日本和大陸。韓戰爆發後,曹文錦依舊冒險從事船運賺錢高額利潤。但是在此期間,曹文錦的一艘船被國民黨的水雷誤炸,整船貨物都沉到海底。保險公司也以船隻誤入禁區為由,不予以賠款。但是曹文錦並沒有放棄,隨後船運生意越做越大。
日本地小物稀,韓戰結束後,日本重建所需物資只能靠船運。於是日本成為了香港當時船運生意的主要市場。但是曹文錦的船隊都是買的舊船,幾條航線下來,這些船都需要大量資金維修。曹文錦有一次又去日本船廠維修,巧合的是正遇上船廠沒有訂單。船廠老闆看曹文錦是自己的老主顧了,於是提出用這筆維修費替他造一艘新船,其他的債務以後慢慢還。曹文錦必然也是欣然接受。就這樣在沒有資金,沒有抵押的情況下,終於有一艘屬於自己的新船。他的這次經歷成為了香港其他同行的範本。就連包玉剛都對下手說:看著曹文錦,他怎麼做,你就怎麼做。此後,曹文錦的船隊不斷更新換代,不斷擴展業務。而曹文錦的發展離不開他的審時度勢,在船運業大肆發展的時期,集合香港股市。曹文錦做出了賣船的決策,躲避了香港「船難」。在「船難」結束後,曹文錦又低價購買船隻,船隊比之前更大了。
除了船運業,曹文錦有所發展。在其他行業,曹文錦也是成就顯著。他在馬來西亞投資了紡織廠,他還和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一起創辦並壯大馬來西亞的船運業,他對於其他領域也都有涉及:紡織、房地產等。現在曹文錦已經將產業都交給了自己的兒女,他的兒子和女兒都並沒有辜負曹文錦的希望,將產業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兒女們都受曹文錦的教育和影響,因此曹文錦家族也是唯一富過四代的家族。2001年,曹文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康奈狄克海事獎的亞洲人。他還成功入選華商名人堂。
曹文錦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審時度勢,他善於思考。首先,在發展業務的同時不忘關注時事,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都能保持謹慎。其次,曹文錦從不向銀行借貸,他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所準備。當自己有了做這件事的能力和8成以上的資本保證之後才會去實施。再者,曹文錦始終保持低調,不出風頭。工作也十分認真和刻苦,這一點從他年輕時實習就可以看出來。最關鍵的是曹文錦的仁義,在曹文錦為了幫大陸運物資被美國拉入黑名單,無可奈何之下曹文錦只好去馬來西亞運石頭。他還曾為了幫助曾經大陸產業的員工,幾乎耗盡了自己所有的本錢。這樣的船王能不值得尊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