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礦區,生成於8億年前!這是省地質局第七大隊在興山縣的新發現。
這是該隊繼上世紀80年代發現東衝河礦區後的第二次發現,新礦區面積約為6平方公裡。
石墨,就是鉛筆芯的主要成分。一塊鋼板,塗上石墨材料可以30年不生鏽,除了傳統的石墨建材,眼下炙手可熱的「明星新材料」石墨烯,使得石墨礦成為熱門礦種,受到受到市場追捧。
這次新發現的石墨礦區在興山縣馬糧坪村,與東衝河礦區同屬水月寺鎮,相距十幾公裡。5月30日,記者前往新礦區探訪。
2017年年底,省地質第七大隊根據歷史資料,以及現場勘查,發現馬糧坪村地質構造與東衝河礦區有類似之處,就在在山間四處採樣,20天不到就找到石墨礦。據實驗室測定,這裡的石墨礦是8億年產生的,與世界上目前找到最古老的石墨年齡相當。
七大隊地勘院院長李方會說,石墨礦通常產於變質巖中,是煤或碳質巖石(或沉積物)受到區域變質作用或巖漿侵入後形成的。一般來說,石墨形成時間越久越好,2億年前形成的石墨,還只是相當於煤炭。
讓專家信興奮的是,興山縣的石墨為大鱗片狀,品位較高,適合加工成高純石墨、高碳石墨、石墨烯等,產品附加值高。
新礦區域有多少石墨礦?這是地質隊眼下正在破解的問題。
5月30日,糧坪村下著小雨。七大隊駐馬糧坪村石墨項目負責人楊博帶著記者進入礦區,他指著山下「探槽」說:「這裡就有石墨礦。」
楊博用地質錘連續敲擊槽坡上的土壤,黃色土壤落下,露出烏黑色石塊。他拿起一塊石頭,手上留下黑色的印記。他說:「汙手,是石墨的特徵。」
寬約80釐米、深30釐米左右的「探槽」,從山腳向上延伸50米。除楊博敲擊的那一層巖石有石墨礦之外,沿著「探槽」向上40多米處,還發現一層石墨礦。
「這就是地質人找礦的方式,叫做『槽探』, 『槽探』是動詞,而『探槽』是名詞。」李方會像說繞口令一樣介紹。
雨越下越大。楊博說,初步探明,下面一層石墨礦層厚度為2到3米,沿著山體長約2300米,石墨含量2%到5.35%。這種含量算是平均水平,在興山縣還發現含量9%的石墨礦。
看上去找石墨礦並不難,其實不然。李方會說,這有賴於過去幾十年的地質資料和前期工作。該隊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通過化學探礦的方式,發現興山可能有石墨礦。上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普查和詳查,找到東衝河礦區。但當時的石墨產品以鉛筆芯、石墨乾鍋等附加值不高的產品為主,未能引起重視。
而石墨烯的興起,讓興山看到了機遇。兩年前,專家在認真研究後預測:興山縣石墨礦儲量約1億噸,佔全球石墨資源儲量1/40,資源含量在湖北獨一無二,興山縣據此提出打造「百億石墨產業」。李方會透露,眼下,地質隊正準備在礦區打鑽,以準確預測資源含量。李方會說,有望在礦區周邊找到更多的石墨礦產資源。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