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嫦娥五號」著陸器攜帶的一面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宣告嫦娥五號在月球採樣工作順利完成。而這面閃耀月球的五星紅旗,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仍然能不褪色、不串色並保持紅旗「本色」,它的背後,原來也有著令人自豪的煙臺元素。
泰和芳綸「織物版」國旗上演飛天秀
浩瀚宇宙,蒼穹築夢。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研製的中國航天史上第一面織物國旗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搭載下順利登月,並在月面成功展開,讓這抹鮮豔的中國紅再次閃耀月球。
第一面織物國旗在月面成功展開
在月球上豎起五星紅旗,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攜帶的國旗是一面真正的「織物版」旗幟。由於宇宙中有很強的電磁輻射,且月球表面存在正負150℃的溫差,地球上普通材質的國旗如果暴露在月球上,會立即褪色、串色,旗面甚至還會碎裂、分解。
(資料圖)
為確保國旗能夠在月球上成功展示,科研團隊以公司的高性能芳綸纖維材料為基礎,運用武漢紡織大學「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優質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細粉體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術」等相關專利技術,歷經1年多無數次試驗研製,對精選出的數十種纖維材料,通過做熱匹配性、耐高低溫、防靜電、防月球塵埃等多種物理試驗,最終決定研製新型高性能複合材料,以達到抵禦月表惡劣環境,不褪色、不串色、不變形的效果,最終成功製備出高品質月面展示國旗面料。
除了「登月國旗」
在大國重器中
「煙臺元素」頻頻閃現
新一代「核聚變」人造太陽首放電
HL-2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HL-2M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時進行環向場線圈外弧段吊裝
該項目於2009年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覆立項,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稱西物院)自主設計建造。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的萬隆真空冶金公司憑藉在特種銅合金領域的自主核心技術優勢和特殊工藝及裝備,參與了HL-2M「太陽芯」——環向場線圈用大型銅合金鑄鍛件的研發製造。
中國環流器二號M核心部件示意圖
萬隆真空冶金採用整體鍛造成形工藝去除了原有的多道焊縫,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成果,直接促成我國掌握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異形銅合金厚板材製造成型工藝,獲得西物院項目組的高度評價與認可。
技術人員正在測量中國環流器二號M核心部件數據
「人造太陽」要實現可控熱核聚變,必須滿足三大條件:離子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以上、長時間約束在有限的空間中、足夠高的密度。而HL—2M裝置將具備這一能力。它規模大、參數高,採用了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能承載更大線圈電流。萬隆真空冶金採用先進的銅合金生產工藝和設備,出色完成了線圈的生產交付任務,對HL—2M放電性能的大幅度提高起到了關鍵作用。
「煙臺智造」助力探月「挖土」
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舉世矚目。位於山東煙臺的航天五院513所研製的多項關鍵產品和技術在嫦娥五號探測器上成功實現應用,助力我國探月「挖土」。
此次嫦娥五號發射成功,航天五院513所研製的月壤表取控制單元、綜合接口單元、綜合管理單元、電源管理、流體迴路分離機構等多項關鍵產品和技術成功實現應用。
助力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煙臺力量不容小覷。航天五院513所還承擔了安全數據記錄器、著陸器返回器器內環境監測探頭以及相關產品的工程化等研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