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因為認路能力過於優秀,科學家給我回家路上挖了坑

2021-01-09 中科院物理所

作者 | 源的天空編輯 | 悲催的鉈寶寶來源 |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螞蟻有個令路痴們非常羨慕的能力:不會迷路。

不同於那些到處流浪的昆蟲,過群體生活的螞蟻有著固定的巢穴,需要頻繁去未知區域尋找食物並帶回家。因此,對螞蟻來說,認路能力是剛需。

平平無奇的認路小天才 | Pixabay

螞蟻是怎麼認路的?

人類以空間想像或文字編碼的形式記憶路線,而螞蟻則通過一種叫路徑積分(path integration)的過程來實現路線記憶。

路徑積分和數學上的向量加法計算有點類似。當螞蟻從一個起點(比如巢穴)開始移動時,每過一小段距離,就會通過視覺等感官信息(比如太陽位置)來判斷當前位置相對於上一個位置的方向和距離,並在腦中將這段路徑以「向量」的形式儲存起來。

通過疊加這些向量,螞蟻能估算出當前位置與起點的關係。因此,無論外出路線如何曲折,螞蟻在返程時都能抄比較直的那條近道回去。

路徑積分 | Wikimedia Commons,作者漢化

於是問題來了:路徑積分雖然可以使螞蟻找到回家的路,但周圍的環境有時候會非常複雜多變——

那麼,如果在計算好的返程路線上曾經遇見過障礙物或者天敵,再次經過時,螞蟻是會繼續走這條近路,還是選擇新的道路繞開?

答案是:分情況。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動物認知研究中心的安託因·維斯查奇(Antoine Wystrach)團隊研究了這個問題,並把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4月 《當代生物學》上。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發現:沙漠蟻可以把路線記憶和負面記憶相結合,通過學習過程優化它們的行走路線——

具體一點說:有的螞蟻繞開了陷阱;有的掉落在陷阱出口附近的螞蟻,覺得掉陷阱直接從出口出來也不費事,所以繼續走陷阱。

給螞蟻挖個坑

為了給螞蟻製造負面記憶,研究人員們精心布下了一個局——

他們在距離螞蟻巢穴5米遠的地方,放了一個塞滿餅乾碎屑的餵食器。當螞蟻從蟻巢向餵食器行進的時候,需要通過一條離地面15釐米高的、直接通到餵食器上方的細長通道。

由於通道在上方且沒有接觸到餵食器,所以當螞蟻從通道下來,在餵食器取到食物後,只能從沙子鋪成的地面走回巢(地面上有灌木等參照物來定位)。因為螞蟻出巢時走的是路面上方的通道,所以回巢路線不會受到出巢路線的影響。

在這段回巢的地面路途中間,研究者設置了一個長2米、寬10釐米、深10釐米的陷阱。陷阱內壁光滑,螞蟻爬不上去,只能從朝向蟻巢方向的出口出去。實驗一開始,陷阱隱藏在路面的沙子底下,螞蟻不會掉進去。

實驗場地示意圖 | 作者繪製

實驗一共分為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澳大利亞沙漠蟻(Melophorus bagoti)可以自由地往返於餵食器和蟻巢之間。螞蟻們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路線,並且路線都經過了陷阱所在的位置。

螞蟻們的行走軌跡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第二階段:

打開陷阱。當螞蟻們第一次經過陷阱時,紛紛中招,在陷阱中摸索了幾分鐘後,便從陷阱的出口出來,繼續返回蟻巢。由於陷阱的出口較小,可以看到螞蟻歸巢的前半段軌跡在陷阱處戛然而止,然後又統一地從陷阱出口處出發,走回蟻巢。

螞蟻們的行走軌跡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第三階段:

繼續讓螞蟻在打開陷阱的實驗場地裡來回穿梭。24小時後,發現有一部分螞蟻已經形成了繞過陷阱的路線。

螞蟻們的行走軌跡,走綠色軌跡的螞蟻成功繞開了陷阱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第四階段:

關閉陷阱。發現在記錄的14隻螞蟻中,有4隻形成了穩定的、可以繞過之前陷阱位置的軌跡。

走綠色軌跡的螞蟻形成了穩定的、繞開陷阱的路線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懸崖勒蟻」,並非偶然

只有4隻螞蟻繞過了陷阱,會不會是偶然?

研究人員換用長腳沙漠蟻(Cataglyphis fortis)在8米長的距離上,進行了更大尺度上的實驗,發現結果是類似的。

為了進一步排除偶然因素,研究人員做了對照實驗:在不打開陷阱的對照實驗中,最終所有螞蟻回巢的路線都經過了陷阱所在的位置,並沒有隨機形成「繞過陷阱區域」的迂迴路線。

螞蟻的視力有限,而路徑積分能力並不能讓螞蟻在掉落陷阱前就看到並識別出前面的陷阱——那麼,是什麼讓螞蟻在一次次的掉坑之旅後學會了「懸崖勒蟻」?

如果從時間序列上來看單個螞蟻的軌跡,可以看到螞蟻是在「摸著石頭過陷阱」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繞過陷阱回蟻巢的路線的。

螞蟻可以記住自己已經走過的路。當螞蟻落入陷阱時,會在自己掉落陷阱前的一段路線記憶上打上一個「厭惡」印記,當再次走到陷阱前這個區域時,這段「厭惡」印記就會激活,使螞蟻停下來,開始重新掃描周圍的環境,並在選擇新的方向後繼續前行。

也就是說,螞蟻可以把掉落陷阱的負面記憶與對路線的記憶進行關聯,由此逐漸「學會」了繞開陷阱。

紅色區域表示螞蟻有「厭惡」記憶的區域,圓圈圈起來的地方為螞蟻有明顯停下來掃描環境的地方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下圖中這隻螞蟻,就在第一天頻頻掉坑的負面記憶中,不斷學習、修改路線。第二天的回巢途中,都成功地避開了陷阱,停下來觀察環境的次數也逐漸減少了。

隨著路過陷阱的次數增多,螞蟻逐漸學會了繞開陷阱 | 參考文獻[1],作者漢化

例外也是有的

上面的實驗已經說明,螞蟻是可以學會繞開陷阱重新規劃路線的。但細心的同學可能會問,為什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螞蟻成功繞過了陷阱,而有的螞蟻寧可掉坑也不繞路呢?

首先,學習需要足夠的訓練次數,24小時內螞蟻只進行了不到十輪的往返,對於某些個體來說,還不足以學會繞過陷阱,找到坦途。

其次,掉落陷阱的位置也會影響螞蟻最終的策略。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螞蟻在掉落陷阱的時候,恰好落在離陷阱出口近的地方,那它們之後會更傾向於通過掉入陷阱的路線回蟻巢,而非繞過陷阱,因為這樣可以更快回到蟻巢。

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螞蟻有能力計算並選擇耗費時間較少的路線。

若從更宏觀的角度打量,螞蟻對行走路線的適應性調整,其實是一種漫長歲月裡演化出的對環境的適應。

想想看,螞蟻這樣小小的生靈,腦容量還不如一粒芝麻大,為了更好地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生活下去,也在努力掌握一些複雜的行為啊。

題圖來源:Antoine Wystrach

參考文獻:

[1] Wystrach et al., Rapid Aversive and Memory Trace Learning during Route Navigation in Desert Ants, Current Biology (2020),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02.082

[2] Collett, T. S. (2019). Path integration: how details of the honeybee waggle dance and the foraging strategies of desert ants might help in understanding its mechanism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22(11), jeb205187. https://doi.org/10.1242/jeb.205187

[3] https://www.iflscience.com/plants-and-animals/ants-can-learn-from-their-mistakes-to-avoid-traps/

[4] https://en.wikipedia.org

本文作者 源的天空,首發於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歡迎關注。

編輯:Kun

相關焦點

  • 人類的認路本領還不如螞蟻?
    >哈佛大學出版社(2020年)迷路和找不到回家路的恐懼,交織在我們小時候聽到的故事中:它可以困擾我們多年。Wehner在書中用七個章節揭開了答案,他描述了螞蟻尋找回家之路和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所使用的技術——展現出了驚人的微妙性、複雜性和多樣性。螞蟻利用天空中的偏振光、顏色和光照強度的梯度,以及太陽的位置,再加上地球磁場和風向的提示,繪製出它們的羅盤方向。它們通過計算自己走過的步數,並記錄當時走的方向,就能知道自己在哪裡。它們可以記住目標周圍的地標(如巨石)的全景「快照」。
  • 人類的認路本領還不如螞蟻?
    迷路和找不到回家路的恐懼,交織在我們小時候聽到的故事中:它可以困擾我們多年。人類的尋路技能很差,而且越來越少使用,這讓我們不得不帶著羨慕和欽佩的心情去看待動物的尋路壯舉。大西洋鮭魚在海上漂泊了三年之後,是如何返回出生地的?北極燕鷗在經過7萬多公裡的南極之旅後,如何找到它們在遙遠北方的繁殖地?
  • 公園挖地尋鑽石 曬曬他們撿回家的「寶」
    海邊撿到龍涎香   「走路千萬要看路」,這本是老人家在我們剛學走路那會就常說的話,有人就因此而得益——在路上閒閒地走著,也能撿回價值連城的寶貝。回家他便上網查詢,得知那是一塊珍貴的鯨魚排洩物「龍涎香」(是抹香鯨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類似結石的病態分泌物,焚之有持久香氣,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價值很高)後,連忙趕回海邊撿拾回家。   有一名法國商人聞訊曾出價5萬英鎊要求購買,但阿肯拒絕了。有專家初步估計,這塊龍涎香價值最少高達11.5萬英鎊(約人民幣1128557.40元)。
  • 紅螞蟻的生活習性怎樣防治紅螞蟻
    紅螞蟻的生活習性     紅螞蟻行動能力弱,通常喜歡奪取食物,並運回巢穴以進食。夏日6月和7月分出巢率頻繁,通常是傾巢而出行動密集,搶奪黑螞蟻的蛹後,便原路返還回到自己的巢穴內。與常見螞蟻不同的是它不靠嗅覺認路,而是靠視力和記憶力。
  • 你知道為什麼螞蟻不會迷路嗎?
    小小的螞蟻有一套非常優秀的認路本領,不容易迷失方向,科學家研究發現,螞蟻具有非常靈敏的視覺,不但利用陸地上的景物來認路,而且也能把空中的景物當作認路的參照物。除了依靠眼睛外,螞蟻還能通過對氣味辨別來認路。試驗證明,有些螞蟻留下一種氣味在它們爬過的地面上,在回來時只要循著這種氣味,就不會迷失方向。在這種螞蟻經過的道路上,假若用手指橫畫一條線,將氣味的連續性破壞掉,那麼就會使它們發生短時間的迷亂。
  • 流行風丨你「把螞蟻帶回家」了嗎?
    「我一直對螞蟻怎樣築巢、生子很好奇。從電視上、書上看都不夠具體,正好買了這個『螞蟻工坊』,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四年級的小銘,這兩天一回家就趴到新買的「螞蟻工坊」溫室箱前觀察螞蟻。最近,網上銷售的「螞蟻城堡」「螞蟻工坊」格外受小學生們青睞。
  • 目測偏振光、心算、利用星座定位……動物們是這樣找到回家路的
    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特聘高級工程師張志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馬和駱駝等動物能夠找到回家的路,很大程度上是靠嗅覺、視覺和記憶力。」據專家介紹,長期生活的環境中所包含的氣味、聲音和畫面等,都會在動物的腦海中留下印象,動物會將從外界獲取的信息與腦海中的信息進行對比,並在兩種信息不斷接近的過程中尋找歸途。
  • 家裡有紅螞蟻怎麼辦
          本編經驗一共有四個步驟,分別為紅螞蟻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對人的影響、防止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紅螞蟻行動能力弱,通常喜歡奪取食物,並運回巢穴以進食。夏日6月和7月分出巢率頻繁,通常是傾巢而出行動密集,搶奪黑螞蟻的蛹後,便原路返還回到自己的巢穴內。與常見螞蟻不同的是它不靠嗅覺認路,而是靠視力和記憶力。
  • 知乎熱門: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前兩天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老實說,這個問題戳到我的痛點。我大學之所以選擇工科,和老一輩的影響密不可分。這也給我的人生帶來了重重阻礙,職業生涯非常不順利,最後不得不轉行。說句大實話,這真的是個巨坑。當然,老一輩給我們挖的「坑」遠不止這些,今天就給大家細數。同時,也希望你能準確識別,並跳出這些坑。
  • 和樹一樣高的螞蟻
    大象博士抬起頭來,瞬間被這麼高的螞蟻嚇呆了。小螞蟻看了看「變小」的大象博士,再看看四周同樣都「變小」的動物們,才明白,不是它們變小了,而是自己變成了和樹一樣高的大螞蟻了。螞蟻想回家告訴爸爸媽媽這個好消息,回家的路上突然聽到小兔子的呼救聲:「救命呀!救命呀!」大螞蟻一步就趕到了小兔子身邊,發現原來是一隻老虎在追趕小兔子。
  • 渺小的螞蟻,隨便一拍死一堆,為何它們卻沒滅絕,反而越來越多?
    螞蟻身為世界上渺小動物的成員,整天被人類所忽略。它常在人類的眼皮底下活動,但是因為身形太過於渺小,不像其他動物一樣容易被人發現且觀察。螞蟻獨自生活在自己群體的王國中,過著自己無憂無慮的日子,如果不是人類的莫名打擾,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世界上偉大的建築師。
  • 汕尾一男子被紅螞蟻叮咬,呼吸困難……
    汕尾市區發現紅螞蟻蹤跡! 紅螞蟻防治措施 變換居家空間布局 調整家具擺放位置或更換家居,因為紅螞蟻不靠嗅覺認路,而是靠視覺,一旦環境改變,它們很難分清方向,找到自己的巢穴。
  • 螞蟻配售基金這個坑要跳嗎?
    01  這兩周,在各大平臺都能看到螞蟻戰略配售基金的廣告。在支付寶更是掛在了首頁。  雖然我們嘮叨了億遍,但是大部分智友,還是逃不過平臺上的新基金廣告。  首先,我必須肯定這五支螞蟻戰略配售基金很有吸引力。
  • 白夜追兇的坑還沒填上 編劇指紋又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白夜追兇的坑還沒填上 編劇指紋又給自己挖了一個坑重生,你真的看懂了嗎?最開始,有多少人是衝著編劇指紋去的?又有多少人是衝著張譯去的?當我向身邊的人安利這部劇的時候,她看了一集跟我說:我一打開就看到一個神經病還是精神病。然後堂而皇之的棄劇了。我堅持看到了最後。
  • 方向感不好,容易找不到路的3大星座!你認路怎麼樣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的方向感特別好,不管到哪裡,給他一張地圖就可以隨便走到哪裡,不會迷路,也不會走錯路,通常也是朋友圈裡非常受歡迎的一類人,跟著他們走,保證不會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另一些需要依賴方向感好的人則恰恰相反,走到哪裡都容易找不到路,方向感極其不好,我們叫他「路痴」。
  • 大家都是人,憑什麼我是「路痴」,而你是「路精」?
    「小夥逃出傳銷窩暴走1300公裡,靠路牌和太陽認路」——前段時間,一則以此為題的新聞走紅網絡。據科技日報12月11日報導,一個名叫小謝的年輕小夥子花了兩個月時間,徒步1300多公裡,從廣州走到了重慶。一路上,他既沒有地圖也沒有手機導航,就靠太陽和路牌辨認方向,完成這一「壯舉」。
  • 《一條狗的回家路》曝特輯 感恩長路漫漫有你相伴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出品的好萊塢感動冒險鉅制《一條狗的回家路》一經上映就獲得無數好評,被觀眾稱讚「感動」、「年度必看」、「溫情治癒」。電影今日發布「感謝有你」特輯,採訪真實「狗民」,講述最簡單純粹的狗狗,帶來最忠誠無悔的深情。特輯中很多狗狗和主人的故事,就像貝拉與盧卡斯的故事一樣,不僅有相遇的喜悅,也有錯過的悔恨,還有重逢的珍惜。這也讓觀眾表示「因為真實,所以更加感動人心」。
  • 我居然也被坑了!
    今天標題黨了,其實我想說三個話題:出國旅遊、聰明消費、強國崛起。01持續更新近半年的《基金生財一課通》大功告成之時,恰逢盛會召開之際,為避嫌,也為犒勞團隊小夥伴,力哥最近剛帶團隊中部分優秀骨幹出國團建培訓了一回。
  • 螞蟻工坊【科學小實驗】
    2.提示幼兒不要直接用手接觸螞蟻。1.用指引棒在螞蟻工坊屋中扎幾個洞。2.讓螞蟻爬上小棒,然後抖到螞蟻迷宮容器,並蓋上蓋子。3.提問:螞蟻在做什麼?溫馨提示:螞蟻在新的環境裡不會馬上工作,經過24—72小時之後才開始挖隧道。
  • 地球為什麼不能被挖穿?地球上挖過的坑最深達到了多少米?
    有不少小夥伴小的時候曾經有這樣一個幻想,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有沒有可能把地球挖通,然後從地球的另一端直接到達地球的另一端呢?長大之後我們知道了一些事實,比如地球赤道的半徑大約在6378千米,如果利用現在目前擁有的技術,能不能把地球全部挖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