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韓曉蓉
實習生 莊成青 鄭舒雯
插著微電極的天牛、精巧的蒼蠅籠、身披晶片的知了、蟬標本構成的飛機LOGO、拖著小紙飛機的黃蜂、蒼蠅飛機拼成的「同濟」字樣……在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微小飛機實驗室裡,人們腦海中昆蟲的形象全變了樣。同濟大學微小飛機實驗室沈海軍教授小組在昆蟲動力微型飛機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成功放飛了蒼蠅動力飛機,探索了黃蜂動力飛機的可能性。最近,他們又研製出了一枚巴掌大小蟬動力微型飛行器,並在人工遙控蟬的行為研究方面獲得成功,在昆蟲動力飛機技術與應用上邁出了一大步。
沈海軍教授表示,遙控技術是昆蟲動力飛機成功研製與推廣的關鍵,如果能自如地遠程控制一架極其微小的蒼蠅、黃蜂或者蟬動力飛機,情報、信息的收集與疏散,以及微生物的傳播等就會增添一種全新的隱秘途徑。
昆蟲飛機的機體實際上是一個「搭載平臺」,可通過它傳遞文字、情報,也可通過機體材料表面改性,成為一種攻擊性的武器。在中西方神話及科幻小說裡,類似昆蟲飛機的武器早已大行其道,比如,《西遊記》中悟空搖身一變的蒼蠅;美國大片《變形金剛》、《金剛狼》中,也有類似的微小飛行器。當前,美國等西方國家都將昆蟲飛機作為重要的研究領域,而且極度保密,這樣的研究往往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