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聲音剛落,大型銀行資料庫國產化即傳來好消息。
10月30日凌晨5時,平安銀行正式對外宣告平安銀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統成功完成切換投產,這意味著平安銀行信用卡核心系統從IBM Z系列大型機架構,轉向國產分布式系統遷移全面完成,實現核心銀行系統在國產自研分布式資料庫上的成功生產運行。
這不僅是行業近期大型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從大型機下移成功的案例,同時也是這麼大體量銀行信用卡核心系統運行在國產分布式資料庫的成功實踐,這在國內金融行業數位化升級史上足以寫入濃墨重彩的一筆。
銀行「大型機下移」完成,安全可控、降本增效兩手抓
據了解,為了這場技術攻堅戰,平安信用卡近千人團隊,歷經為期兩年半的技術攻關,耗資4.3億,跑過數十萬樣本的測試驗證和七輪全流程投產演練。最終,「A+」新核心系統在客戶零感知、體驗零受損的前提下完成了平穩切換,並實現信用卡中心在交易不中斷的情況下5小時45分鐘完成切換。
據業內人士透露,平安銀行這一突破性的成就背後也有科技企業的助力,在新系統研發過程中,騰訊雲自主研發的金融級分布式資料庫TDSQL提供了技術支持。包括TDSQL團隊與平安銀行團隊針對銀行高可用要求,聯合研發了跨DCN容災高可用系統架構的解決方案,以及針對銀行微服務場景,聯合研發數據同步運維方案,打造新一代A+核心系統。同時雙方團隊基於TDSQL提供的高性能高可靠的異構資料庫遷移同步解決方案,平安銀行核心系統平穩快速的完成資料庫改造遷移。實際上,TDSQL作為國內最早應用於金融類業務系統的分布式資料庫,此前已應用於微眾銀行、張家港農商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在國內積累了相當多的金融業成功案例。
這一歷史項目成就,既是技術安全可控的勝利,也為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的全新開啟蓄足馬力。
由於採用了分布式技術架構,使得A+新核心系統能夠靈活擴展,具備高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非常高效的支持敏捷交付與創新,且相較大型機時期的成本顯著降低。該新系統在功能解耦、性能指標上在業界處於領先,能夠支持十億級交易帳戶、十億級日交易量處理,以及能夠支持10萬+核心帳務作業統一處理、跨地域分布式調度以及可視化管理。可以說,A+新核心系統的成功投產對加快技術升級,通過金融科技和數位化轉型助力零售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安全可控+數位化轉型,「大型機下移」雖遠必達
據筆者了解,大型機在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早期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傳統金融業務大型機帶來的數據一致性和系統穩定性能很好滿足需求,然而大型機的背後是以每年動輒上億、多則十幾億的高昂成本。
隨著金融業務線上化變遷趨勢,金融行業在穩定之外,更加需要快速、敏捷和高效的架構,去應對數位化帶來的業務挑戰。大型機已經很難滿足數位化時代銀行發展和創新的需要,分布式架構是業務驅動的必然趨勢。早在2016年全面啟動零售轉型戰略的平安銀行更加明晰這點,它需要分布式架構的系統來更好的支持敏捷開發和業務創新,去避免大型機的集中式架構帶給業務發展的制約。與此同時,在「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國家級戰略背景下,金融機構核心及關鍵業務系統領域技術的自主可控,也被提到重要議程之上。
因此,金融行業內普通的共識,,「大型機下移」「分布式架構」「自主可控」是金融機構必達的戰略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說,平安銀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統的成功上線是金融機構在「大型機下移」徵程上邁出的關鍵一步,極具標杆意義。
可以預見,在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之下,以及「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目標下,銀行機構擁抱分布式、國產化資料庫將成大勢所趨,而基於平安銀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統也將作為標杆案例,為其它大型銀行提供由大型機集中式架構轉向分布式架構的具體參考路徑。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hepin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