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丹尼·格林(以下稱小綠)幾乎登上人生巔峰。
NBA總決賽打完五場,馬刺總比分3-2領先熱火。小綠五場球一共投進25記三分,刷新了NBA總決賽歷史紀錄(註:後來2016年又被史蒂芬·庫裡再刷新)。他場均得18分,投籃命中率56.6%,三分球命中率65.8%,是總決賽MVP的頭號人選。
沒錯,在一個有託尼·帕克、蒂姆·鄧肯、馬努·吉諾比利和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克裡斯·波什、雷·阿倫參加的系列賽裡,打到第五場,小綠是MVP頭號人選。
塞德裡克·麥克斯維爾力挺小綠,挺他加入自己——1981年,塞德裡克·麥克斯維爾就曾在一個有拉裡·伯德、摩西·馬龍、凱文·麥克海爾等六位名人堂球員的系列賽裡當選總決賽MVP。
「如果馬刺贏了,我會投他(小綠)當MVP,」老麥克斯維爾這樣說,「特別是像我一樣,(他是)一個努力、安分、能在燈光最亮的時間表現出色的傢伙。每當人們看到我,他們知道我為凱爾特人打過球,我是兩屆冠軍,是個好球員,可他們總說:『你是總決賽MVP?』」
假如馬刺贏了,假如小綠再投出一場高水平的表現,將來某一天,他可能也會遇到同樣的甜蜜煩惱——「你是總決賽MVP?」
可惜,沒有假如,沒有人生巔峰,沒有總決賽MVP。
那個系列最後兩場比賽,小綠一共只得8分,19投2中,三分球一場5中1、一場6中1,馬刺兩戰皆墨。
↑ 2013年6月16日,NBA總決賽第五場,天王山之戰。丹尼·格林又中一記三分,比出「3」的手勢,場邊觀眾激動不已。小綠此役攻下24分,三分球10中6,這大概是他距離總決賽MVP最近的時候。
僅僅兩年前,小綠還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再打上NBA。
2011年3月,他給格雷格·波波維奇打了個電話,波波維奇沒接,他只好在語音信箱留言。
「我準備好了。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做任何能讓我回到隊裡的事情。我會遞毛巾、遞水。這一次,我不會再視同兒戲。我會做任何我能做的小事情。」
小綠2009年參加NBA選秀,在第二輪總第46位被克利夫蘭騎士選中。新秀賽季,他只出戰20場,總共打了115分鐘,之後被裁。
2010年11月,小綠跟馬刺籤約,只過六天就被裁掉。不久後又籤一次,又被裁。「我第二次被馬刺裁掉是觸底了,」他後來說,「在家呆了兩個月,不知道我要去哪兒、要做些什麼。」
為何兩籤又兩裁?因為波波維奇不喜歡小綠的態度。馬刺教練組覺得,可能因為出身籃球名校北卡羅萊納,2009年還拿了NCAA全美冠軍,小綠有點自以為是。
波波維奇跟北卡男籃主教練羅伊·威廉士是好朋友,他給威廉士打了個電話,非常直接地告訴小綠恩師:小綠有足夠的天賦打NBA,但他需要改變態度,如果他做不到一二三,還會不斷被裁。威廉士教練把波波維奇的話轉告給小綠。
小綠失業的日子,經紀人比爾·達菲建議他去海外打球,也的確有義大利球隊給他開出待遇不錯的合同,可小綠不感興趣,他只想打NBA。小綠給自己的結論是:先打發展聯盟,他們會讓我回去的。
在發展聯盟打了兩個月球,依然沒有NBA球隊給他機會,小綠的自信一點點被磨滅。他決定放手一搏,於是給波波維奇打了那個電話,留下無比懇切的語音留言。
波波維奇沒有立刻回復。但幾周之後,馬刺籤下小綠,籤到賽季結束。
回到馬刺,小綠有如重生。他說到做到,堅決改變態度,讓波波維奇看到了他不一般的品質。
接下來2011-12縮水賽季,小綠不但進入馬刺常規輪換陣容,獲得穩定的上場時間,而且自賽季中段起成為首發,熬出頭來。
↑ 2014年奪冠之夜,小綠與波波維奇深情擁抱,沐浴在香檳雨中。
在大學籃壇,小綠的身體天賦足以讓他成為一個多面手,可到NBA的平臺上,他那點天賦變得不值一提。為了立足,小綠不得不單點突破,在某一兩個特定項目上做到頂尖。
進攻端,他首先是個投手。
2011-12賽季之前,小綠在NBA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30%出頭,但接下來,他連續四年三分球命中率超過40%,2013年季後賽投出48.2%的高水平。
布倫特·巴裡在馬刺打過四年球,拿過兩個冠軍,球員時代也是出了名的神投手。他稱讚小綠2013年總決賽前五場的表現是「非常非常驚人的投籃展」,並說:「對於一個能突出某項專長的球員來說,沒有哪個地方會比聖安東尼奧更好了。你身邊的人都能把各自的工作完成好,那些沒有要求你去做的工作。你只要聚焦在細節上,別被其他任何東西所迷惑。丹尼·格林如今就在那種模式下。」
小綠十分認同,自己作為投手的成功得益於馬刺體系加持。
他曾說:「託尼突破,馬努突破,令防守瓦解,這是我不斷獲得空位的原因。幸運的是,我的一些球投進了。」
他還說:「託尼、馬努和蒂米讓我打球更輕鬆。我所要做的就是打出不錯的防守,跑動,落位,然後他們會找到我。」
一個好投手,反過來也為禁區作業的核心球員拉開空間。2013年總決賽投得最順的時候,小綠說:「希望我會繼續把球投中,還有轉移球,讓託尼和蒂米更輕鬆。」
超級明星有超級明星的特權,優質投手也有優質投手的特權。
馬刺2014年全明星周末之後的一次隊會,波波維奇跟球員們談到投籃選擇的問題,說:「你們不要投轉換三分。丹尼·格林可以投,帕蒂·米爾斯可以投,但其他任何人都不許投。」
小綠和米爾斯當時聽見,眼睛都亮了,心想:「OK,這是給我們的綠燈。」
到那年5月馬刺對雷霆的西部決賽,攻守轉換間的幹拔三分成了小綠的標誌性動作。
2015-16賽季,小綠的三分球水平突然暴跌,命中率從前一年的41.8%驟降至33.2%。大概從那時起,中國的馬刺球迷開始稱呼他「鐵林」、「皇阿瑪」。
投手有時不準,反而能加強心理建設,造就出投手屆的哲學家。圍繞著小綠,我們可以出一整本有關NBA投手的格言集,其中扉頁上的終極格言就來自小綠本人——
他說:「投手的人生就是起起落落。(The life of a shooter is ups and downs.)」
起與落在所難免,何苦煩憂,你唯一能主導的就是不要喪失信心,投,接著投,let 'em fly(把球投出去)。
2014年總決賽首場,小綠前三節5投全失,末節卻在一段不足兩分半鐘的時間裡連得11分,其中包含3個三分球。他賽後說:「有時候球進,有時候不進,我已經學會不去為此擔心。投手就得投。(Shooters shoot.)」
波波維奇從來沒有不鼓勵小綠出手,即便在他顯而易見地「鐵」了之後。2016年3月,一場對雷霆的常規賽,小綠全場三分球9中1,而那唯一命中的一球是第四節打破僵局的關鍵球。賽後談到小綠的投籃,老爺子說:「他是個職業球員,我們跟他說得很清楚,就兩種結果:要麼進,要麼不進。而他依然會拿到他的薪水,他的家人依然愛他。所以去他媽的,扔吧!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優秀的籃球教練都明白這個道理:在一名投手身上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不是他投不進,而是他不投。投不進,你依然可以改變防守、改變比賽;不敢投,那你就徹底失去了在場上的存在價值。
現湖人主教練盧克·沃頓說得好:「我不在乎他(小綠)投進了多少投丟了多少。只要是由守轉攻,或者就半場陣地,只要球轉到他那兒,我們最好還是撲過去封他。」
所以小綠三分球水平的神秘暴跌,本質上並不神秘。「這就叫體育,」波波維奇說,「有時候(棒球)擊球手就是打不中。」
↑ 2014年總決賽第一場第四節,小綠在左側三分線外接球出手,熱火隊韋德撲防不及,讓小綠投進。此役前三節小綠5投盡失,這是他本場命中的第一球。從這一刻起,小綠在兩分多鐘裡獨取11分。
2012年以後,即使投不進球,小綠也不擔心自己會在馬刺失去位置。畢竟,他不只是個投手,遠投也並不是波波維奇對他的第一考量。
「如果我把球投進,那很好,」他說,「但波普沒那麼在意這個。我得到這些上場時間,是因為防守。」
在進攻端,小綠首先是個投手。而在波波維奇的體系裡,小綠首先是個防守球員,一如前輩布魯斯·鮑文。
2011年,波波維奇為新秀卡哇伊·萊納德設定的目標是先向鮑文看齊,但就天賦高低和後來的發展而言,小綠其實比萊納德更像鮑文。2013年小綠打出總決賽MVP身價的時候,波波維奇認同過這點,說:「我猜他們(小綠與鮑文)很相似,在兩人都沒有任何招式這點上。」
沒有任何招式,是指在進攻端,持球做動作的能力幾乎為0。可換到球場另一邊,那就不談招式,全看本事了。
鮑文是當今流行的「3-D球員」的先驅,小綠則是這個時代「3-D球員」的典範。區別在於:鮑文防守靠的是手快腳快外加各種小動作,小綠沒那麼快,也沒那麼髒,靠的主要是紮實的防守基本功,還有獨特的防守嗅覺。
一般的陣地防守中,面對外線持球人,小綠不常冒險,力求不失位,因而搶斷不算多。但在協防與快速退防時,作為一名後衛,他的蓋帽水平出類拔萃——自2010年加入馬刺以來,小綠封蓋達到或超過3次的比賽共有31場,是NBA所有後衛裡頭最多的(參考:科比·布萊恩特20年職業生涯,封蓋達到或超過3次的比賽有25場)。2017年12月一場對活塞的比賽裡,小綠封蓋了身高比自己高出十幾釐米的安德烈·德拉蒙德。2018年3月一場對鵜鶘的比賽中,頭一節他名下就記有4次封蓋,最後整場蓋了6個。
小綠有自己的蓋帽心得。NBA能跑能跳的天才那麼多,大多數時候,他都沒法憑速度與高度取勝,於是,找準時機與角度就是關鍵。
「我不是最能跑能跳的,所以智商是很重要的東西,」他說,「那意味著了解你自己,明白你的速度,清楚你的角度,知道你對手的優點與弱點……我跳得不是非常高,我只是努力在他們起跳之前,或者在他們的低點趕上他們。」
當然,和其他所有籃球運動員一樣,防守要好,首要條件是意願,是想把對手防住的欲望。
大部分時間,小綠在防守端所做的事情並不起眼,這裡切一下,那裡撓一下,讓對手攻得不痛快。但正是這些不起眼的事情,可能就讓球隊在這個回合少丟兩分,在那個回合又少丟三分。電視轉播很少會給鏡頭重放,而像波波維奇這樣的教練總能看在眼裡。
例如對方打反擊,小綠的1防N堪稱一絕,如果你不多加留意,就很容易視若無睹。實際上,那些防下來的分數,跟進攻端拿到的分數,價值是完全相同的。
正因為小綠在波波維奇體系中的首要角色是個防守球員,馬刺輸掉2013年總決賽之後,波波維奇對小綠的評判首先不是褒獎,而是斥責。
斥責的內容自然也不是後兩場小綠投得不準,而是第六戰第四節那該死的最後28.2秒,小綠犯了個致命的防守錯誤。
馬刺領先5分,熱火不得不搏三分球。暫停結束後,詹姆斯先從弧頂投了個三分,小綠及時撲上前幹擾,球沒進。這時,小綠沒有跟住詹姆斯,他覺得已經防守成功了,於是他留在中圈附近,準備由守轉攻往前場跑。
結果,籃板球落到熱火手中,邁克·米勒把球遞給詹姆斯,詹姆斯再投三分,這回完全是空位,球進,熱火追到一球之內。
波波維奇後來跟《體育畫報》記者復盤時說:「全場最重要的一個籃板球,而我們有一名球員在往後退。他要做的全部,就是盯住勒布朗。」
老爺子沒有放過小綠。接下來那個賽季,他在訓練中一度對小綠非常狠,狠到吉諾比利和鄧肯都去找他問:是不是需要讓丹尼·格林休息一會兒?
↑ 2013年總決賽,小綠和萊納德輪流主防詹姆斯。大部分時間,小綠都做得很好,但在第六場馬刺無限接近總冠軍的那28.2秒裡,小綠犯了個致命的錯誤。
2013年6月,小綠從接近人生巔峰的高度墜落,在馬刺整個隊伍最不堪回首的一場比賽裡。
這很符合小綠與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的關係設定——
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從2010到2018年,也就是從他加入馬刺到離開馬刺,小綠的個人軌跡是與馬刺的團隊軌跡完全一致的。簡言之就是:小綠興,則馬刺興;小綠衰,則馬刺衰。
我嘗試回答為何小綠個人和馬刺團隊這兩條命運弧線是如此契合,想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因為小綠是個投手,而投手非常依賴突破手給他創造機會。當帕克和吉諾比利還是頂級突破手的時候,小綠總能獲得上佳的空位投籃機會,投得也準。而隨著帕克、吉諾比利年紀變大速度變慢,小綠的好機會在減少,命中率在下跌,他被迫越來越多地嘗試運球,幹一些本不需要他幹、他也不擅長幹的事情。
小綠準與不準,直觀地呈現出馬刺整體實力強與不強。
2014年前後,我常說小綠是馬刺錦上添花的福將。每當小綠投得順,馬刺總打順風球,而一旦小綠投得不順,馬刺就有麻煩,屢遭兇險。擅長打順風球也挺好,只是麻煩來了,基本也指望不上小綠來解決問題。
只有一個例外。
↑ 2017年西部半決賽第五場,加時賽最後半分多鐘,小綠左手運球突破詹姆斯·哈登的防守,殺至籃下,上籃得手,同時造成哈登犯規。2+1打成,讓馬刺在剩30秒的時候以109比107領先。
2017年季後賽第二輪,打火箭的天王山之戰,馬刺折損了帕克和萊納德兩員主將,陷入沒有子彈可打的境地,是小綠在加時賽最後一分鐘裡,一記三分,一個左手突破2+1,讓幾乎無力得分的馬刺取得最終制勝的兩分優勢。馬刺加時所得的9分,有7分來自小綠。
這一次,小綠成了馬刺雪中送炭並且力挽狂瀾的救世主。
這一次,小綠的堅定,小綠的韌勁,小綠效力馬刺多年後被塑造出的風骨,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次,是小綠迄今為止真正的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