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道爾·門羅(Randall Munroe)是美國熱門科普漫畫網站xkcd的創立者。這位學者一直致力於回答網際網路上各種稀奇古怪、有時讓人有些擔憂的問題。
而他又是怎樣來回答各種腦洞大開的回答呢?
門羅的回答:在赤道,地球表面相對於地軸的旋轉速度約為470m/s(約每小時1700km)。如果地球一瞬間停止轉動而空氣不受影響,那麼結果就是突然颳起一陣時速1700km的大風。風速在赤道處最大,但所有居住在南北緯42度線之間的人(約佔全球85%人口)都將在一瞬間感受到超音速狂風。儘管在地表最猛烈的狂風只能維持幾分鐘,不過這短短幾分鐘就足以把幾乎所有的人類建築都摧毀殆盡了。
門羅的回答:這個舉動對地球一點影響都沒有。地球的質量是所有人類質量的10萬億倍以上。正常人良好發揮時平均可以垂直跳起0.5米左右的距離,即使地球是剛體2並能瞬時做出響應,它也只會被向下推不到一個原子寬度的距離。
接下來所有人都落到了地上。嚴格來說,落地這個過程確實會傳遞給地球巨大的能量,但是受力的面積太大了,產生的影響最多也只是留下一堆腳印而已。一股輕微的壓力波會穿過北美大陸並消散掉,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所有人落地時產生的巨大聲響可能會持續幾秒鐘。最終,一切都安靜下來。
收集自網絡
門羅的回答:如果我們嚴格定義「人造光源」,那麼毫無疑問,偏遠地區靠太陽能驅動的燈會是堅持時間最久的人造光源。太陽能電池板的導線和電路最終都會因腐蝕而損壞。但在一些乾燥的地方,只要電器元件質量過硬,並且能依靠偶爾的微風和雨水清除積灰,這些太陽能電池板就能夠毫無壓力地持續供電長達一個世紀。
但別忘了還有另一個不太常見的競爭者,當放射性顆粒穿過水、玻璃等材料時,它們會發光,原理類似於超音速產生的音爆——只不過聲波換成了電磁波。這種光芒被稱為「切倫科夫輻射」,在核電站堆芯你可以看到它那標誌性的藍色光輝。一些放射性廢料,比如銫-137,會被融化然後混入玻璃中,冷卻後形成的固體塊會被包裹在更多層的保護層中,這樣這些放射性廢料就能被安全妥善地運輸和儲存。
在黑暗中,這些玻璃塊會發出藍色的微光。
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因而兩個世紀後它仍然在發出藍光,但放射性水平將只有起初的1%。
因此,我們終於知道了答案:幾百年後,在那些混凝土保管庫的深處,那些最具毒性的放射性廢料仍然會發出幽幽的藍光。這將是最後一絲人類的光。
收集自網絡
門羅的回答:相當危險。水是可以導電的。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你正在遊泳,那麼你的頭會露在一大塊平整表面的外面。即使閃電擊中的是你周圍的水,那也是非常危險的。2萬安培的電流會向四周擴散——絕大部分沿著水面——但你在不同距離下各會受到多大程度的電擊是很難計算的。我估計至少在幾十米的範圍內你會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在淡水中這個距離會更大,因為電流更喜歡從你電阻小的身體中流過。
門羅的回答:有很多種方法可以估算網際網路上所有存儲的信息的多少,我們可以通過全世界存儲空間的購買量來確定網際網路信息總量的上限。硬碟行業每年能夠生產約6.5億塊硬碟,如果它們之中絕大部分是3.5英寸硬碟的話,那麼每秒生產出來的硬碟的體積為8立方分米。
這意味著最近幾年硬碟的產量剛好只夠塞滿一艘油輪。得益於硬碟容量的不斷增加,最近幾年新增的存儲空間佔據了全球絕大多數的存儲空間。這樣看來,整個網際網路還沒有一艘油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