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老郭停留海島的第232天,也是封島的第159天。
8月24日,關島一天新增確診140例,重啟封島。
8月24日,塞班島重新啟動宵禁。
2020年1月8日,武漢確診首例新冠病毒感染,次日出現首例新冠患者死亡。
2月24日,世衛組織宣布中國疫情頂峰已過,2月25日境外新增確診病例首次超過國內。
2月29日,疫情在日韓伊朗義大利大規模爆發,國外疫情失控。
4月8日,武漢解封。
4月前,國人都想紛紛離開中國大陸。
4月後,全球疫情蔓延,全球華人都想回國。
都說疫情上半場是中國大陸在抗疫,下半場是海外在抗疫,那麼我們這些海外華人,則是全場抗疫。
我們被定義成為了「新疫情難民」,回國路難。
我也破紀錄地在這個海島上,連續生活超過7個月。
然而,疫情卻還在持續……
一、發現疫情-戰戰兢兢
歷史的塵埃,落到每個人的頭上,都是一座山。
1月12日,武漢首例確診。
2月初,塞班島關閉所有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航班。
2月28日,塞班島首例疫情確診,是來自關島的旅客。
3月28日,開始封島,停止一切來島的航班。
3月30日,塞班首例新冠死亡。
二、嚴格管控-希望升起
嚴冬已至,春天還會遠嗎?
北馬群島旅遊局,4月份發出新聞,計劃7月15日起恢復旅遊業,日韓航線可逐漸開通。像武漢封城一樣,可能也就兩三個月的事兒,完後可以像以前一樣自由往返。
但隨著關島疫情的擴散,及逐步惡化的中美關係,到後來發現,這個希望就像疫苗一樣慢慢變成了期望。
三、疫情反轉-長期戰疫
有一種黑夜,是不知道何時天亮,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原定九月底可以恢復日韓旅遊,但關島疫情反撲再次封航;塞班被連累,航班遙遙無期;中美之戰如火如荼;免稅店預測最早2.13日開業;博華娛樂場預測,明年3月前不會有營業收入。
各類信息種種跡象,都表明「抗疫」還得做長期戰鬥準備。
無計可施的我們,目前只能寄希望於抗疫疫苗的問世。
這個時候,我深刻體驗到政客們的不易,要不斷給人民經濟復甦的希望,永遠不能讓人民絕望。
島上美國籍公民,獲得美國聯邦政府每周945美金的補助(要知道,這個數據是島民平均工資的2倍),而外國籍工籤只能獲得1200美金的一次性補助。
美國籍島民獲得疫情失業補助,居然比正常上班時還高,這應該也算是美國體制下,為什麼人們比較懶惰的原因吧。
人生充滿了不情願和無奈,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做出另外的選擇。
這可能就是常說的盡人事,聽天命吧。
到目前為止,短期內恢復旅遊經濟,已然成為一個奢望。
既然無法改變現狀,那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現狀下,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作為一個「新疫情難民」,在這7個月裡,我過著一種與以往16年,完全不同的創業生活。
一、總結過去
若非生活所逼,誰願意走出舒適區,改變生活的軌跡。
創業16年了,從來沒有這麼安靜過,也從來沒有這麼無奈過。
剛開始渾身不自在,除了升級自己公司的主營業務外,不知道該幹些什麼。
後來覺得,是時候把海島創業5年來的經驗和心得做個輸出,算是對自己的總結,也是給未來海島的投資者一個參考。
所以就這麼開始了自己從未涉足的領域----寫作,專注自己的號「老郭聊塞班」,給大家提供島上最新鮮的一手資訊、天然的海島生活,以及島上真實的投資環境。
堅持做原創的過程並不輕鬆,也沒有任何的商業回報,但老郭相信持續的堅持,就會有小奇蹟的發生。
而眼下我要做的,就是專注做事,努力生活。
有些事,看似是做給別人的,其實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在做自媒體的過程中,老郭漸漸發現,看似是在給別人提供各類海島資訊,其實整個過程中,自己的思路也會更加清晰,更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
所謂的轉型,大多都是在自己不情願的基礎上,被動的改變。需要沉澱自己過往的經歷,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者熟悉的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
二、投資現在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投資,在未知的變量中找到確定的變量,做確定性的投資。
3月份疫情剛開始:現金為王,抗未知。
5份月疫情持續期:資產為王,抗通脹。
7月份疫情還持續:美元荒,持美金。
8月份:黃金漲,持黃金。
未來:糧食荒……
對於未來,我們有太多的未知,而這未知中,深藏著太多的恐懼。
各類信息充斥著網絡、如何判斷,如何抉擇?
每個恐慌的背後,都隱藏著大量被收割的韭菜,決策不應被恐慌所主導,必須把握最基本的邏輯。
土地收購:地主急需資金的情況下,能將價格談至合理價位,重點區域的土地價格在40-80美金每㎡,也比該區域歷史上最低價格,低30%以上,我願意考慮買進。
房產收購:在近5個月,趁著賣方心態不穩定,也收購幾個物業,當然價格也是自己滿意的心理價位。出租給當地Local市場,如果租金回報率達到8%以上,我願意考慮投資,我覺得風險很低。雖然短期內可能會有很多不確定性,但長期一定是看好此類物業投資。此時島上也依然有大型項目在推進。
我知道,疫情會讓我們痛苦至少1-2年,但我也相信這是短暫的,疫情之後的復甦也是必然的,一旦疫情得以控制,人類從苦難中恢復的速度,比我們預測的還要快。如同國內旅遊經濟的復甦,對於半年前的疫情,大家似乎已經慢慢淡化忘卻。
三、思考未來
不得不承認,北馬群島太小了,小到很多投資者根本看不上,比如人口總量,遊客總量等。
這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
因為小,所以很多大型投資機構看不上。
因為小,有些產業天然沒有競爭者,發現這些產業,彌補市場空缺,是個躺賺的機會。
這麼說,也是基於北馬群島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① 美國領土海島:遠離美國本土,但又隸屬於美國;
② 全美稅率最低:沒有銷售稅、營業稅全額抵所得稅、所得稅退半等政策;
③ 中國護照免籤落地:不需要辦理美國籤證,落地可停留14天;
④ 交通方便無時差:通航的時候,全國各大城市直飛4-5個小時,雖然有2個小時時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後疫情時代,世界格局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老郭跟所有的中小企業主一樣,面臨著生死的挑戰。
站在世界形勢大轉變的關口,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藉此疫情讓自己靜下來,多思考、多學習,多探索新的商業機會,才有活著、活好的可能。
疫情是場災難,更是一場考驗,它考驗著每個個體、企業、政府。讓我們修正過去,讓我們思考未來,讓我們停下來,聽聽內心的聲音,讓我們對未來,更加篤定。
不久的將來,疫情一定會過去,我們定會迎來別樣的燦爛春天。
如果說挫折是上天給的,那麼如何應對,則是自己的選擇。
生活予我以挫折,我視挫折為階梯,跨而越之。
每個挫折,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因為它帶來痛苦的同時,也帶來了養分。
當面對生活中,那些無力改變的痛苦時,讓我們換個思維,苦中尋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