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白在《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詩中寫到「九江皆渡虎,三郡盡還珠。」
其中詩文中「渡虎」一詞,就讓很多人看不明白是何意,其實這個詞語就是引用了在漢朝時出自九江的一個著名「渡虎」典故。「渡虎」這個典故講的是發生在東漢初年光武帝時期,九江太守宋均退奸正善,讓老虎都渡江離開潯陽境內的故事。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留下的「易俗去虎」的離奇事件。
宋均字叔庠,今河南省鄧州市小楊營鄉安眾村人,在十五歲時就任郎職,二十多歲時,他就出任辰陽長。辰陽當地有崇拜巫鬼的習俗,為山鬼娶親,宋均就在當地設立學校讓人民受教育,禁止和杜絕一切過分的不合理的祭祀,讓人民走上正道,過著安心的生活。後來他還出任過九江太守、河內太守等地官職,都是以德行政,深受老百姓的愛戴,百姓也很感念他的德澤教化讓地方的風氣也變得純樸安和。
宋均來到九江郡出任太守,又創造出了「易俗去虎」的奇特事跡。當時的九江地界上有老虎,頻頻傳出老虎傷人的事件,百姓深受其害。雖然地方上用盡辦法、設置了各種柵欄和陷阱來捕捉老虎,但是老虎還是會經常禍害九江的百姓。
宋均到了九江上任,立即傳下公文給九江所屬的縣官說:「虎豹在山,黿鼉在水,各有它們的棲息地。九江在江淮竟然有猛獸,是異常的現象。老虎危害九江地方的人民,過失在於殘暴,禍害人民的是苛刻官吏,所以說勞師動眾設置柵欄陷阱捕虎,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務必根除那些官吏貪心殘忍、邪惡激亂的過失,轉向在忠誠、善良上下足功夫才行。現在,可以拆除去全部柵欄陷阱,並且除去對當地百姓的剝削苛法。」
宋均在實施仁政方針治理九江之後,傳說這些傷人的老虎就一隻只東遊渡江而去,離開了九江郡。中元元年在山陽、楚、沛等地有多起蝗災,那些蝗蟲飛到了九江邊界,則各自往東、西散去,都不飛入九江郡。這些治理地方的奇蹟,讓宋均遠近馳名。
後世人也就以「渡虎」典故稱頌那些為官清廉有作為的地方官吏,讚賞他們的仁德施政、體恤百姓,為民著想有當擔的政績。
這些雖然都是歷史傳說和故事,老虎渡江離開、蝗蟲不入、這些現在人聽起來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卻反應了古人的思想德行,官吏的仁政能夠累聚成巨大的善能量,這種善能量且能改變物質空間,連動物的先天本能都能感應到在空間裡的善能量!中華文化講的「德」字境界也真是如此的高深莫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