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和虎在佛教中有什麼意義?

2021-01-09 冥帝支招兒

佛教中有好多與動物有關的典故,動物常常與諸佛菩薩有往事因緣,而且也常被用來比喻佛陀的妙相莊嚴,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佛教中的龍和虎。

龍在佛經中是經常出現的動物,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

西方世界認為龍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物,通常被想像成一隻巨大的蜥蜴,長著蝙蝠的翅膀、身披麟片、能噴火;也有人把它想像成一條蛇,有帶刺的尾巴。 在希臘語中,龍原來是指任何一種大蛇。 在中東,蛇或龍都蔽看作致人死命的邪惡象徵, 例如埃及的阿佩皮神,就是冥界的一條大蛇。

龍更是中國神話中多數是表示正義和尊貴。傳說龍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 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的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但在遠古傳說中,龍是可馴養的,如帝舜時董父、夏孔甲時劉累和師門都能馴龍。

在佛經中,龍可說是經常出現的動物。 龍族居住在水中,能呼雲興雨,為蛇形鬼類,亦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 愚痴嗔恚特重的眾生,因業報的緣故,而投生於龍族,出生於戲樂城。 龍族的領袖稱為龍王,他們具足強大的威力,常為佛的守護者。 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除了龍王之外,龍女、龍子也是經典中極特殊的一群。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依次被卵、胎、溼、化四生的迦樓羅所食。《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中說,龍王有時行於地上,也常居於空中,恆常住在勝妙高山或在水中。至於他們的形貌,或有一首、二頭,乃至於多頭的龍王,或有無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的龍王。與龍相關的諸尊有妙見菩薩、龍樹菩薩、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摩那斯龍王俱利迦羅龍王、水天以及西方廣目天等。

虎也是佛教中常見的動物,禪宗中也有許多和老虎有關的故事及詞語。

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一般人都認為虎會吃人。 其實,絕大多數的虎都怕人,吃人的虎其中大多為老的老虎或病虎,因為捕不到其他的野獸,只好吃行動最慢的人類。在印度,薩堙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廣為流傳,在禪宗也有許多和老虎有關的故事。 據《續高僧傳》卷十六《僧稠傳》中記載,北齊僧稠曾在懷州西王屋山修習禪定,聽聞門外兩虎交鬥,咆響震巖,就以錫杖從中調解,各散而去。此外,隋代曇詢禪師亦有此事跡。而《永嘉玄覺證道歌》中所說:「降龍缽,解虎錫,兩股金環鳴歷歷"即是指這個典故。 依《妙法蓮華經玄義》 卷二下所載,圓教認為肉身可超登十地,故十地菩薩的肉身雖超登十地,已破煩惱而無地獄之業報,但還是有前業所感的肉身不能免去被虎狼所食之畏。餘教則說肉身一生之中不登十地,所以虎狼作煩惱解。佛經與虎相關的用語有:

虎溪三笑:描述儒者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相攜訪問在廬山修行的高僧慧遠。慧遠修行以虎溪為界,不曾跨越過至山下。 但是在二人探訪的歸途中,三人談笑而行,送客的慧遠不覺間跨越了他禁足的虎溪,三人因此相視而笑。 這就是虎溪三笑的由來。

似虎奔山:禪宗用語,意為「如龍得水"。 於禪林中,轉指修學者如果能證悟生死大事,則猶如虎之靠山、龍之得水,而自然顯現出大作為。

千地虎狼:出自合部《金光明經》卷三《陀羅尼最淨地品》,指十地的菩薩猶有虎狼之畏,世尊為說十種陀羅尼咒,菩薩各誦持其咒,可度脫一切怖畏、惡獸、惡鬼、人、非人等災橫煩惱,解脫五障。

相關焦點

  • 蟠螭究竟是什麼生物?和虎、龍、蛇有什麼關係?
    有說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張口、卷尾、蟠曲的早期龍。《廣雅》集裡就有「無角曰螭龍」的記述,《漢書·司馬相如傳》中有「赤螭,雌龍也」的注釋。人們最熟悉的無非是龍生九子之傳說,它是龍生九子之一。螭,或螭首,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而螭吻、鴟吻、鴟尾其實就是一回事,口闊嗓粗而好吞之特性,遂成與螭首功能有所區別。置於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 佛教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知道都代表著什麼,都有什麼意義?
    其實,如果我們有深入了解,從佛陀時代開始,佛教不僅能圓融於哲學,也能圓融於科學等等,佛陀的講法可以說已經超越了宗教的範圍。例如,在臺灣,佛教的文化就滲入到大學教育中,如果我們把佛教作為教育,把佛法當做培養人的道德品質,相信更能形成良好的民風。
  • 十二生肖中的「龍」究竟是什麼動物?
    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大多是我們日常可見的動物,唯獨龍,對於現代人來說,陌生又神秘,似有若無。那麼龍究竟是什麼動物呢?當年有一個高郵龍吸水的新聞,差不多十年前了。那次高郵地區發生龍戲水,上了新聞,我和我媽正好在看東方衛視的時候看到了,畫質比較清晰,龍在雲層中盤旋而去,下面的村民都在喊「龍!龍!」,畫外音是專家的自然現象解說。 之後上網查,發現好多人都看到了這個新聞,都在那裡討論。還有人上傳了新聞視頻,但是那時候網絡視頻畫質都很糊,有些沒看過電視臺直播的人覺得視頻裡的有點像鳥。不過下面有個人評論說,自己從小在長江邊長大,龍經常見。
  • 龍的原型是什麼?龍是什麼/龍是什麼生物?中國文化中龍文化是什麼
    大家對於龍的印象是什麼樣子呢?是壁畫、雕塑、還是圖騰?龍一開始就是這種形象嗎?作為一種不存在的生物。中國龍的原型到底是什麼?那麼來看壹看五千年前的馬型原龍和玉豬龍,1971年的時候在內蒙古發掘出一條玉石,馬型原龍用墨綠色的玉石雕成,馬頭蛇身全身呈C字形。
  • 「龍虎彪豹」中的龍虎豹大家都知道,那「彪」又代表著什麼呢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有很多俗語,這些說俗語具有不同的含義和來源,其中有些俗語與以前發生的事情有關,有的俗語和以前人和動物有關,有一個詞語相信許多朋友都覺得很熟悉,這個詞語就是「龍虎彪豹」,我們對於龍虎還有豹子這三種動物再熟悉不過了,雖然龍是一種虛幻的生物,但它對我們有不同的含義,毫無疑問我們都知道自己是龍的傳人
  • 漢代神獸︱龍和虎是什麼時候成為「組合」的?
    其早期的含義和今人所理解的有什麼區別?從萌芽到成熟期的圖像演變龍是人造的想像性神獸,商代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龍字,其形象最早在紅山文化中就以玉卷龍的形式出現,以軀體捲曲為其特點。龍的造型隨時代而演變,在商代以紅山玉龍為祖型,逐漸強化頭頂角,並添加足等的元素;在春秋時期開始出現有翼的龍;到漢代發展為蛇體龍和獸體龍兩種形式,以後者為盛,一般皆有翼、帶角,造型趨於成熟,氣勢矯夭騰踔;魏晉以後,蛇體龍則重新佔據主流、且影響到後世藝術,後世的龍基本都採取豐盈修長的軀體了。虎則是現實中本來就存在的動物,不過在先秦藝術中往往被神化,其造型也可能附加頭頂角、羽翼等元素。
  • 古代虎經歷了從崇拜敬畏,到模仿戲耍的過程
    這種「虎節」、「虎符」,也可以說是原始氏族作為圖騰標誌,在進人封建社會以後,人的封建思想加強之後的一種衍化。衍化的結果是虎以它的威武形象,象徵國猛軍威,使虎的地位更為莊嚴而顯赫了。原始的龍虎崇拜在長期的封建王朝中,乃至今日,是貫徹始終的。龍以它並非實有物的神秘性和權威性,被作為天子的化身,王位、王者的飾物和皇室的象徵,被崇奉為極高的地位。
  • 龍的起源是什麼?中國龍和外國龍有什麼不同?外國人怎麼看中國龍
    龍的起源是什麼?龍是傳說中的生物,也是咱們中國人的圖騰和信仰,我們也自稱是龍的傳人,那麼龍起源於哪裡呢?這個啊,要追溯到上古時期。那時候人類還是原始人,為了能活下去,每天都要面對大自然中的飛禽猛獸,比如獅子、鷹、蛇等等。由於這些生物可以一招制敵,所以人類對它們十分敬仰,不少的部落也把它們信奉為圖騰。其中有個信仰蛇的部落,實力非常強大,吞併了多個敵對部落之後,還把對方動物的特徵和蛇融入在一起,於是,擁有鹿角、魚鱗、鷹爪、虎掌、蛇身等多個特徵的龍圖騰便誕生了。
  • 佛教「智慧」的內涵和現實意義的探討
    「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徵文佛教「智慧」的內涵和現實意義的探討心律提要:本文試圖通過對佛教「智慧" 的內涵進行比較全面的探討,即通過探討佛教「智慧"與一般世間智慧、與儒家「智慧"的不同,通過探討佛教「智慧"在整個佛教理論體系中所處的地位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動物和神話動物
    在古代遙遠的距離和難以跨越的地形條件的阻隔,人們只得依靠有耐力、有力量、有速度和順從的馬匹。在佛教中馬和獅子都是寶生部南方寶生佛的坐騎。珠寶是寶生佛的徽相,一般被畫在風馬的馬鞍上或轉輪王的紺馬上。在唐卡中馬身上畫有金色飾物、鈴鐺、絲製圍帳和犛牛尾飾品。這些披飾是佛陀忠心耿耿的馬匹犍陟的「脖飾」(該馬仔其主逝去後心碎而死)。
  • 爸爸屬龍媽媽屬虎,孩子屬什麼好?生這個屬相的能夠讓家庭和諧!
    中國人的生肖和西方人的星座是有相似之處的。不同星座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同樣,在十二生肖中,生肖不同的人性格方面也會有差異。那么爸爸屬龍,媽媽屬牛的家庭裡,孩子應該屬什麼對整個家庭比較好?下面就來看看吧。
  • 不同的動物在佛教中分別有什麼含義?
    下面就佛經中經常用到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龍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龍族的首領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故成為佛的守護者。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
  • 佛教中的龜兔有什麼寓意?
    龜兔賽跑的故事家喻戶曉,那麼龜兔在佛教中有什麼寓意呢?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動物明星。首先說一下兔子,兔在佛教中有著十分特殊的譬喻,因為釋迦牟尼佛的本生中也曾經是兔王。佛教中與兔相關的用語有:渡河:佛經中以兔、馬、象三獸的渡河比喻三乘斷惑修行的深淺,稱為「三獸渡河」。 其中象渡河比喻菩薩修六度萬行,利益眾生,斷除見思惑,習氣盡淨而證菩提,如象之渡河,得至其底。 馬渡河比喻緣覺修十二因緣,斷除見思惑,雖兼斷習氣,未能淨盡,而證真空之理,如馬之渡河,雖不至底而漸深。
  • 佛教中雙手合十的意義
    佛教徒,都有雙手合十的習慣。在律典中說,合十時雙掌要中空,而不是完全緊貼在一起。雙掌中空的意思,代表著無我、空性與法身;這裡並不是說光合掌就能擁有無我或空性,而是指我們自身也必須符合這合掌的意義。在藏傳佛法中,有將雙掌置於頭頂、喉間、心間的方式,這是依於密乘的道理,雙掌置於頭頂,代表解開頂輪的脈結,成就諸佛的相好,尤其是成就佛陀頂髻威攝相好。雙掌置於喉間,也就是喉結附近的位置,代表著解開喉輪的脈結,具足說法六十四妙音,成就喉嚨如法螺的相好。
  • 電影《哪吒》中的龍是妖族?為什麼我們自稱「龍的傳人」? | 林屋公子
    曾侯乙墓漆箱圖案中,除了布列二十八宿和北鬥外,還有東西兩宮的龍虎圖案。而到了《史記 天官書》中,就把朱雀配南宮七宿、玄武配北宮七宿,加上統轄北鬥的天極星,形成一個完整的五宮二十八宿形象。可見,濮陽西水坡的蚌塑應該是一幅原始的天象圖,裡面有龍、虎二宮和中宮北鬥的圖案。這裡的龍具備了角、腹、四肢和尾,已經奠定了後世「龍」的基本形象。
  • 印度神話中的龍到底是什麼?並非只是蛇,比我們想的強點
    這樣就產生了很多概念混淆的問題,最常見的,比如佛教所說的龍,也就是從印度神話中翻譯過來的龍,跟我們中國神話中的龍,完全是不同的兩個物種,但如今已經完全混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那麼印度神話中的龍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都有些瞧不起印度神話中的龍,認為他們的龍就是普通蛇而已,怎麼能和我們中國的神龍相提並論?
  • 關於十二生肖中龍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據說,遠古時代的神話故事中龍是沒有角的,那時的龍在地上生活.它憑著自己身強體壯,能飛,善遊,想當屬相,也想當獸王,取代虎的地位.於是,人間產生了龍虎鬥,結果是難分難解.龍和虎到了天宮,玉帝見龍和虎都十分威風,便下令龍虎都作獸王,虎為陸地百獸之王,龍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當屬相,龍也可以成為屬相,只不過得在後面一些.於是,龍和虎皆大歡喜,告辭玉帝回到凡間,回來後,龍心裡想
  • 什麼是華北虎?二十三張圖解說華北虎的來龍去脈
    在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的壓制下,中華古貓的生存比較艱難,在很多地區都失去了競爭力,被逐漸淘汰,但是,生物的進化是神奇的,這些古貓在現今的甘肅龍擔地區發生了新的進化,變得更加巨大,與劍齒虎、獅子等有了一定的競爭能力,它就是老虎的祖先,龍擔虎。龍擔虎是早期老虎的雛形,具有現代老虎的特徵,它們體型比古貓更大,力量也更強,逐漸走出了甘肅密林,並且向外部區域遷徙,重新奪取領地。
  • 解析:《一拳超人》虎級怪人都不能勝的C級英雄,有何意義?
    故事詼諧幽默,戰鬥血脈噴張,在各種爽過之後,還能給我們帶了一定深度的社會思考,可以說一拳的火爆是有道理的。裡面強大的琦玉老師,英雄協會的S級強者,和各種「龍」級及往上的怪人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故事前進了這麼多了,裡面的「C」級英雄除了琦玉老師外,沒有一個戰勝過「虎」級怪人,他們除了比普通人耐揍一點外,還有其他作為嗎?他們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 真的有「龍」也有「虎」,臺灣省高雄名副其實的雙子「龍虎塔」!
    臺灣省高雄市的蓮池潭是當地有名的景點,包括它周圍彩色的寺廟和寶塔,其中尤以龍虎塔最為知名,因為在這裡你真的能看到「龍」和「虎」!龍虎塔顧名思義就是擁有「龍」和「虎」兩個入口的寶塔,來到龍口和虎口之前,要先經過一段曲折的九曲橋,據說是因為自古就有「鬼只能走直線」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