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在中國近兩千多年,但是許多人對佛教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人認為佛教是迷信的,有的人認為佛教是超越一切宗教之上的。偉大的物理學界楊振寧教授說:「佛教是科學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學精神的。」所以每個人的理解不同。
其實,如果我們有深入了解,從佛陀時代開始,佛教不僅能圓融於哲學,也能圓融於科學等等,佛陀的講法可以說已經超越了宗教的範圍。例如,在臺灣,佛教的文化就滲入到大學教育中,如果我們把佛教作為教育,把佛法當做培養人的道德品質,相信更能形成良好的民風。所以有敘述者說:「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與弟子的關係正如孔子與弟子的關係一樣,是師生關係,而不是西方宗教中的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
正如我們一走進禪宗寺院的山門,首先見到就是天王殿,裡面供養著四大護法天王,當中供著彌勒菩薩。看到彌勒菩薩慈眉善目,笑口大張,歡喜之餘,我們想到的就是寬容大度。那麼佛教寺院天王殿中有東、南、西、北四大天王,除了表示風調雨順外,你知道都代表著什麼,都有什麼意義嗎?
第一:東方天王。
東方天王,也叫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就像主持一個家庭,就是我們家長;如果是企業,就像總經理或老闆;如果是主持一個國家,就是帝王。既然是主持全部,那就要負責盡職。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他一份職責,能把自己本分職責做到位,就能和諧自他關係,社會自然也能和諧。所以持國天王就是教導給我們要懂得盡心盡責。
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著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過急,要取之「中道」,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像彈琴一樣,琴弦鬆了彈不了,緊了它就斷了。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就是負責盡職,要做得恰到好處,才能圓滿具足。
第二:南方天王。
南方天王也叫增長天王。要把握好職責,還要有進步。《鄧析子·無後篇》有云:「不進則退,不喜則憂,不得則亡,此世人之常。」社會在進步,當今我們就說:緩進則退,不進則亡。所以增長天王就是要我們的德行要增長,學問,能力、智慧都要增長,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南方增長天王,這是代表日新,他手上拿的是智慧之劍,就是有「快刀斬亂麻,慧劍斷煩惱」之意。佛教文化中,「增長天王」佛家弟子認為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
第三:西方天王。
西方天王叫廣目天王,佛教文化中,為三千大千世界觀中四大天王的大天王之一,就是教導人們要多看。古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如讀書,誦經,修持各種經典,是成就根本的學問;行萬裡路,懂得實修,佛家叫見地與功夫結合,也就是學習是一種理論,但我們要用到生活中就是功夫。所謂「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見地與功夫就是理論與實踐。所以,廣目天王,就是要多看,多學習,懂得「舍人之短,取人之長」,這樣我們才會有進步。
西方廣目天王,身中纏著一條龍或一條蛇,有代表變化之意。神龍見首不見尾,表示人的一生當中,你所看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無常變化,一定要看清楚,才能從容以對。
第四:北方天王。
北方天王叫多聞天王,叫我們多聽。也稱為多聞尊天王,普天身護法像,是中國大乘佛教寺廟中「天王殿」中的伽藍。特別是在我們信息化的社會,除了多看,我們還要多聽。聽什麼呢?聽信息,信息社會中,如果我們不多看多聽,多學習,我們自然被社會淘汰。
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一把傘,表示遮擋。佛教文化中,為三千大千世界北方的守護大神, 北方多聞尊天王有大福德,保護善眾的財富。在這信息化的社會,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在變,人也在變,一切事物的變化無常,我們要懂得遮擋,懂得把持住自己,不要受到種種誘惑而影響自己的本性,要守得住自己的底線,也要懂得守財,懂得守自己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