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龍的印象是什麼樣子呢?是壁畫、雕塑、還是圖騰?
龍一開始就是這種形象嗎?
作為一種不存在的生物。
中國龍的原型到底是什麼?
龍的起源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自然說、動物說和圖騰說。
自然說說的就是龍起源於一些自然的現象。
可能是起源於雲,閃電,也可能是起源於星象 龍捲風 彩虹等等。
而起源於動物是比較主流的觀點。
比如說蟒蛇、鱷魚、蜥蜴、魚、馬、牛、豬、鳥、狗等等。
好像蟒蛇、鱷魚、蜥蜴聽起來還比較靠譜,
因為和現在龍的形象比較接近,
但是要說龍起源於,
馬牛豬這些動物怎麼看起來也不像啊!
那麼來看壹看五千年前的馬型原龍和玉豬龍,
1971年的時候在內蒙古發掘出一條玉石,
馬型原龍用墨綠色的玉石雕成,馬頭蛇身全身呈C字形。
由於發掘地接近於內蒙古草原地帶,
所以它的原生文化形態或許更接近於遊牧文化。
馬是最早被馴化的動物之壹,
對遊牧民族來說,
生活生產都至關重要,
所以產生了以馬為神獸的龍的原型。
而玉豬龍接近遼河平原的紅山文化,
當地的先民們較早的從漁獵活動轉向以農業為主的勞作方式。
豬從狩獵的對象轉換成了馴養的對象。
隨著貧富的分化,豬又成了財富的象徵。
在祭祀活動中,常常都能看到豬的影子,
於是,豬就成了原始崇拜的對象,成為了天神龍的原型。
而在西北仰韶文化的初期階段,仰韶文化地處黃河中上遊。
早期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以北方旱作農業為主,同時還兼營採集和捕魚。
所以魚在他們的生活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仰韶文化的陶器上面的紋樣以魚的紋飾數量最多,
而且文化內涵最為豐富,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歷史背景與文化,
孕育出了魚型原龍,而仰韶文化中對於魚型原龍的崇拜。
在西北,甘肅馬家窯文化又演變成為了對鯢型原龍的崇拜,鯢就是娃娃魚,
自古在甘肅就有。
1987年的時候在河南發現了主要以鱷魚為原型的蚌塑原龍,
這也是壹處仰韶文化的遺址,距今接近六千五百年。
這條原龍是用蚌殼精心擺塑成的陪葬品,
旁邊還有隻蚌殼老虎。表明了墓主人生前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他還很有可能是壹位神通天地的巫師人物。
這條原龍整體接近鱷魚,而它又比普通的鱷魚原型增加了壹些龍的元素,
它的形態其實已經非常接近,現在都龍了。
一些學者認為,墓中這樣的擺設不是一般的鱷魚老虎圖,而是蒼龍白虎、
北鬥星圖、整個造型象徵著墓主人是能夠掌握乾坤天人合壹的神人。,
而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山西陶寺文化遺址當中
出土的帶蟠龍紋的彩陶盤,很明顯,這是一條蛇形原龍,這個彩陶盤十分的精美。
顯然,它不是壹件日常生活用品,而是壹種重要的禮器。
具有通天地,合天人的神靈功能。
此外,還有山東大汶口文化的鷹型原龍,還有山東龍山文化的虎型原龍。
東南河姆渡文化的鷹型原龍,良渚文化的虎型原龍。
屈家嶺文化的鹿型原龍和豬型原龍等等。
所以,以動物說研究龍的起源並不是單一的,在多元中蘊含著統一。
原始先民的生存環境與勞動實踐的多樣性,決定了原龍形態的多元化。
而聞一多先生則認為,龍是一種只存在於圖騰中的虛擬生物,
龍的最初原型應該是蛇圖騰,當時蛇圖騰的氏族最強大,
在消滅了其他圖騰的氏族之後,就把牛角或者是鹿角加在蛇頭上。
後來又加上了豬的頭或者是馬的頭,再加上虎或者是鱷魚的腿,鷹的爪子,魚的鱗等等。
經過長期的發展,眾多的圖騰就集合形成今天中華龍圖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