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龍在我國是吉祥和神聖的象徵。古代的君王常常以龍自稱,當我們去到故宮的時候,當置身於雄偉的建築中,我們看到龍的元素無處不在。其實不僅只有我國有龍,在西方國家也有龍,雖然兩者都叫做龍,但是卻有天差地別的不同。
龍的起源
龍是一種上古生物,那個時候的人類才剛剛誕生,還是原始人,因此在惡劣的地球環境中想要生存是非常困難的,人們不僅要填飽肚子,還要應對大自然中的飛禽走獸。在那個時代裡,體型巨大的生物成為了自然環境的霸主,所以人類對於他們十分敬仰,有很多的原始部落也把這些生物當作圖騰。其中便有一個信仰蛇的部落,他們不僅徵服了其他的部落,而且還把其他部落的信仰與蛇融合在了一起,於是龍圖騰就這樣誕生了。
龍的地位
隨著歲月的不斷變遷,龍圖騰已經成為了很多部落的信仰,陸陸續續便有人賦予了龍很多的能力,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簡直就是當時時代的「保護神」。那個時候的中國人靠耕地為生,莊稼便是他們收入的來源,當時的人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很多人會向龍禱告,因此龍的地位在我國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了神聖的象徵。
西方龍是邪惡的化身
除了我國有龍外,西方國家也有龍,只不過與我國不同的是,龍在西方國家是邪惡的化身。很多喜歡看西方大片的影迷們,應該對龍有所印象,在他們的電影中,龍一般都是作為大boss存在的,主角要做的便是屠龍。不僅兩者的寓意不同,二者的體型也有很大差異。西方國家的龍長著美洲獅的身體,擁有著蝙蝠的翅膀。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我國與西方國家的差異呢?這就不得不說《聖經》了,在《聖經》中,龍其實是一種古蛇,在《貝奧武夫》中龍的形態就已經與現在的西方龍非常相像了,它是現實中的大反派。由於這兩本書的影響力非常大,所以長此以往,人們的觀念已經認定了西方龍是邪惡的象徵,因此他們在看到我國把龍作為信仰時,會感到不可思議。
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很多外國人在看到我們把龍當作祥瑞的時候會感到非常驚訝,在他們的認知中龍是邪惡的化身,1583年傳教士利瑪竇為了方便傳教,開始翻譯詞典,當他翻譯到龍的時候,不小心把龍寫成了蛟,它只有修煉1000年後才變為龍。這就導致了西方人對中國龍的認知出現了偏差。